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英文影片字幕翻譯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目的在于對英文影片字幕翻譯的合理進行初步探究,以求盡量減少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從而幫助我國電影觀眾更好地欣賞英文影片。
[關(guān)鍵詞]電影字幕;文化背景:翻譯原則: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283(2009)04-0157-01
欣賞影視片是現(xiàn)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了解和溝通的—種重要渠道。近些年來影視片的翻譯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字幕翻譯既屬于文學(xué)翻譯,又有區(qū)別與其他文學(xué)翻譯的顯著特點。字幕翻譯的功能應(yīng)該是在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下,最大限度地傳遞原文的信息,同時實現(xiàn)原語與譯人語之間的文化轉(zhuǎn)換。德國功能翻譯理論認為,翻譯過程的至高原則是該翻譯活動本身的目的。因此,電影字幕翻譯的指導(dǎo)原則應(yīng)該是翻譯的一切都是為了有助于觀眾的欣賞。在此理論的指導(dǎo)下,我們來看一下電影字幕翻譯顯著特點及應(yīng)遵循的原則。
1 簡潔原則
根據(jù)Luyken的理論,字幕翻譯包括可在理論上分開而實際上密不可分的三層含義:語際信息傳遞。語篇的簡化或濃縮,以及口語轉(zhuǎn)換為書面語。字幕翻譯的后兩層含義使它有別于其他翻譯類型。首先,字幕的出現(xiàn)基本未改變原片的圖象、聲音(包括語言、音樂及其他聲音效果)信息。這樣,觀眾接收到的字幕信息和原聲信息就會發(fā)生相互作用,字幕所不能表達的或表達不充分的,觀眾可從原聲那里得到補償。其次,字幕停留在屏幕上的時間是由畫面決定的,必須與畫面同步。當(dāng)畫面切換的時候,字幕也必須進行同步切換。通常情況下,字幕出現(xiàn)在屏幕下方,漢字一次不能超過13-14個字,英語一次不能超過35個字母。為了節(jié)省觀眾的閱讀時間,字幕應(yīng)盡量簡化。
例1:1 was wondering if you were needing any help this summer。
字幕A:我想問問看您今年夏天要找人幫忙嗎?
字幕B:夏天你缺什么幫手嗎?
例2:I am pretty good with a can opener,though。
字幕A:我開罐頭的本事倒是好得很。
字幕B:開罐頭倒是我的強項。
以上字幕選自兩個不同版本的DVD,毫無疑問,字幕B更簡潔也更可取。除了技術(shù)層面的限制以外,字幕的多符號性及口語中大量的無用信息也要求對源語對白進行大幅度刪減。
2 文化轉(zhuǎn)換原則
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密不可分,文化因素在翻譯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字幕翻譯的過,
程中,實現(xiàn)文化的轉(zhuǎn)化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則。目前,就文化差異的翻譯方法有歸化和異化之
分。Venti認為異化翻譯可以“把讀者帶到異國文化當(dāng)中去,讓讀者看到文化與語言的差異”。異化翻譯保留了源語的語言特色與文化意象。如《飲食男女》中:
例3:人家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字幕:It’s been said\"People die for money,Birds die for food?!?/p>
例4:這是什么人做的什么事,活人讓屁給憋死。
字幕:Just like me to be practically killed by a feat。
英漢兩種語言里都有大量的習(xí)語。在字幕中采取適當(dāng)?shù)漠惢g法可以保留這種鮮明的文化況味。在以上的例3、例4、當(dāng)中,習(xí)語都采取了異化翻譯的策略。而同化翻譯以目標(biāo)語和文化為導(dǎo)向,舍棄源語中的“異國情調(diào)”,代之以目標(biāo)語讀者所熟悉的詞語或表達方式。比如:
例5:你不要想得太多,“兒孫自有兒孫?!?。
字幕:What ever will be,will be。
例6:別拍馬屁了,干活去干活去。
字幕:Stop kissing up,Back to work,you fools。
在以上例句當(dāng)中,“兒孫自有兒孫?!?、“拍馬屁”、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表達方式,不能采取直接翻譯的方法,否則會給外國觀眾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因此應(yīng)采取歸化翻譯的策略。
3 具體翻譯策略
1 直譯法。大多數(shù)情況下,翻譯人員不妨采取直譯法,盡可能地保留英文原文中的形象生動,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從而保留原文生動,幽默的特點。英文中“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在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許多人將其翻譯為“一箭雙雕”,這顯然是中國人的習(xí)慣表達方式,但倘若直譯為“一石二鳥”,就會讓國人了解西方人是如何借助不同參照物,不同方式來表達同一意思的。再如,“talk of the devil,and he is sure tocome?!苯?jīng)常被譯成“說曹操,曹操到”,但我們不應(yīng)該機械地套用和中國的歷史文化息息相關(guān)的說法,這樣會給觀眾造成文化上的錯覺,而應(yīng)視影片中的不同情況不同語境來處理。若無貶義,翻譯成“剛說到他他就來了”即可,若存在明顯貶義時,可直接譯為“說鬼鬼到”。直譯法還適用于一些英文電影中風(fēng)趣幽默的表達。比如前電影《后天》中的弗蘭克教授在描繪和片中主人公普拉多共事時間長時說道:“我和他從石器時代就在一起了”,但在某個版本中卻被譯作“我和他在一起共事很久了”,很明顯,這句翻譯不如上句風(fēng)趣生動,缺乏幽默效果。
2 意譯法。為了保持原語的形式風(fēng)格,有時單靠直譯是無法做到的。這時我們不妨嘗試一下意譯法。比如影片《后天》中有一句臺詞Iam no Hamlet,有些翻譯版本直接翻譯成“我不是哈姆雷特。”對于有些對英國文化不了解的觀眾來說就很難理解其中含義,不如翻譯成“我可沒那么優(yōu)柔寡斷。”
3 前后照應(yīng)法。多人翻譯字幕時需謹慎。同一個劇本,由多個人分別分段進行翻譯。要做到前后互相照應(yīng)。每個翻譯人員都要看完整個影片,了解全部劇情。因為有些句子的翻譯需要對整個劇情有所了解,盲人摸象,得到的解釋也許就會出錯。每個人都有其語言風(fēng)格。是指每個人翻譯時的表達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在翻譯過程中。多人翻譯、多人校對可以保證字幕錯誤減少,翻譯時間縮短,但很難保證整個翻譯語言風(fēng)格的統(tǒng)一。因此選擇多人翻譯字幕的翻譯方法要做到前后照應(yīng),統(tǒng)一重復(fù)出現(xiàn)的名詞和語言風(fēng)格。
總結(jié)地說,若要做到英文影片字幕翻譯準確而傳神,其一,盡量保持英文影片原來的風(fēng)格。語言注意簡潔,在翻譯中注意異化翻譯和歸化翻譯的統(tǒng)一。其二,采用合理的翻譯方法,具體策略可歸納為:直譯法,保留英文原文中的形象生動;意譯法,從而較好地解決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存在的差異;前后照應(yīng)法,爭取做到多人翻譯在細節(jié)處理上前后要統(tǒng)一。相信如果翻譯者做到如上所述的幾點策略,定會體現(xiàn)原作所蘊涵的藝術(sh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