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原文 查看英文
奧運會是一場國際盛會,也是檢驗中國社會文明開放的一次良機,需要主辦者具有自信、開放、友好、成熟、寬容的心態(tài),說到底就是一種平常心
北京奧運會終于就要到來。我們祈愿奧運成功!祝福讀者奧運快樂!
從1993年北京正式申辦奧運算起,這是一場等了15年的盛會。15年來,中國和世界都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中國人對北京奧運會的認識和期待、對奧運東道主角色的理解也在發(fā)生變化。
過往15年中國最大的變化有目共睹,正是中國經濟的成長崛起;而世界最大的變化或者說最大的變化之一,要算2001年“9·11事件”及其后全球反恐斗爭急劇升級。我們的認知在此過程中提升、調整。
有道是“塞翁失馬,焉知非?!?。1993年中國首次申奧失敗,令國內外許多人抱憾不已。而現在想來,中國能在自身發(fā)展更為成熟的2008年舉辦奧運會,顯然要比2000年有條件得多、有把握得多。
中國申奧成功是在2001年7月,“后冷戰(zhàn)時代”的世界看上去晴空萬里。但是,兩個月后即有“9·11事件”發(fā)生,全球恐怖主義陰霾翻卷,安寧不再。本來就曾經受過數次區(qū)域性恐怖行為沖擊的奧運會,不可避免地成為恐怖襲擊目標。2004年雅典奧運會之前,比賽場館附近發(fā)生爆炸事件是為警示。2004年底,北京奧運會安全保衛(wèi)工作協(xié)調小組宣告成立。應當承認,中國在申奧之時想到了種種使命,包括作出確保安全的承諾。但當前安全的現實挑戰(zhàn)如此嚴峻,當初卻不曾預料。
在2001年激動地慶賀申奧成功之后,中國必然地經歷了屬于東道主的陡峭的“學習曲線”,涉及方方面面。如今,“學習成果”即將接受檢驗,而且必將對明天的中國產生影響。安全是其一,而且學習還在繼續(xù)。今年7月3日,奧運會召開前一個月,公安部正式表示,北京奧運會正面對來自三方面的恐怖襲擊威脅:國際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東突”恐怖組織,嚴重刑事犯罪。7月17日,公安部反恐怖局印發(fā)《公民防范恐怖襲擊手冊》。在幾年來“開放奧運”、“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的種種提法之后,“平安奧運”成為響亮的新口號。這意味著奧運會安全不再是“內緊外松”的秘密。因此,不獨奧運會安全專職人士,普通公眾亦當對恐怖分子存有警惕心?!捌桨矈W運”是“奧運快樂”的底線。
當然,無論安全如何重要,緊張過度是為大忌。特別是如果賦予安全或“平安奧運”過多的內涵,除了反恐防恐和維護秩序,還包括“維護對外形象”完美無缺等,就屬過猶不及了。奧運會畢竟是一場國際盛會,也是檢驗中國社會文明開放的一次機會,需要主辦者具有自信、開放、友好、成熟、寬容的心態(tài),說到底就是一種平常心。在奧運會召開過程中,平常心應當居于主導地位,非其他考量可以超越。
今年以來,隨著奧運會臨近,群情激動,多有識者出面強調“奧運平常心”的道理,輿論亦不可謂不認同。不過,知易行難,奧運會開幕愈近,則平心靜氣愈難。
以對待媒體為例。開放報道和善待媒體本來是奧運會的基本承諾之一,溫家寶總理簽署的國務院477號令——《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采訪規(guī)定》,在2007年1月1日即已生效,得到國際社會肯定。然而,一些奧運會相關的執(zhí)行者或主事者對此缺乏基本理解,一有意外發(fā)生即以安全需要為名,對媒體粗暴相向。如7月25日,北京出售奧運會后段門票時發(fā)生混亂,警方維持秩序,卻又與在場采訪的多家香港媒體記者推搡沖突,引致香港輿論大嘩,被指“野蠻執(zhí)法”、“干預新聞自由”。這就令人備感遺憾。
日前,中國記協(xié)負責人、奧運會主辦官方等已公開承認處置不當,輿情有所緩解。但此事件應援為教訓,謹防類似沖突在奧運會期間重演。據估算,奧運會期間將有約3萬海內外記者與會,人數較參賽運動員多出一倍。多數記者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興趣遠超奧運會本身,與中國政府舉辦奧運會的初衷多有契合。服務媒體、善待媒體、寬容媒體至關重要。奧運會雖是體育賽事,卻也因其盛大,可能引致諸般或許中國政府不愿意看到的政治訴求表達;加之觀賽者人數眾多,個別混亂難免。不盡如人意的情形發(fā)生后不必驚慌,該糾正即糾正,當執(zhí)法即執(zhí)法。媒體倘將此攝入鏡頭,屬其正常職業(yè)行為,大可泰然待之。此次奧運會全球觀眾有40億之眾,絕大多數均通過媒體觀看奧運。善待和尊重媒體,就是善待和尊重觀眾。
平常心的道理適用于“平安奧運”,亦適用于其他,適用于今后。北京奧運會讓人寄望多多,從金牌得失到民族榮光,從經濟牽引到國際褒貶,許多事情極易使人心緒難平。不過,“奧運快樂”由平常心而生,快樂應屬于每一個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