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離不開有效的課外閱讀。目前,中學生特別是農(nóng)村初中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堪憂。教師應從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讀物的選擇、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環(huán)境的營造諸方面花大力氣,在學生課外閱讀中應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初中生 課外閱讀 興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縱觀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無不博覽群書。當代青少年擔負著建設(shè)祖國的重任,要開拓視野,增長知識,發(fā)展思維,更離不開閱讀。
新課標規(guī)定:初中階段的閱讀量應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到三部名著。這幾年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閱讀納入中考考查范圍。但是,由于缺少閱讀的氛圍和必要的引導,由于學業(yè)的壓力導致閱讀時間的不足,由于某些家長及老師的偏見,中學生特別是農(nóng)村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令人擔憂,一是閱讀量遠遠不夠,二是沒有質(zhì)的保證。
鑒于此,筆者打算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課外閱讀指導。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楊振寧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如果學生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何愁他們不去讀呢?因此,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以讀促讀。學生課內(nèi)讀了一篇感興趣的文章后,引導他們讀與之相關(guān)的一組文章。如讀了朱自清的經(jīng)典《春》,再引導學生去閱讀其他作家描寫春的文章,也可以引導他們讀一組關(guān)于其他三個季節(jié)的文章。此外,還可以由這位作家的某一篇文章延伸到他的其他文章,或由所選作品延伸到背景材料、評論性文章等。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拓寬視野,就能真正做到“得道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2.以說促讀。教師定期組織閱讀積極分子介紹文壇新動態(tài),推介新作品,談自己的閱讀心得,講講課外閱讀的收益。有了榜樣示范,有積極分子帶動,整個班級的閱讀氛圍自然要好得多。
3.以看促讀。在許多孩子眼里,電視、網(wǎng)絡游戲遠比書來得親切生動。現(xiàn)在,有許多名著名篇都拍攝成了影視作品,如四大古典名著,現(xiàn)代名著《駱駝祥子》、《子夜》,外國名著《簡愛》、《魯濱遜漂流記》等。這些影視作品大多已制成了光盤在市場上出售,假期中,各大電視臺也紛紛播映。教師引導學生在讀作品的同時,收看這些影視作品,他們對原著的閱讀興趣會大大提高。
4.以寫促讀。教師結(jié)合學生閱讀的材料,布置寫作的話題。如讀《三國演義》,可以寫一寫《〈三國〉人物系列談》、《我最欣賞的〈三國〉英雄》,這樣做就促使學生仔細深入地研讀作品。
5.以演促讀。讀吳敬梓的《范進中舉》、讀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就讓學生選取其中的一些片段進行表演。讀其他的敘事性作品,教師可指導學生將其改編成短劇,利用活動課在班內(nèi)表演。表演的同學固然要精讀原作,看完表演的同學也會懷著強烈的欲望爭相閱讀原著。
6.以獲促讀。隨著閱讀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生有了表達的愿望。他們或?qū)ψ髌分械娜宋锲奉^論足,或?qū)ψ髌返恼Z言、技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此時應適當引導,讓他們把寫的隨筆、讀后感整理出來,張貼在教室里展覽或投稿發(fā)表。學生在嘗到初步成功的樂趣之后,閱讀的勁頭就更足了。
二、選擇合適讀物
