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中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課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流暢、自然地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真正要使學生做到這一點,我覺得語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角度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從而發(fā)掘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穎獨特的寫作素材。
一、學會關注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讓人目不暇接。身邊鮮活的人、事、物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學生對此稍加留心,就會有豐厚的收獲。我們生活在廣闊的天地中,要讓學生放眼世界,去關注我們生活的社會、生存的環(huán)境,要啟發(fā)學生多與別人交流,多看書、看報、看電視、上網等。關注的面越廣,學生掌握的素材就越豐富,寫作就越得心應手。
二、學會觀察
學生有了關注意識,還要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這樣,他們積累的材料才會更豐富,對事物的描寫才會更深刻、細致、感人,作文才會更鮮活、有個性。觀察時要注意兩點:1.整體和局部結合??梢詮恼w入手,把握其形狀、顏色、大小等,再從局部細致地觀察其組成、作用等,二者結合,才能既全面又準確地把握觀察對象的特征,積累較為生動的材料。2.多層次、多角度。以“雨”為例,教學生觀察雨的密度、雨落下時的狀態(tài)、不同季節(jié)雨的特點等。觀察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
三、學會感悟
著名作家劉心武曾說:倘若僅僅有生活而不對生活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形成對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獨到的、深刻的見解,那么寫出來的作品當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深度。因此,讓學生學會感悟才能更豐富文章的內容。學生如何才能學會感悟呢?1.學會捕捉生活亮點。生活中處處隱藏著哲理,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能給人以感悟。如小草的破土而出可以讓人感悟到旺盛的生命力,松樹的不畏嚴寒可以讓人感悟到堅強不屈的精神……2.把課本知識的學習和寫作聯系起來。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了很多突出感悟的好文章?!栋讞疃Y贊》,由白楊樹的形美寫到神美,聯想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賞析陶淵明的《飲酒》時,我們可以啟發(fā)學生由景至情再至理進行感悟。還可通過對《愚公移山》《傷仲永》等文章的分析,讓學生學會由事至理的感悟。
四、學會記錄
把關注、觀察、感悟的內容及時記錄下來,也是積累素材重要的一步。可以要求學生做到3點:1.把平時關注、觀察、感悟的內容以筆記或日記的形式寫下來。2.平時從書本上、電視上看到的,從旁人那里聽到的,從網上查到的有價值的信息,都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積累下來。3.積累自己的作品,整理成冊,作為文集或成果展示出來,在同學間相互交流,共同探討,相互促進。
學會關注、觀察就能更好地記敘、描寫、說明,學會感悟就能更好地抒情、議論。學生有觀察、感悟,就能寫出內容充實、有血有肉、有情有理的文章。只要認真觀察,用心感悟,長期堅持,就會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有了源源不斷的養(yǎng)分,作文之樹就能根深葉茂。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