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尤利西斯》是喬伊斯對時間的追問:于每一個尋常生命而言,每一分鐘皆是無窮無盡。《尤利西斯》以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造性方式,第一次還原了人物的復雜心態(tài),展現(xiàn)了個體生命的無限豐富。
[關鍵詞] 時間 《尤利西斯》 無限
尤利西斯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喬伊斯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英雄。所以,我把他們的名字放到了一起。甚至,將后者放到了前面。
——題記
貝克特納悶,為什么人們喜歡讀內容與形式完全脫離的東西,而不愿意看內容與形式完全吻合的《尤利西斯》。
伍爾夫認為《尤利西斯》“具有異彩的暗流。具有斷斷續(xù)續(xù)、突如其來而又意味深長的閃光,這的確極為接近思維的實質……無論如何,讀第一遍就很難否認這是一部杰作。如果我們想要生活,生活在此無疑”。[1]
著名詩人艾略特“這部小說(《尤利西斯》)是對當今時代最重要的反映,它是一部人人都能從中得到啟示而又無法回避的作品?!盵2]
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
一、人腦意識再探索
威廉·詹姆士:意識并不是一段一段連接起來的。用“河”或“流”這樣的比喻來描述它才恰如其分……我們就稱之為思想流、意識流或主觀生活之流吧。[3]
弗洛伊德:我們賦予心理過程三種品質:意識的、前意識的和無意識的。這樣劃分既不是絕對的,也不是永遠的。我們知道,我們不必加以任何干涉,前意識的會變成意識的:無意識的,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也會變成意識的。[4]
柏格森:如果我們將綿延視作融為一體的許多時刻。就像被線穿在一起似的,那么。不管這個被選定的綿延有多短。那些時刻的數(shù)量是無限的……這種綿延發(fā)展到極限便是永恒……一種生命的永恒……一種集中了全部綿延的永恒。[5]
結論:無窮無盡的意識流在心理學、哲學界綿延。
二、作為人學的文學
文學一直在描寫人類的精神現(xiàn)象。無論詩歌、戲劇、小說。心理描寫作為一種重要的寫作手段一直被繼承到二十世紀。尤其記得《少年維特之煩惱》中大段大段的心理獨自,讓人望而生畏。然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心理描寫是人物合乎邏輯,條理清晰的思考。它們是理性的。但是,人腦中的思考真的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嗎?
譬如,上課走神了,窗外的風景真美啊。腦中涌起的盡是一二三四五邏輯理性的思考。好累啊,不如聽老師說說吧。
三、布盧姆,布盧姆日
布盧姆,一個平庸的猶太中年人。成為文學的精靈,永垂不朽!
1904年6月16日,文學史上最漫長的一天。我們確信,這天,摩莉和伊博文在??藸査菇帜菞澏訕欠坷锿登?。而摩莉的丈夫布盧姆則神游六合。幸運的布盧姆,每年的6月16日,竟成了你的節(jié)日。
《尤利西斯》——擺脫傳統(tǒng)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種種局限,第一次還原了人物的復雜心態(tài),展現(xiàn)了個體生命的無限豐富。文學史上,石破,天驚。
四、大腦,被喬伊斯劈開
意識流到了喬伊斯筆下,真正是一股活物。
喬伊斯筆下的意識流:不具有任何理性秩序,時而斷斷續(xù)續(xù),時而交錯重疊,稍縱即逝,難以名狀。喬伊斯用語言文字,還原心理。
技巧:內心獨白、自由聯(lián)想、蒙太奇、夢境、幻覺……
具體方法:睹物生情、臨時跳躍、五官刺激……(我無法理清)
舉例:第十五章《刻爾吉》
布盧姆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改革者,眨眼成為都柏林皇帝。受到控訴,經(jīng)醫(yī)學檢查被宣布成“新型陰性男子的最佳典型”。生下八個孩子,又成為彌賽亞。當林奇撩起妓女左伊半邊襯裙時,布盧姆開始與其死去的祖父討論:接著又同另一個布盧姆,即為調情而杜撰出來的“亨利·弗洛爾”對話。
寧苻從摩莉房間的墻上的畫中跳下來,突現(xiàn)妓院,侃侃而談。
我相信,布盧姆的大腦被喬伊斯辟開了。
五、現(xiàn)在是什么?