我曾課余調(diào)查學生的課外讀物,除了學生參考書及大綱規(guī)定的以外,有網(wǎng)絡小說,如《第一次親密接觸》;武俠小說,如金庸、梁羽生、古龍的作品;言情小說,如《浪漫一生又何妨》;當代文學類,如劉墉、余秋雨的作品;漫畫類,如《灌籃高手》;中外名著類,如《水滸傳》、《基度山伯爵》;雜志類,如《讀者》等。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整體上閱讀面相當廣。但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讓他們僅憑自己的興趣,選擇愛讀的書刊,那么,那些影響了幾代人的經(jīng)典名著、那些反映當今科技發(fā)展的時文是不是會在他們的選擇范圍內(nèi)呢?很難說。因此,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
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的李沖鋒教授認為,在課外讀物的推薦上,應遵循兩條基本原則:經(jīng)典性與前沿性。
何為“經(jīng)典”?文學史家章培恒先生說,“能在漫長的時代、廣袤的地域,給予眾多讀者以巨大的感動”的作品就是經(jīng)典。閱讀這樣的作品能讓學生增長見識,啟迪智慧,提高修養(yǎng)。
同時,我們所處的時代瞬息萬變,教師要挑選前沿性的作品,尤其重視介紹一些反映高科技方面和時代精神方面的文章,使學生能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脈搏。
一些作家對該推薦給中學生什么樣的讀物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值得思考和借鑒。如作家肖復興提出了閱讀的“三項基本原則”:太老的不讀,太長的不讀,太時髦的不讀。與其蜻蜓點水,不如照著一口井深挖。張抗抗認為,18歲以上的中學生什么都可以看,但如果選擇不到適合自己看的書,還不如不看,好好地出去走走。
作家秦文君提倡多看些常規(guī)性的書,比如《古文觀止》,魯迅的《吶喊》,泰戈爾的《飛鳥集》,科普書《十萬個為什么》等。
我們對這些作家的觀點可以擇善而從。
總而言之,教師要向?qū)W生推薦那些思想內(nèi)容健康,能鼓舞人積極向上,語言文字堪為楷模的讀物,讓他們在有限的閱讀時間內(nèi)讀出收益。
三、指導閱讀方法
1.“精讀”與“略讀”并舉。中國閱讀教學使用最多的是精讀法。精讀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對于如此多的書籍報刊,現(xiàn)代人要有“一視就理解,一視就成誦”的略讀快讀能力,而這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培養(yǎng).
依我看,“略讀”應始終圍繞兩點來做文章。一是“量”,二是“質(zhì)”。既要有“一目十行”的速度,又要有“過目成誦”的能力。這就需要長期大量的練習了。
2.“積累”和“表達”并舉。教師在學期初要讓學生準備兩個本,一本用作摘錄妙詞佳句、美段好篇。一本用作抒寫隨筆、讀后感。雙管齊下,讓學生既有語言積累上的收獲,又有思想感情上、表達技巧上的收獲。每隔一段時間,教師要把兩本本子收上來批閱,對做得好的肯定表揚,整理展覽,對有所懈怠的,要批評幫助,務使學生養(yǎng)成習慣。
四、營造良好環(huán)境
除了圖書館、閱覽室等物質(zhì)方面的硬環(huán)境外,閱讀氛圍就算軟環(huán)境了,教師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指導他們閱讀的方法本身就是營造良好“軟環(huán)境”的重要舉措。除此之外還有兩點。
1.獲得各科教師的支持。課外閱讀是語文老師該管的事,可它需要所有老師的關(guān)心支持?!白x這些亂七八糟的書有什么用?浪費時間!還不如多做幾道數(shù)學題目呢!”如果這位老師是班主任,更有可能會禁止學生閱讀課外書。
在課程改革蓬勃興起的今天,數(shù)理化題目更加靈活,更貼近生活。需要的不僅是邏輯推理能力和演算能力,還要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教師要反復宣傳,務必使各科教師認識到這一點。在不占用其他功課學習時間的前提下,應當大家都來提倡多讀課外書。
2.獲得家長的支持。課外,孩子們的閱讀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引導:給孩子創(chuàng)造安靜的讀書空間,給孩子選擇足夠的好書,給孩子足夠的讀書時間。
更進一步說,家長要孩子多讀書,自己也要多讀。一家人共同學習,共同分享讀書的樂趣,建立學習型家庭。這種家庭讀書氛圍將極大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熱情,其效果不言而喻。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通訊.
[2]葉圣陶集.
[3]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
[4]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思想錄.
(作者單位:河南臺前縣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