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文章針對高?!洞髮W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對該課程教學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知識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知識結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加強計算機基礎教
育是當代各學科發(fā)展的需要和必然。許多高校目前對所有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均開設了“大學計算機基礎”這門必修的計算機基礎課程。
一、高?!按髮W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內容
目前,高?!按髮W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是根據(jù)教育部對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而確定的。一般包括信息與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 XP操作系統(tǒng)、Office辦公應用、多媒體,網(wǎng)絡基本知識與應用等知識。這幾部分內容適合各高校理、工、文、管、農、醫(yī)各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
2.師資力量
隨著學生的不斷擴招,各個高校的師資力量相對不足,仍然顯得“生多師少”,教師的任務相對繁重。每位基礎課程授課教師需要擔任多個班級的課程。理論課主要是講解基礎知識,存在的問題似乎不大,但實驗課上,由于很多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薄弱,需要老師手把手的教,在只有一位教師輔導的情況下,根本照顧不到每位學生。
尤其因為是大一的學生,很多學生很難一有問題就勇敢提問,等到鼓起勇氣提問時,距離下課時間已所剩無幾,整個課堂一直忙碌的老師根本沒有時間再單獨解答。這樣日積月累,本來計算機基礎水平就參差不齊的學生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對教學又造成更不良的影響。
3.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在各個高校目前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理論課一般都安排在多媒體教室授課,但這只是改變了教學工具,教學方法還是以傳統(tǒng)的對照多媒體課件講授知識為主。多媒體教學為教師節(jié)省了很多傳統(tǒng)板書授課的時間,加快了教學的進度,學生沒有時間做筆記。教師力求講得面面俱到,力求給學生演示每個問題的每個具體步驟,學生在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下,不可能記住整堂課所授內容。而學生在實驗課上,不會主動思考問題的求解方法,只會生搬硬套教師理論課上的操作步驟,養(yǎng)成一有問題就提問的依賴思想,根本不會主動思考,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
4.教學效果
從學生在等級考試中的表現(xiàn)和成績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拿到省計算機等級考試合格證書,但考試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是很強,操作并不是太熟練,很多學生以“多一分浪費,六十分萬歲”為基礎課學習的口號,都已“過關”為目標。他們沒有了解學習“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真正目的,而是抱有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為目標的錯誤觀念。
二、對高?!按髮W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思考和建議
1.合理調整授課內容順序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教師一般都按照教材內容的章節(jié)順序來授課,即信息社會與計算機→Windows XP操作系統(tǒng)→辦公自動化軟件應用→多媒體應用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基礎→多媒體應用技術→數(shù)據(jù)庫技術及應用基礎,該門課程首先講解的是計算機的一般知識,在學習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由于講解的是計算機歷史、發(fā)展等基本知識點。對于這些文字性很強的知識點,需要學生去記憶。這樣就會給學生造成厭煩的心理,使得學生一開始就對學習該門課程提不起興致。
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經常發(fā)現(xiàn)相當學生對QQ聊天、上網(wǎng)的熱情始終不減,甚至有些學生在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實驗任務的情況下,都會聊上幾句或打開幾個網(wǎng)頁瀏覽一下。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這種普遍現(xiàn)象,掌握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理,首先就教他們計算機網(wǎng)絡基礎,如何使用網(wǎng)絡聊天工具,如何發(fā)送郵件,如何快速的瀏覽網(wǎng)頁等等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在同學們已經對該門課程產生濃厚興趣的前提下再傳授給他們文字處理軟件、表格制作軟件等常用辦公軟件的使用。最后讓他們接受計算機的一般知識,包括計算機的發(fā)展史,計算機的結構、組成等等。這樣,學生在對計算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慢慢地對整個計算機基礎知識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實行階段式、目的性教學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如何將所學的知識靈活應用于生活和學習中,使之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每學習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后,布置給學生相對應所學內容的任務要求,建議學生將所學的內容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做到學有所用。例如,在學習了表格處理軟件Excel后,可以要求學生制作班級成績登記表,并對各門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繪制出班級成績統(tǒng)計圖。在學生學習完幻燈片制作工具PowerPoint后,也可以要求他們根據(jù)自己宿舍或個人的情況,制作一個帶有聲音、圖片等多媒體的介紹性演示文稿。
這樣,通過實行階段式、目的性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充分體驗計算機的方便和好處時,更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計算機的濃厚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考慮學生差異,因材施教
由于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環(huán)境因素造成對計算機掌握的程度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已經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了如指掌,而有的學生卻對計算機還是個真正的門外漢,一無所知。一部分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快,掌握的好,但上機實驗能力相對薄弱,動手能力不強;而另一部分學生對理論知識反應比較慢,但到了實驗操作時卻能交出比其他同學讓老師滿意的答案。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掌握到學生之間的不同掌握程度,適當?shù)乜紤]到相對落后的學生??梢栽谡n堂上設置一些小環(huán)節(jié),讓優(yōu)秀的學生到講臺上展示他們的成果,或者讓他們輔導相對落后的學生。這樣既能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又能讓相對落后的學生向他們看齊,激發(fā)學習興趣,長期下來可以減少學生之間的差距。
4.注重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做好引導作用,將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在課堂上,教師更不能采用滿堂講的傳統(tǒng)講授方法,要以講為主,以練為重點。實驗課上,針對目前“生多師少”的情況,應鼓勵成績優(yōu)秀、效率高的學生幫助輔導相對落后的學生。具體可以以分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對全班進行分組,并對每組設置小組長,小組必須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熱心為同學服務,做好小組成員的分工與協(xié)調工作,組織小組成員充分實踐,互相學習,形成“一幫一”的良好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陳旭文.淺談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教學[J].專業(yè)教學研究,2005,(9):75.
[2] 董正雄.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M].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
[3]鄭春姬.計算機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信息技術,2006,(6):104.
(作者單位:福建廈門理工學院;福建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