現(xiàn)在,此刻,界于過去之后,界于將來之前。
現(xiàn)在,斯蒂芬在領工資,“辦公室里空氣渾濁,煙霧彌漫,同幾把舊椅子上灰褐色的皮革氣味混在一起。正如第一天他在這里與我討價時一樣。當初如此,現(xiàn)在依然如此。”
迪希先生開保險庫取金幣,斯蒂芬那雙尷尬的手撫摩石缽里的貝殼,“這個螺紋形的像是酋長的頭巾,還有這個圣詹姆斯的扇貝,一個老朝圣者的收藏品,死去了的珍寶,空洞的貝殼?!?/p>
斯蒂芬將錢塞進了褲兜,手又空了下來,就回到了貝殼上,“這也是美與權力的象征。我兜里有一小簇。被貪婪和貧困所玷污了的象征?!?/p>
迪希先生說,我沒欠過人債,斯蒂芬,“穆利根。九磅,三雙襪子……我這一小把錢可不頂用?!?/p>
天才的窘境一一可見。
現(xiàn)在,此刻,短短的對話問,斯蒂芬的意識飄來忽去,往返于歷史、過去、現(xiàn)在、將來。沒有任何我們所習慣的界限。失去了界限的現(xiàn)在,是什么?
六、米蘭·昆德拉說
小說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邏輯,一個接一個發(fā)現(xiàn)了存在的不同方面……它探索時間。與馬塞爾·普魯斯特一起,探索無法捉住的時刻:與詹姆斯·喬伊斯一起,探索無法捉住的現(xiàn)在時刻。
布盧姆和麥格伊在街上停下來:一秒鐘內,在兩句相連接的對白中間,無數(shù)的事情發(fā)生了:布盧姆的內心獨白:他的姿勢(手插在兜呈,觸到了一封情書的信封);他所見到的一切(一位太太登上一輛馬車并讓人看見她的大腿。等等);他所聽到的一切;他所聞到的一切?,F(xiàn)在時間的一秒鐘在喬伊斯那里。變成了一個小小的無限。
七、時間停滯了
《尤利西斯》第十章游巖。用十九個部分。描繪了下午三點到四點之間,都柏林生活的一個橫切面。大約書中所提全部人物來來回回穿插于這十九個部分中??得咨窀?、科尼·凱萊赫,斯蒂芬。博伊蘭、西蒙、摩莉、布盧姆……其中前十八部分記錄了相對獨立的事件,而在第十九部分(最后一部分)中,喬伊斯用“總督及夫人車馬過鬧市區(qū)”這一事件,將前十八個鏡頭顯現(xiàn)的所有人物全部涌入。蔚為大觀。
據(jù)說,喬伊斯在寫游巖這一章時。身邊就放著一張都柏林地圖,一把尺子和一只秒表。他精確計算過他的人物跨越這個城市的某段距離所需的時間。
當凱萊赫和警察在聊天時,康米神父剛上電車。與此同時,布盧姆在小販書攤上看書,摩莉伸出一只膀子扔給獨腳水手一枚銅錢。而總督的車馬也開始出發(fā)了。本章中,二、三、九部分的事件在各自不相同的地方,同一時間發(fā)生著。
喬伊斯通過各種暗示,敘述著都柏林大街上同步發(fā)生的無數(shù)不同事件。于是,我們一只耳朵聽著摩莉扔銅錢的聲音:另一只耳朵邊又傳來狄龍拍賣行伙計的搖鈴聲“當啷”。我們看著博伊蘭腳蹬棕黃色皮鞋,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我們又瞥見斯蒂芬的妹妹迪莉用一便士換了一本舊的《法語初級讀本》……我們忘了時間的流動。涌現(xiàn)的是真實喧囂的都柏林蕓蕓眾生。
時間停滯了,在喬伊斯筆下?,F(xiàn)在的一分鐘,對不同的人,都是無限。
