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氣息對播音創(chuàng)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名播音員,不但要有扎實的呼吸基本功,還要有靈活運用呼吸技巧的本領,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的電臺、電視臺口語廣播的需要。
[關鍵詞]播音 氣息 胸腹式呼吸 提氣 沉氣 頓氣 長呼氣
一、播音對氣息的要求
1.播音員要有持久的氣息控制能力
播音員的播音是一種獨立創(chuàng)作,稿件多種多樣,長短不一,幾分鐘、十幾分鐘、幾十分鐘不等,最長的需要播一兩個小時,播長篇的稿件時要求聲音由始至終保持一定力度,不減不衰,從容不迫,這就要求對氣息有持久的控制能力。如果不具備這種能力,播起長篇稿件時勢必是前半部分還從容,后半部分卻越播越弱,到最后有氣無力或是聲嘶力竭,這顯然是創(chuàng)作的失敗。
2.播音員氣息控制要有穩(wěn)勁兒
日常說話,吸氣后,開始第一句氣總是出得較多,壓力較大,后邊就弱下來了,這是對氣息沒有控制的自然現象,但在播音中,如果形成這樣的前強后弱的調子,就會使聽眾厭煩。播音員要根據節(jié)目內容的要求調節(jié)氣息壓力,該強就強、該弱就弱,吸氣量要大于日常說話,呼氣時要保持較為穩(wěn)定的壓力,調節(jié)自如。
3.要求播音員能做到快吸慢呼,并能根據需要及時補氣
播音語言,一般句子長度比口語長,結構比較復雜,間歇比口語少而短。要把每個句子播得完整而有層次,就需要按照句子結構用氣,絕不能因氣不夠用而停下來吸氣,這樣就破壞了句子的完整性,影響了聽眾的收聽。因此,要求播音員呼氣的持續(xù)時間要盡量長,而且要掌握在句子進行中補氣、偷氣的技巧。
4.能在相當幅度內對氣息作細微的調整而且要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即對氣息的控制達到收縱自如
要想聲音收縱自如,氣息先要收縱自如。要求對氣息的強弱、徐疾能有相當幅度又細致入微的控制。播音員必須學會下意識的控制氣息,即氣息中自動地隨感情的需要而變化。這就要求有高度熟練的控制氣息的技巧。
5.要求做到短時間無聲吸氣
即要求播音員能作較長時間的呼氣及保持一定的氣息壓力,吸氣量就必須比平常大一些,吸氣速度快一些,播音員依靠話筒傳聲,話筒靈敏度高,很容易混入吸氣的雜音。而吸氣雜音多,會給人不從容的感覺,甚至會使人厭煩。因而,播音員必須學會在短時間內吸氣無聲。
二、播音時正確的呼吸方式
播音中,我們提倡胸腹聯(lián)合的呼吸方式。這是一種全面調動胸、膈、腹參與運動的呼吸方式,它不僅有效地增加了吸氣量,而且便于控制。實踐證明,運用這種呼吸方式能有效地減輕聲帶的負擔,使聲音色彩富于變化,增加有聲語言的表達能力和藝術魅力。
播音員的呼氣狀態(tài)與日常的呼氣狀態(tài)有明顯的區(qū)別,日常生活中吸氣后隨即自然呼出,而播音員在呼氣時要求均勻、平穩(wěn),能夠自如地控制,呼氣時用上腹部往上提的感覺把氣帶上來,要感到胸部、兩肋、上腹部都在柔韌有力地幫助推動氣息。為了使氣息有力度、有節(jié)制的慢慢呼出,原則是呼氣時保持吸氣的感覺,胸廓、兩肋以及上腹部要輕輕地挺住,而不要使剛吸進來的氣馬上都撤出去。也就是說要有意識的控制已經處在收縮中的吸氣肌肉群。兩肋及橫膈不要馬上收縮,以便維持胸廓的擴大。注意兩肋的擴張感,兩肋一松,腹肌無力,氣馬上就呼盡了。同時后頸挺起,解放喉部,軟腭用力提起,打開槽牙,下巴放松。要控制呼氣量,呼氣量過大,氣息便保持不住,很快就會耗盡,且由于聲帶受到強氣流的沖擊易產生疲勞感,聲音不能持久,播出的稿件生硬。如果呼氣量過小,就會把氣壓住,使氣流不能流暢的呼出,聲音不響亮,播稿時就會顯得感情不飽滿,態(tài)度不積極。
