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STS 教育是當今國際范圍內科學教育改革的一種有效形式,STS 教育要求科學教育要面向現代化,要注重滲透技術教育,以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交互影響等特征。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科學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以及一些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物理知識,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STS教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學物理教學 STS教育 意義
STS 是英文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的縮寫,STS 教育即科學、技術與社會教育。其基本涵義是:“把科學教育和當前社會發(fā)展、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既考慮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對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會成員對現代和未來社會生產、生活的發(fā)展做出的決策。所有這些,歸根到底都要依賴于教育?!盨TS 教育是當今國際范圍內科學教育改革的一種有效形式,具有如下的特征:
(1)強調學生的參與。從學習內容到學習方式,都要有利于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和訓練,同時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合作精神。
(2)在科學和技術的關系上,技術得到比過去更多的重視。這是現代技術成就的各種產品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的反映和必然要求。
(3)強調個人與科學、技術、社會的兼容,要求發(fā)展學生的道德判斷和價值判斷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4)強調素質教育而不是片面強調精英教育。STS 教育在注重個人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又主張“Science for all”(科學為大眾) 。
(5)更多地體現未來教育。STS 教育以科學、技術、社會三者的相互關系為出發(fā)點,強調個人生存與社會需求的統一,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應付未來生活的過程中具有更強的決策能力。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STS 教育培養(yǎng)的是面向未來的人才。
總之,STS 教育要求科學教育要面向現代化,要注重滲透技術教育,以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交互影響,理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綜合化、整體化特征,理解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社會價值。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它和自然現象及生產、生活緊密相聯,科學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以及一些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物理知識。所以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是實施STS 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STS教育具有以下的現實意義:
第一,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1980年由國際科學聯盟委員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墨爾本召開的專題討論會上一致認為STS教育是“一個對當今學生進行科學教育最合適的方法”,它對培養(yǎng)“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公民”是首要的。STS教育根植于對社會、經濟、文化的分析,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基本條件。STS教育思想之所以與科學素養(yǎng)教育密切結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它們倡導了共同的理念。兩者除了強調基本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技能外,都將生活、社會、文化、態(tài)度、價值觀等因素作為教學基本的組成成分。
第二,有利于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理論同實踐的結合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重要。科學技術只有立足于實踐,著眼于應用,才能有所發(fā)展。尤其是具有一定綜合性的、跨學科的、當代人們普遍關注的科學技術社會問題。如資源問題、人口問題、環(huán)境問題、能源問題等難以進入中學理科教育。因此,中學物理教學滲透STS教育思想不僅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播,還重視技術工藝生產方面的應用,更有效培養(yǎng)學生綜合地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促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F代社會人的生存與發(fā)展必須同時具有兩種能力:一是以科學技術水平高低為標準的改造物質世界的能力;二是在哲學、社會學、文學、藝術等發(fā)展水平上的制約人的意志、態(tài)度、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的發(fā)展方向與水平、改造精神世界和社會的能力。因此物理教學滲透STS教育思想,把知識與應用、科技進步與社會發(fā)展,價值觀與關注社會融于教學過程之中,使物理教育的內容更趨完整,不僅關注人的“生存能力”培養(yǎng)問題還關注人作為“存在的問題”,更具教育性,同時在功能互補的基礎上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
第四,有利于促進了物理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豐富和加強了素質教育中的科學方法教育。科學方法教育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基礎,現代科學發(fā)展呈現出的學科間、學科內多層次、多樣化的交叉發(fā)展趨勢和社會問題的綜合性特點,是世界整體性的反映,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用整體的綜合的觀點分析問題是現代科學方法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思想的跨學科性和綜合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習慣和能力,逐步樹立世界是一個整體的觀點,在更為寬闊的視野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
第五,有利于使物理教學內容構成一個具有時代特征的動態(tài)體系。物理教學滲透STS教育思想可以使學生在獲得系統的物理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與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的聯系,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解決因教材內容滯后早成的學生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了解
不足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殷登祥.論STS及其歷史發(fā)展[J].哲學動態(tài),1994 ,(8).
[2]蔡鐵權.STS教育和科學教育改革[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5 (2).
[3]孫方曉,金秀慧.STS教育及其在物理教學中的滲透[J].天津教育,1998 , (1).
[4]歐陽虹,張鋒.理科教學中滲透STS教育思想的探討[J].棗莊師專學報,2000,(5).
[5]王康健.在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的研究.湖北中小學實驗室,1997.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