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中學語文測試題中,“寫作”作為與“基礎知識及其運用”、“閱讀分析”、“文言文”相并列的測試內(nèi)容,并占有30%~40%的分數(shù)量。因此,作文教學理所當然地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從當前中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看,卻不可否認存在著一些誤區(qū)。以下誤區(qū)的分析,期使作文教學中的問題引起大家的注意,對今后的作文教學也許能有所幫助。
誤區(qū)之一:教課文往往有計劃性.教作文卻無計劃性
每位語文教師在新學期開學之初,都會對自己的語文教學認真地制訂出一個都較合理的教學計劃。但無可否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具體的執(zhí)行過程中,教課文往往是按教學計劃進行的,教作文卻不按計劃進行了。有的甚至對作文教學根本沒作預先的全盤考慮,隨意性很大,無計劃性可言。這種“事前無計劃,當事隨意行,事后無收獲”的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的了。
誤區(qū)之二:重視寫作方法的教學,輕視生活的體驗和語言的積累
當前中學的作文教學,教師往往注重的是寫作方法的教學。在講到如何開頭的方法時,又分出所謂的“懸念式”“開門見山式”“回憶式”等等方法。結尾的方法又分為“總結式”“展望式”“號召式”“水到渠成式”等等。這樣,讓不少學生逐漸產(chǎn)生一種共同的印象:寫作文首先要把寫作方法學好,把寫作技巧提高,這樣就能寫出好作文來。于是,許多學生到書店里專揀“作文技法”之類的書買,以為買到了這類書,就得到了寫好作文的秘訣,看了這類書,就能寫出優(yōu)秀作文來了。
其實,這類問題,早在魯迅先生在世時,就存在了。魯迅先生在《創(chuàng)作要怎樣才會好》中說過:“不相信‘小說作法’之類的話?!彼€在一封信中說:“如果內(nèi)容的充實,不與技巧并進,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闭\然,就寫作來說,技巧應該說是重要的,但技巧不應該是為技巧而技巧,它的表達,必須以內(nèi)容的充實為前提。對于中學生來說,要寫出好文章來,應該十分重視生活的體驗、認識水平的提高和語言的積累。
誤區(qū)之三:比較注重寫作文的篇數(shù)。卻忽視了對作文的認真講評
有相當數(shù)量的語文教師,似乎都明白多寫、勤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條捷徑。他們每10天或者每星期讓學生交一篇作文。另外,還要寫日記、周記、學習名言警句的心得體會、每天的觀察所得、一些重要的節(jié)假日里的見聞……但卻忽視了對作文的講評。以為既是實行了“廣種”,就必能獲得“薄收”。這是‘‘題海戰(zhàn)術思想”在寫作上的反映。要知道,沒有對學生的作文作認真的事前布置,事后講評,不講清寫得好的作文怎樣的好,為什么會好,寫得差的作文。有怎樣的欠缺,其原因又是什么……那么,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不管你怎樣大面積去“廣種”,也都是難保其一定能“薄收”的,恐怕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仍然是比較幔的。
誤區(qū)之四:應試作文教學頑癥難治
“言為心聲”。照理說,作文寫的應是心聲,也就是說,寫作文應該寫的是作者的真情實感,寫那些感人的東西。但是,現(xiàn)在的考試模式,卻較少甚至根本不可能讓同學們?nèi)懻媲閷嵏?。不管你有沒有某種真情實感,一律要以這試卷上規(guī)定的題目和要求,迅速認真地下筆了。這樣,同學們只得根據(jù)作文要求,硬著頭皮來湊來虛構。被認為湊得好的,就得高分或較高的分,湊得差的,就得低分。這樣,應試教學、應試作文就應運而生,而且越來越被重視。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厚重的生活積累與人生體悟是寫作的基礎。我手寫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