[摘要] 反諷是簡·奧斯汀喜劇世界的精華,也是她理解和領悟世界的態(tài)度。她的反諷藝術(shù)像把匕首給我們雕刻了一個廣闊的喜劇世界,《傲慢與偏見》是她成功運用反諷的典范之作,通過對小說中“扁平人物”——班納特太太和柯林斯的性格刻畫,深刻剖析了作品中人物性格的世俗特征與反諷的思想內(nèi)涵,同時將簡·奧斯汀的喜劇藝術(shù)推向極至。
[關鍵詞] 反諷 扁平人物 人物性格
簡·奧斯汀(1775—1817)是英國十九世紀初的小說家,生于英國漢普郡的一個小山村。1796年她出版了處女作《第一印象》,后于1813年改名為《傲慢與偏見》發(fā)表。該書是奧斯汀反諷作品中最成功的,也是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反諷是奧斯汀小說的一種主要藝術(shù)手段,是她領悟世界的一種主要方式《傲慢與偏見》的成功之處歸根結(jié)底在于:作為貫穿整部作品的主調(diào)——反諷,是奧斯汀喜劇世界的精華,也是她理解和領悟世界的態(tài)度。
反諷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歷史悠久并貫穿于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史。反諷這一術(shù)語源于古希臘喜劇。是指一種固定的角色類型,即“佯裝無知者”。殷企平在《小說藝術(shù)管窺》一書中就提出,“以反諷為基調(diào)”是小說之“新”所要強調(diào)的其中一個重要層面”。奧斯汀以一種適度的藝術(shù)手法,在《傲慢與偏見》中將反諷這一藝術(shù)運用的爐火純青。由于塑造人物“大概是奧斯汀最感興趣、最拿手的本領”,她把反諷主要集中于人物的塑造上。E·w福斯特把小說人物分為“扁形人物”(Flat Characte rs)和“圓形人物”(Round Characters),“扁形人物”指的是那些次要的沒有濃墨重彩描寫的角色,他們往往是一些簡單的。直接受到作者嘲弄諷刺的人物。這些人物又可以分為完全缺乏氣質(zhì)的人(如貝奈特夫人)和既缺乏氣質(zhì)又缺乏道德的人(如柯林斯)。本文以班納特太太和柯斯林等扁形人物為例。展現(xiàn)了作品《傲慢與偏見》的喜劇世界。
一、對班納特太太的反諷
班納特太太是氣質(zhì)缺陷者的典型代表,《傲慢與偏見》開卷第一句話便宣稱:“凡是有財產(chǎn)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這已經(jīng)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了”。但緊接著進一步描述道:“這樣的單身漢……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chǎn)”。這個開頭影射了班納特太太急于將女兒嫁給有錢人,通過其言其行勾勒出她無智無恥、奴顏媚骨的丑態(tài)。奧斯汀對她做了如下的評論:“她是個智力貧乏、不學無術(shù)、喜怒無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稱心的事,她就自以為神經(jīng)衰弱。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兒,她生平的安慰就是訪友拜客和打聽新聞”。小說描述了班納特太太的愚昧無知、自私自利,無疑她成了作者嘲諷的最大對象,我們被作者牽引著,對她的可笑言行和她那“舉世公認的真理”盡情嘲笑。
在對待女兒麗迪雅與韋翰私奔這件丑聞中,作者用了典型的戲劇反諷。在大家都為麗迪雅的婚姻感到羞恥時,班納特太太卻滿面春風把過去的煩惱、沮喪、詛咒早已忘得干干凈凈,把這對私奔的男女當寶貝似地捧在天上,作者通過對班納特太太行為精細地描述。勾勒了她的小丑蠢相,通過劇情的前后對照傳達了無盡的諷意。
二、對柯林斯的反諷
《傲慢與偏見》中的柯林斯是一個“糊涂、滿腦子錯覺和自相矛盾”的典范。他生活在自己妄自尊大的幻覺中。盲目自信、裝腔作勢,但同時對貴族德鮑夫人又自卑自負,兩相對比,十分滑稽??铝炙棺畲蟮谋臼戮褪谴蹬E鸟R、曲意逢迎,他一出口就是奉承、恭維話,讓人肉麻。他吹噓說,德·包爾小姐體弱不能進京城去“實在使得英國的宮庭里損失了一件最明媚的裝璜”。小說借他自己之口勾勒了一副假道德、假仁義、虛偽和令人討厭的嘴臉,刻畫了一個依附于權(quán)貴的奴才的丑陋特征。
對于柯林斯的反諷,最典型的莫過于他向伊麗莎白求婚的那一段??铝炙跪\地表白道:“……我差不多一進屋子,就挑中了你做我的終身”,“在我還控制得住我自己感情的時候,先談談我要結(jié)婚的理由,更要談一談我來到哈福德郡擇偶的打算”,而且還嚴正聲明有四點理由??蓱z的是,他遭到了伊麗莎白的拒絕,還鄭重其事地說“年輕的姑娘們遇到人家第一次求婚,即使心里愿意答應,口頭上總是拒絕:有時候甚至會拒絕兩次三次”,可鄙的是,他仍死皮賴臉、不知廉恥稱她的拒絕是在鼓勵他追下去。作者和讀者都知道伊麗莎白只會拒絕,偏偏柯林斯認為他的求婚會成功,而結(jié)果卻與他的想法大相徑庭,從而達到了反諷的目的。
三、反諷的思想內(nèi)涵——理解和領悟世界的態(tài)度
《傲慢與偏見》的反諷不僅僅是在描繪人物性格特征和一些個別的情景和情節(jié)安排上得到體現(xiàn)。而且在整個故事結(jié)構(gòu)上也得到體現(xiàn)。在《傲慢與偏見》中,盡管幾乎人人都受到嘲弄,結(jié)局卻是皆大歡喜,班納特太太的那條“舉世公認的真理”的全面兌現(xiàn),她的五個女兒都找到了如意郎君,柯林斯娶了夏綠蒂。達西和伊麗莎白克服了傲慢和偏見,最終走到一起……這部小說中人人都經(jīng)歷了主觀臆想和客觀現(xiàn)實的矛盾與沖突。這表明奧斯汀的內(nèi)心是一個充滿矛盾又不乏和諧,充滿謬論又不乏希望的世界。
諷刺是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評價的表現(xiàn),同時,諷刺也是她作品的主調(diào)和風格。奧斯汀作品反諷的思想內(nèi)涵包含著一種對世事和生活的理解。特里林曾準確評價了她反諷的精神內(nèi)涵,“奧斯汀的諷刺主要不是表現(xiàn)為一種語調(diào),而是表現(xiàn)為一種理解的方式。也就是通過世界所包含的矛盾、似是而非的泛論以及反常來領悟這個世界,以寬容的態(tài)度參加到現(xiàn)實生活之中,對生活給與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