三、播音實踐中氣息的運用
播音中強調以情運氣,氣隨情動。就是說對于作品的思想內容理解認識準確了,還要使思想感情隨之運動起來,只有真正的動起來了,才可能氣隨情動,才能動得自如。播音中如果總是用冷眼旁觀的態(tài)度對待稿件,無動于衷,即使嗓音條件再好,呼吸再通場,基本功再扎實,播出來的東西,也是平平淡淡,毫無味道。所以,調動思想感情的運動至關重要,只有思想感情動起來了,有了強烈的播講愿望,呼吸才能自如地變化,語言也會富有色彩。
播音員在播送具體稿件的時候,要能輕松自如的表達長短、繁簡不同的句型和深度不同的稿件,為此,必須學會多種不同的呼吸方法。在話筒前比較常見和多用的呼吸方法有如下幾種:
偷氣,當句子較長,意思不能中斷,不允許中間停頓換氣時就得偷氣。偷氣吸得少,動作要快而且小,不能讓聽眾感覺出來,即快而不露換氣。一般在一個句子完了之后,可以換口氣給自己一個喘氣的機會,也給聽眾一個喘息和思考的時間。一般來說換氣比偷氣時間稍長。
補氣,句子比較長,中間有逗號等標點,或感情要轉入高潮,為了表達更激昂的感情,積蓄力量,中間要補氣。這個動作和時間比換氣要快、要短,比偷氣又慢些、長些。
大吸氣,一般用于感情比較激昂或氣勢比較大的一句話的開頭。用大吸氣來表達這種激昂的情感,大吸氣有點像“聞”或深呼吸時的感覺,倒吸氣,一般要作為一種表達的技巧使用的,以口吸氣,并且要發(fā)出吸氣的聲音,多用于表達驚訝、恐怖、悲傷等感情。
提氣,不要把氣調到上胸部,而是下面要用丹田拉住,上面又好像已把氣從丹田提起來,或提出來似的。這時的氣息控制力比較強,一般播比較振奮的好消息,比較興奮的內容時,常用提氣的方法,但是切忌一激動氣就浮上來或吊到嗓子眼上去的毛病,一定要用丹田拉住。
挺氣,一般用于抒情的、親切的內容,氣好像被托著一樣,比較輕,比較柔和。
沉氣,小腹放松,氣下沉,出來的聲音比較深沉、飽滿,多用于表達內在、深沉、凝重的感情和內容。
憋氣,話說了半截又咽住,這時氣息憋住而不能松懈,一般多用于感情更強烈的爆發(fā)之前,或為引起聽眾對下面的話注意的地方,還有就是給人以懸念的地方。
長呼氣,一般多用于感慨、感嘆、嘆息時,邊說邊往外大呼氣,一口氣伴隨語言同時一呼兒盡,話說完了,氣也呼盡了。
頓氣,感情非常激動,或哭或笑,或喜或悲而形成的一種氣抖聲顫的效果。
呼吸的方式是多種多樣,但宗旨是為了適應表達稿件思想感情的需要,在話筒前實際的語言再創(chuàng)作中的呼吸方法,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相互滲透、綜合運用的。
一般來講,新聞、評論等信息性、事實性較強的節(jié)目,由于內容比較平和,氣息也比較平穩(wěn),只要加強語言的邏輯性,從語法關系上找出換氣的位置及時補氣就可以了。情感比較昂揚或激憤的詩歌、散文、通信等,氣息控制要強,兩肋要擴展開,小腹控制住,增加氣息的壓力和聲帶的張力,這樣發(fā)出的聲音才能結實飽滿、明朗有力。像內容比較輕松、愉快、娛樂性較強的文藝節(jié)目,如音樂、戲劇、電影剪輯等,氣息就要托著點或提著點用,使聲音和氣息都比較柔和輕巧。
總之,氣息對播音創(chuàng)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名播音員不但要有扎實的呼吸基本功,還要有靈活運用呼吸技巧的本領,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的電臺、電視臺口語廣播的需要。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