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這不僅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們談論最多的熱點話題之一。撫今追昔,30年風云歷程,我們?yōu)槭裁匆o念?又該怎樣紀念?紀念什么?
我們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不單是為了紀念而紀念,也不單是為了回顧而回顧,而是要總結寶貴經驗、繼續(xù)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向歷史求索智慧,為改革開放向深層次推進獲取精神財富和不竭動力。換言之,紀念是為了更加深入總結和更加深化認識,目的是為了今后的改革開放之路走得更好、更順暢。
30年前,風生水起,30年來,波瀾壯闊。當我們滿懷敬畏,回望這30年,歷史與現(xiàn)實交融,光榮與責任激蕩。
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些年份,注定會被永遠銘記。1978年年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自此,改革開放經歷了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體制到政治體制,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30年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說過三句振聾發(fā)聵的話。第一句是:“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第二句是:“如果現(xiàn)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被葬送?!钡谌涫牵骸安粓猿稚鐣髁x,不改革開放,不發(fā)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p>
可以想象,當時要打破思想的桎梏,需要多么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此后30年間,改革開放的大潮沖破重重阻力、戰(zhàn)勝各種困難,以不可阻擋之勢奔騰向前。
30年來,中國經濟體制根本性地向市場經濟轉軌,政治體制改革漸進有序地演進。占世界1/5人口的大國,極具智慧地平穩(wěn)推行了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30年來,我們闖過無數(shù)個“地雷陣”。在改革開放的一個個緊要關口,每每響起“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壯美詩章,一個民族在遇到艱難險阻時的無所畏懼,令國人熱血沸騰,蕩氣回腸。
3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前列。在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同時,又適時地提出“科學發(fā)展、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這標志著一個轉型中的中國,正在邁入和平崛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軌道。
30年,是一個節(jié)點,30年,更是一個高度。然而,當我們站上這個鐫刻著30年之光輝標志的偉大高度時,我們的心情不是躊躇滿志,不是顧盼自雄,我們的憂患意識未嘗稍減,而是更加深厚了。因為這個歷史高度固然偉大,但它同時是一個極富挑戰(zhàn)性的歷史新起點。
改革未有窮期,發(fā)展永無止境。當前,改革開放已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國際形勢發(fā)生新的復雜變化,國內經濟社會領域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這意味著未來的發(fā)展之路還會有很多困難和風險,還會遭遇反復出現(xiàn)的阻力和干擾。譬如,城鄉(xiāng)統(tǒng)籌問題、行業(yè)壟斷問題、社會保障問題、農村土地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只能靠不斷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這是30年改革開放留給我們的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也是我們回顧和紀念改革開放30年的真正意義所在。值得期許的是,此前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已釋放出改革開放往更深領域挺進的諸多信號。
歷史能給人以智慧。30年改革開放向我們昭示,改革開放的價值就在于,因解放了思想而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進一步實現(xiàn)了思想的解放。
紀念過去,是為了未來。未來的道路上,我們突破什么?毫無疑問,還是要突破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的制約,不拘泥以往,不止步于今天,用創(chuàng)新的力量,尋求發(fā)展的突圍之路,實現(xiàn)新的歷史跨越。
由此可見,在改革開放30年之際,我們要紀念的是探索路上的人和事,以及這些人和事背后更為重要的精神。
30年,是為一個時代畫出的頓號,在這個頓號之后,一個新的時代將會重新續(x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