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卡爾·馬克思誕辰190周年,隨著華爾街金融風暴肆虐歐洲、蔓延全球,馬克思的宏篇巨著《資本論》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經典。
據(jù)報道,2008年該書暢銷歐洲,在德國柏林的銷售量是2007年的3倍,1990年的100倍。日本正在推出漫畫版《資本論》,這本漫畫書意在把馬克思巨著中復雜的經濟理論包裝成日本人易于接受的社會主義文獻。重讀《資本論》的不僅有青年知識分子,還有銀行家、經理和政要人物。被金融危機搞得焦頭爛額的德國財長布呂克自稱成了馬克思的“粉絲”,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正在研讀《資本論》,甚至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也評價說:“長久以前,馬克思就窺探到了資本主義的運轉之道。”英國的《每日鏡報》更是直言不諱:“資本主義就好像一場沒有裁判的足球比賽,充斥著腐敗與黑幕交易,欺騙球迷?!?/p>
世界金觸危機的爆發(fā),使人們重新懷疑資本主義的經濟運行機制,而《資本論》所作的精彩描述,不僅讓人們看清了資本主義的本質,而且指明了未來發(fā)展的方向。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爆發(fā)周期性的危機,根本原因就在于,資本主義是建立在資本私有化基礎之上的分散決策運行體制。當分散決策所產生的錯誤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整個社會必然爆發(fā)經濟危機。正是意識到這一點,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大聲呼吁,必須建立勞動者主導的社會體制,克服資本主義的深層缺陷。
馬克思在撰寫《資本論》的時候,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鞭辟入里的分析,提醒那些對資本主義抱有幻想的人,必須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新的生產方式。但是,馬克思在論述社會主義的時候,極其小心謹慎,以至于他對社會主義基本生產方式任何細節(jié)的設計,都附帶了許許多多的基本假定條件??闪钊诉z憾的是,后來的實踐者沒有看到這些假定條件,他們只是粗線條地理解馬克思所描繪的社會主義,從而在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應有的錯誤。
這些年,我們似乎比較熱衷“資本”,而對《資本論》揭示的基本原理卻有所淡忘。在有的同志那里,凡是資本主義的東西,不問青紅皂白,一好百好,頂禮膜拜,而對自己的制度和主義則看得一無是處,甚至妄自菲薄,這顯然是思想認識上的片面性和絕對化。其實,玩“資本”可以,但玩成了“主義”,搞“資本崇拜”就會遭殃。
由《資本論》的熱銷,再看到英國廣播公司舉行的“千年思想家”評選中馬克思毫無爭議地高居榜首,就充分說明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歷久彌新。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座豐碑。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生命力,最突出地表現(xiàn)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進程中。既然資本主義國家的政要和民眾都在讀《資本論》,堅持社會主義的中國人更有必要重溫這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巨著,搞清楚資本主義的歷史過渡性、資本的兩重性等理論問題,堅持結合實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