八、追隨先知以利亞
在第八章中,一個基督會成員將一張題為“先知以利亞就要降臨”的傳單塞到布盧姆先生一只手中。布盧姆將其揉成一團,從橋上扔了下去。接著,“先知以利亞”在下面的章節(jié)出現(xiàn)了三次。喬伊斯不厭其煩地交代紙團飄下了利菲河:在渡口沖擊物上搖擺:經(jīng)過了本森渡口……其目的,是用來作為揭示時間流逝的工具,暗示事件的同步。具有同樣功能的還有戴著白色帽子的“HELY’S”廣告人,瞎眼青年,獨腳水手等等。
同樣,《尤利西斯》中許多主題也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換角度重復,比如金杯賽。比如布盧姆口袋里的那塊肥皂,比如斯蒂芬與布盧姆同構的夢……如此循環(huán),貫穿一整天,貫穿整部書。細微的事件,竟沒有了終結。
九、腥味的女人
著名的第十八章,摩莉的意識流。噴涌而出,滾滾向前。女人的感性,幻想,固執(zhí),反復,骯臟,純潔,庸俗,高尚,一發(fā)不可收拾。
如果說《尤利西斯》包含了整音《湯氏都柏林詞典》和一張詳盡的都柏林市地圖。令人望而生畏的話,那么摩莉的意識流則是全書中最流暢的一章了。“是的…是的…是的…是的…”。在意識中重復出現(xiàn),如同一首回環(huán)往復的詩,好似一支曲折不斷的歌。
喬伊斯以通篇意識流,活現(xiàn)了一個女人飽滿玲瓏的心。前無古人,后絕來者。
十、鋒利的多面體
我在技巧上給本人制定了這樣一個任務:即采用我的同胞們顯然不熟悉或尚未聽說過的十八種視角和相同數(shù)量的語體風格來寫一本書。加之所選的典故是如此的晦澀,足以使任何人感到困惑。
我覺得《尤利西斯》像一個多面體,每一個棱角都是那么鋒利?!队壤魉埂分校铱吹搅藛桃了箤Ω鞣N各樣非小說形式的模仿:模仿詩歌、戲劇、新聞報道、問答式天主教義,甚至模仿當時廉價女性雜志的庸俗筆調……第十四章(太陽神的牛),采用了從遠古時期的頭的體及單音節(jié)詞匯到20世紀初包括俚語及黑人英語在內的現(xiàn)代漢語,簡直堪稱一部英語語言的發(fā)展史。
改變問題,強化或弱化氣氛,描繪絲絲意識。形式內容,相得益彰。喬伊斯天才地駕御文體。天才地駕御語言。雙關語,詞序變換,文字重復。對聲音的模仿。對動作的夸張,讓人應接不暇,嘆為觀止。
一部《尤利西斯》,繁縟至極,簡約至極。文雅至極,庸俗至極。熱情至極,冰冷至極。艱澀至極,流暢至極。精確至極。粗略至極。
極致得恰到好處。
十一、喬伊斯的眼神
塵煙漫漫,人聚人散。生命無限,亦有限。喬伊斯讓1904年6月16日的都柏林定格。卻無法阻止時間的奔跑,蕓蕓眾生的流逝?;蛟S,他注視著斯蒂芬,仰望蒼穹:注釋著布盧姆,體味尋常生命的豐富與偉大。合上《尤利西斯》,讓喧囂平定。我仿佛又看到了喬伊斯,尤其是他的眼神,好似洞徹一切,又好似模糊迷惘。其中潛藏了一種,深深悲憫。
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在天才和他的巨著面前,我只能,只能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