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一門與社會和生活聯(lián)系較緊密的學科。在傳統(tǒng)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和情感。而在現(xiàn)代教學中,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體現(xiàn)學生的認知過程、思維過程、活動過程、探究過程和情感暴露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猜想,善于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會使他們由“喜歡學化學——會學化學——學會化學”。
【關鍵詞】課堂教學 同步思維 規(guī)范解題 課后反思
一、明確目的,確定目標
目標教學是以樂觀主義的教學論為指導,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反饋矯正為機制,以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的教學體系。目標的確立指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教師的教學目標是指: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對學生身心發(fā)展變化的期望。教師在課前準備中既要備知識,更要備學生,落實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有進步,這是教學的根本的目標。其二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一般是在具體教學目標指引下的學習。教師導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達到何種水平,上升的空間有多大。這樣目標明確地教與學,課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課堂是教學的主戰(zhàn)場,課堂是師生共同表演的舞臺,讓學生在課堂上既動腦又動手是教師把握課堂的基本原則。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努力營造一個自然、和諧、平等、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在這樣的氛圍里,達到師生間,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要充分理解學生的行為,欣賞學生的見解,分享學生的樂趣,這樣才有利于消除上課過于拘謹?shù)膱雒媸拐n堂真正的活躍起來,學生才能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渴求解決問題,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另外,對不同內容不同要求的知識設置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理解、掌握、運用知識。如演示實驗讓學生設計方案,讓學生指明操作注意事項,并上臺演示,讓他們觀察現(xiàn)象、總結結論,分析不足和提出改進意見。同時,設計引導技巧、注意語言表達、調節(jié)課堂氛圍,這樣,課堂教學就會事半功倍。
三、心理換位,求得共鳴
教師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教學,要時刻洞察學生的心理,找適合學生思維的思路和方法,從而求得與學生思維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鳴,使教學過程得到優(yōu)化。
1.想學生所想
老師要洞察學生心理,及時探測和巧妙地點出其想法,更好地與他們溝通。如在講SO2的性質時,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變渾而后又變澄清。同學們聯(lián)想到CO2也有類似現(xiàn)象,教師隨即令學生寫出有關方程式,并順著思路和同學們一起思考:能使石灰水變渾的是否一定是CO2?怎樣確證無色氣體是CO2?怎樣檢驗SO2氣體中是否有CO2?怎樣檢驗CO2中含有SO2?通過共同思考,結論很快得出,對SO2性質的認識就深刻了。并對C與濃H2SO4反應產物成分的確定方法,裝置先后順序一目了然,從而對知識的掌握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想學生所難
教師要深入學生角色,成為學生的化身,體察他們的困難,然后幫助他們實現(xiàn)由難到易的轉化。例如,pH值為9的CH3COONa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是pH值為9的NaOH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的多少倍?學生一下子很難回答這一問題。但我們設置了幾個小問題,如pH=9的NaOH溶液,OH-來源于什么? PH=9的CH3COONa溶液,OH-來源于什么?與同學們一起討論,思考,幫助他們化難為易,提高他們的能力。
3.想學生所錯
教師在批閱作業(yè)、試卷和個別輔導時,常發(fā)現(xiàn)學生這樣那樣的錯誤。給學生指正后,為了鞏固,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時教師在課堂上故意再“錯”一次,錯給學生看,錯給學生思考,使學生引以為戒。例如,在寫實驗制乙烯方程式時,寫成CH3CH2OH=CH2=CH2+H2O給學生看,學生開始糾正錯在連接符號,缺少反應條件和氣標符號,這樣學生的印象就深了。
教師應該經常換位思考,從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出發(fā),精挑細選每一個練習題,少讓學生做無用功。走近學生,爭取做到與學生心靈的溝通,讓學生喜歡與教師接近、交流。
四、教育反思,提升智慧
教育反思是指教師以體會、感想、啟示等形式對教育教學行為進行的批判性思考。反思可以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體現(xiàn)在教育活動的始終。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既可以在備課時思考是否遇到什么困惑,對學生實際需求的估計是否合理,能否聯(lián)系社會實際生活,即課前反思;也可以在上課過程中思考學生在課堂上實際參與的熱情與程度如何,課上是否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利用課上的資源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進程等,即課中反思;也可以在上課之后思考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改進的問題,有哪些需要關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課堂上的一些事件對日后的教學有何意義等,即課后反思。因而,教師一方面要注重對教育教學現(xiàn)象或問題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將反思的成果用于后續(xù)的教育教學活動,不斷改進實踐狀態(tài),提升教育智慧。反思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于發(fā)現(xiàn)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強化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變得更具理性色彩。
五、重視教材,利用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種行為共同指向教材,資料書的歸納來源于教材,教師的講解也來源于教材,考題更是來源于教材,教材是師生教與學的主材料,忽略教材是學生的損失更是教師的罪過。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處理好課本與習題間的關系。只有挖掘教材,吃透教材,駕御教材,才能有效的教書育人;學生只有認真讀書,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學有所得。學生有疑問,其根本原因是沒有熟練把握教材,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使用教材,教會學生讀書。上新課要求翻書,復習也要求翻書,解決疑難更是從書上去尋求答案。如此強行增加教材的使用頻率,讓教材成為學生學習的最重要的助手,充分體現(xiàn)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則教與學都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培養(yǎng)習慣,提高素質
化學學科的特點:化學知識一丟就望,解化學題思路清晰,但不一定得全分。針對此特點,必須讓學生強化記憶理論知識,自己曾經出現(xiàn)過的錯誤,在閱讀時作出標記,不能間斷。還要認真審題,高標準、嚴要求,從平時做起,注意規(guī)范表達,向規(guī)范要高分。例如,要求寫“名稱”卻寫分子式或其他化學式,要求寫分子式或結構式卻寫名稱。電子式、原子或離子結構示意圖、結構簡式、結構式看不清,張冠李戴。要求寫離子方程式而錯寫成化學方程式等。同學們應從平時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不斷總結教訓、積累經驗,提高非智力素質。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不斷總結反思,落實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和諧氛圍,注重教學方法,培養(yǎng)良好學習,可以教得自如,學得輕松。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了更好,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和探索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作者單位:河北遷安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