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問題是數(shù)學的靈魂,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較高質量的思維。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石,是學生探求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保證。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要營造積極、寬松、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不譏諷、不嘲弄,挖掘其可貴之處。
[關鍵詞]問題 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培養(yǎng)
布魯姆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問題是數(shù)學的靈魂,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較高質量的思維。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石;是學生探求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保證。課堂上,教師能否有效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課改的成敗。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一、營造寬松氛圍,使學生“敢問”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要在教學中營造積極、寬松、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不譏諷、不嘲弄,挖掘其可貴之處。如學生不敢提問時,可鼓勵說:“開動你的小腦筋,說錯了沒關系,老師喜歡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比缬袑W生提問時,立刻為他大聲喝彩:“問得好!”“這個問題很有價值!”當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后,要笑容滿面地向全體學生說:“這么好的問題,哪位同學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同學們自然會爭先恐后地發(fā)表意見。當學生充分發(fā)表了看法后,教師再作適當?shù)脑u價。一定要寬容學生的幼稚及胡思亂想,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各抒己見。對于學生敢問問題的精神要小心翼翼地加以呵護。只有這樣,才能為問題意識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陽光、水分、適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發(fā)芽、開花。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使學生“想問”
《新課標》指出:數(shù)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備課時,教師應切實了解并尊重學生已有的認知,善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多種手段呈現(xiàn)問題情境,制造學生的認知沖突,誘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確實感到有問題要問。
比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認識》時,上課伊始,教師與學生做“拍手游戲”,要求:學生拍手的次數(shù)是教師的一半。教師拍四下,學生拍兩下,教師拍兩下,學生拍一下,當教師拍一下時,有的學生就不懂如何拍了,此時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學生的問題就隨之而來了:能拍嗎?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這種數(shù)怎么寫?……這樣的教學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思維,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再如,在教學“求兩數(shù)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可這樣來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活潑、自然的故事情境:放學了,小紅幫媽媽把10只鴨,18只鵝全部趕到池塘里游水,小紅在池塘邊聽見它們“嘎、嘎、嘎”地叫得可熱鬧了。這時教師問:“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紅說說鴨和鵝在討論哪些有關數(shù)學方面的問題嗎?”學生的興趣一下調動起來,三三兩兩展開熱烈地討論,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如:(1)鴨和鵝想知道它們一共有多少只??(2)鴨和鵝相比誰多(誰少),多(或少)幾只?然后,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課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提供探究空間,使學生善問
1.在實踐中提問題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在我們的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問題,關鍵在于我們能否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所以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許多數(shù)學問題。如學校開田徑運動會:100米、400米、800米比賽,一些學生觀察到,為什么跑100米的幾位運動員都在同一起跑線上,而跑400米與800米的運動員卻不在同一起跑線上。于是,提出了400米與800米賽跑為什么運動員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2.在動手操作后提問
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動手操作能讓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的興奮,而且伴隨著手與腦的并用,學生的問題意識特別強,這時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就會產生很有價值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會形成問題意識的習慣。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裝沙實驗,觀察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間的體積關系,通過操作,學生就會產生圓柱與圓錐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的疑問,從而探究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3.讓學生在異中“問”
課后設置開放題,可以促使學生更深層地思考所學的知識,有利于擴大學生思維空間,把機械模仿轉化為探索創(chuàng)造,開放學生的思路,開放學生的潛能。
例如,在學生學完三角形面積計算后,安排這樣的練習題:用三角板畫一個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學生會畫1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等這樣邊長整厘米數(shù)的正方形,那么,面積是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該怎樣畫呢?學生紛紛打開問題的閘門,并試著解決這一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答案的多樣化。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陶行知言:“發(fā)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課堂教學并不以知識傳授為目的,而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特見解為目的。所以,教師一定要進行問題性教學,激發(fā)、保護、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讓我們的學生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走向社會……
(作者單位:遼寧阜新市海州區(qū)西華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