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文電影具有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語感、符合交際能力的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動機等優(yōu)勢,因此英文電影是用來作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交際能力的很好的教學資源。在選擇用于教學的電影時要謹慎,電影用于教學的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即看前、看中,看后階段。
[關鍵詞]英文電影 教學設計 交際能力
一、電影作為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
電影具有聲情并茂的特點,同時又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好的電影還具有非凡的教育功能。這是任何其他教學資源所無法比擬的。電影作為教學資源主要具有以下的優(yōu)勢:
(一)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語感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就是缺少語言環(huán)境。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1、缺少真實的語言輸入。為了利于教學操作,教材上的語言大多經過人為處理,而失去了真實性和其使用的語境。2、缺少語言輸出的環(huán)境。學生在被迫完成教師指定的任務情況下,輸出語言,而不是出于自愿或迫切表達的需要。而電影既提供了真實的語言輸入又提供了語言輸出的環(huán)境。
(二)符合交際能力的要求
電影中的語言多以真實場景的對話為主,對話語言不但是合乎語法的語言,而且還符合它的社會語言能力,即與它的語言環(huán)境相適應。而且對話本身就是交際,因而還能獲得交際策略。電影還能使學生接觸和了解不同的文化,提供接觸不同文化的途徑。比如,《飄》這部電影就包含了許多有關美國內戰(zhàn)的信息。
(三)轉變學生的學習動機
電影的聲情并貌的特點對于轉變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也是很有幫助的。動機是為達到某種目的而作出的一定的努力。Gardner和Lambert曾提出“綜合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的分類。前者指學習者對目的語社團有特殊興趣,期望參與或融入該社團的社會生活:后者指學習者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通過某一考試,獲取某一職位等。
二、電影的選擇
英文電影數量雖多,但作為教學資料使用就要精挑細選。在選擇電影時,要注意如下幾點:
(一)電影的內容必須健康
最好能對學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這要求教師事先觀看電影,對電影的內容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二)電影的聲音要清楚,發(fā)音標準,畫面要清晰
電影的語言要盡量規(guī)范化,吐字清楚。不選含有較多英語方言的電影。
(三)電影的節(jié)選要注意連貫性
由于電影篇幅較長,全部看完是不可能的,截取部分情節(jié)來看是最佳選擇。但為了不影響對大意的理解,必要時教師應加入簡要的介紹。
三、教學活動設計
由于此種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其文化修養(yǎng)和交際能力,所以教學活動設計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下面以電影《泰坦尼克號》為例,將教學活動設計介紹如下。
教學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第一階段:看前準備階段
看《泰》前一星期,我將電影名告訴學生,并對此篇做一些介紹。然后要求學生上網或用其它的方式查閱一下相關資料。并把google網址和《泰》的英文名TITANIC告訴他們。一周后,看電影之前,預留30分鐘,讓同學們分享收集的資料。學生們急于看片,就爭先恐后地讀自己搜集的資料。
(二)第二階段:看片階段
《泰》劇持續(xù)時間長,因此選取四個片段觀看。選擇情節(jié)時要注意開頭和結尾兩部分不要刪除,以免影響對電影的整體的理解,在片段之間也要作些簡要的語言介紹。每段看兩遍。第一遍,隱去字幕,以看為主,聽次之。這一過程的目的是要在學生門的腦海中刻印故事的情節(jié),雖然大部分話都沒聽懂,但通過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學生們已理解了大意。因此,看完第一片段一遍之后,我提出了如下問題,讓大家討論。1、Why did Rose clime the backOf the ship?2、Did she really want to die?3、WouId Jack save her?What do you think?五分鐘之后,放第二遍,并顯示英文字幕,由于第一遍沒全聽懂,加上情節(jié)已了解,他們就格外關注字幕。看完第二遍,學生們說有很多詞不知道詞義。于是我又將這一片段回放,在他們不理解的地方定格。讓他們根據劇情猜測意思。由于有語境,他們基本都猜對了。
(三)第三階段:看后總結階段
節(jié)選的情節(jié)都看完后,學生們似乎意猶未盡。教師也應趁熱打鐵,設計一些活動使學生從中獲益更多。具體做法如下:
1、分組討論。就電影的主題或情節(jié)提出一些問題供學生討論。以《泰》片為例,可提以下問題:Do you believe one-day love canlast life-long time?Can the richness bringhappiness to people?What do you learn fromthis film?等等。
2、聽力沉浸。教師通過語言實驗室把電影的聲音轉錄到磁帶上,供學生們翻錄。要求學生課下利用空閑時間反復聽,作到語言環(huán)境隨身帶。
3、角色扮演。教師選取幾部分對話打印出來,分給每個小組一份,讓他們分角色進行表演。學生在表演時有的刻意模仿電影上的表演風格,有的則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了改編。角色表演使他們的口語能力大幅度提高。
4、寫觀后感。這不是為了練習寫作文而寫,而是要大家有感而寫。而且不做具體要求,寫的內容不限,文章可長可短,可以通過電子信箱傳給同學或老師看,也可以到校園網的BBS上發(fā)布。
四、結語
電影教學為學生提供了逼真、形象、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這也是當今E-learning的學習宗旨,即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習者積極學習,樂于學習,從而使學習活動變得有趣,輕松,達到經濟學習,有效學習和高效學習的目的。
但電影教學也存在很多弊端。教師備課時間長。這種課雖然不需要教師熟記很多內容,但從選材,節(jié)選,到課程設計,由于沒有現成的資料可用,耗時很多。電影刪節(jié)過多學生也反感,他們都希望看完整部電影。可不管怎樣,運用電影于英語教學之中,無疑給一直以考試為目的的英語教學打了一劑強心針,使教與學都變得愉快起來。因此作為教師應盡量克服困難,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