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中通過例題分析了求解異面直線距離的多種方法,教學實踐表明效果顯著。
關鍵詞: 異面直線 求解 例子
筆者在教學過程發(fā)現求解異面直線的距離一直困擾很大部分學生,而往往考試又是從多角度進行該問題的考查。因此,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學生們出現的問題,筆者總結出以下四種求解異面間的距離的方法,供同行參考。
1 定義法
找到異面直線的公垂線段,然后求解。
例1.空間四邊形ABCD中,如圖1所示,AD=AC=BD=BC=a,AB=CD=b,E、F分別為AB,CD的中點,求直線AB與CD的距離。
解:△ABC和△BCD中,AD=AC=BD=BC=a,
則△ABC≌△BCD
∴AF=BF
又E是AB中點
∴EF⊥AB
同理,EF⊥CD
∴EF是AB、CD的公垂線
在Rt△ADF中,AF =AD -DF =a - b
在Rt△AEF中,EF=
= =
2 公式法
已知兩條異面直線a,b所成的的角為θ,在直線a、b上分別取E、F兩點,如圖2所示,已知AE=m,AF=n,EF=l,公垂線AB=d,則有d= 。
例2.α-β的二面角的棱上,有兩個點A、B,AC,BD分別是在這個二面角的兩個面內垂直于AB的線段,已知AB=4cm,AC=6cm,BD=8cm,AC、BD所成角為60°如圖3所示,求CD的長。
解:根據公式有AB=
∵CD =CA +AB +BD +2CA#8226;BDcos60°
即CD =36+16+64+12=164
∴ CD=2
[點評]直接應用公式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的選取,二是θ是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3 轉化為直線到其平行平面的距離
直線a,b是異面,直線c∥直線a且與直線b相交,設直線c,b確定平面α,則異面直線a,b的距離為直線a到平面α的距離,如圖4所示。
證明:設線段AB是異面直線a,b的公垂線段,則AB⊥a,
∴直線c∥直線a
∵ AB⊥c
又AB⊥b
∴AB⊥面α
∴線段AB的長是直線a到平面α的距離。
例3.已知AC與BD的公垂線AB=4,AC=2,BD=3,CD=4 ,如圖5所示。求AB與CD的距離。
解:過點D做DE AB,連接EC,EA,則AB到平面DEC的距離為異面直線AB與CD的距離。
作AN⊥EC于N,
∵DE⊥面AEC
∴面DEC⊥面AEC
又AN⊥EC
∴AN⊥面DEC
∴線段AN的長為所求的距離。
∵CE= =4
∴AN= sin∠EAC= sin∠EAC
又cos∠EAC= =
∴sin∠EAC=
∴AN==
4 利用向量求異面直線的距離
A B 是異面直線AA ,BB 的公垂線, 是A B 的方向向量,如圖5所示,則A B = 。
例4.已知邊長為a的正方形ABCD-A B C D ,求 A C 與B C的距離。
解:如圖6,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D(0,0,0),A (a,0,a),C (0,a,a),B (a,a,a),C(0,a,0),
∴| |=(-a,a,0),| |=(a,0,a)
設 =(x,y,z)為A C,B C的公垂線的方向向量
則 #8226; =0 #8226; =0?圯-ax+ay=0ax+az=0?圯y=xz=-x
令x=1,則 =(1,1,-1)又 =(-a,0,0)
由d= = = a。
(本題也可以用轉化為直線A C 與平面ACB 的距離)
筆者把以上的方法傳授給學生,測試表明,效果顯著,達到了教學的預期效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