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志公先生在當代語文教育研究領域,可謂是最具現(xiàn)代意識的先輩。他既重視對傳統(tǒng)語文教育經驗的整理和總結,又重視語文教育的現(xiàn)代化和科學化。對張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研究是一項大的系統(tǒng)工程,不是幾篇文章就能闡述清楚的。本文只對張先生的教材改革思想及它對當今語文教材改革的重要啟示略陳管見。
[關鍵詞]張志公 語文教材 改革觀
張志公先生于1984年7月在課程教材研究所召開的語文教學座談會上發(fā)表了題為《關于改革語文課程、教材和教學的一些初步設想》,在會上提出了有關教材改革的方案,不久他又根據(jù)這一方案思想編制了初中《語文》教材,充分的體現(xiàn)了他的語文教材改革觀。
一、語文教材改革觀
1.重視知識的傳授
重視知識的傳授,是張志公先生語文教材改革的指導思想。1994 年10 月9 日的《教材改革要面向現(xiàn)代化建設》的講話中說到“知識是好東西, 只是在知識運用上存在好不好的問題。所以, 我們的使命不是廢除語文知識, 而是改進運用知識的方法, 即改進教材編寫, 改革語文教學。”他這一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其閱讀教學法的兩種指導閱讀實踐的知識——方法性知識和規(guī)律性知識,其特點就是具體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領悟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重視這些知識的傳授,才能使學生形成較深層次的語文能力。從中我們可看出語文能力的養(yǎng)成離不開知識教育,要以知識為先導。
2.重視文學教育
張志公先生非常重視文學教育。他認為:“在普通教育階段,文學教育是絕對不應忽視的,任何人不能沒有一點文學生活,好的文學作品能夠陶冶人的性情,培養(yǎng)人的美好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活躍人的形象思維。”這里張先生特別強調文學教育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在他編寫的中學語文教材的“雙線推進結構”設計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第一條線,以實用語文知識為先導,進行系統(tǒng)訓練,形成扎實的符合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實用的語文能力。第二條線,學習文學知識,進行文學教育,充分發(fā)揮文言課文的文學教育功能,這較全面地揭示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內涵。
3.強調教材的科學序列化
張志公先生在語文教材建設方面特別重視訓練的序列化。他指出:“語文訓練還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合乎科學的序,循著這個序列,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教下去,學下去,才可能有好的效果?!绷硗?,他在初中《語文》教材練習設計中解決了教學中具體操作方面的問題。他說,“語言的知識系統(tǒng)是從大到小的:語素——詞——詞組——句子——句組——篇章;而實際應用恰恰相反,是從大到小再回到整體的?!边@就把語文教學的基本操作程序理順了,也同時使得教學具有了可操作性。
二、語文教材編制中存在的問題
1.語文知識教學意識淡化
語文知識要“精要、好懂、管用”,可是在教學中執(zhí)行了那么多年卻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帶來的仍然是“少、慢、差、費”的責難,所以很長時間以來,很多人大聲疾呼“語文知識教學要不得”。有一段時間,甚至展開了“語法知識要不要教”、“語法修辭和文體常識要不要列入考試范圍”的討論?,F(xiàn)今的語文教學,大都是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談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得不到真正的發(fā)展。
2.文學教育的目的不明
由于應試教育還沒有根本的轉向素質教育,所以文學教育依然處于被忽視的地位。就算教材中確實有一定數(shù)量的文學作品 ,但大多也不是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只是為了承擔培養(yǎng)學生讀寫訓練的任務。另外,許多優(yōu)秀的名家名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還不夠,這在高中教材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
3.語文教材序列不明
幾十年來,中學語文教材內容不斷更迭,體例不斷改進,但教材始終沒有擺脫文選型教材的范式,教材還表現(xiàn)為一定程度的“問題循環(huán)”(記敘——說明——議論)、講讀中心。從總體上來說,這樣的教材體系不符合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其主要弊端是:缺乏明確的訓練目標,缺乏嚴整的訓練計劃,缺乏系統(tǒng)的訓練內容,缺乏科學的訓練方法,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對當今中學語文教材改革的啟示
1.樹立“傳授語文知識,養(yǎng)成語文能力”的教材編寫指導思想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所以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應當是貫穿語文教材始終的一根主線。新的教材體系把語文能力的訓練放在了首位,但語文教材以能力訓練為主線,并不等于說知識就不重要。學生只有對基礎知識掌握得越牢固,越有利于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新的語文教材體系編制中應該給知識留有重要的地位。如青海省樂都縣試用的“注提”實驗教材與張志公主編的初中語文教材在指導思想上很有相通之處——傳授知識的目的在于養(yǎng)成實踐能力?!白⑻帷睂嶒灠炎x寫訓練提到一年級第一學期開始,為兒童提供大量的讀寫機會,這樣做就是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把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付諸于實踐,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能力的大廈是建筑在廣博而厚實的知識基礎之上的,所以說在今后教學中,要能夠以理性知識為先導進行實踐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正是當代語文教育的進步之舉。
2.重視教材的文學教育內容編選
文學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功用。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的積累、感悟和熏陶,既能提高自身的文學欣賞能力,激發(fā)多方面的思維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所以,我們說語文學科的文學性是不能削弱的,語文教材的選編要突破單純?yōu)檎Z文訓練服務的束縛。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教材改革中要大大加重文學教育的份量,選入適量的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
3.建設開放、科學、有序的教材體系
新世紀的語文教材體系要求我們要在注重語文教材傳統(tǒng)經典內容的基礎上,把眼光瞄準現(xiàn)代化、瞄準世界和未來,選用一些既體現(xiàn)科學主義,又體現(xiàn)人文主義與民族化相結合的內容,尤其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出發(fā),形成一套旨在訓練學生自學能力的、有一定自學操作程序的教材體系,為學生終生學習打牢基礎。洪宗禮主編的《“單元合成,整體訓練”初中實驗課本》就體現(xiàn)了這種新教材體系改革趨勢。這本“實驗教材”有個體系,用三句形象的話來說就是“一本書,一串珠,一條線”?!耙槐緯本褪前崖犝f讀寫,有機地綜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結構的教學體系。“一串珠”,表示教材是分單元編寫的,每個單元都是一個具有“聽說讀寫”效應的“集合塊”?!耙粭l線”就是說各個單元相互連貫,使聽說讀寫的訓練貫串整套課本。他的這種教材建設構想線條明晰,是我們今后語文教材建設發(fā)展的趨向。
參考文獻:
[1]張志公.張志公自選集[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董菊初.張志公語文教育思想概說[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莊文中.張志公論語文教學改革[C].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
[4]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徐宗文,任范洪.洪宗禮初中語文教材研究薈萃[C].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
[6]莊文中.張志公語文教學論集[C].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