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家普遍認識到:閱讀不僅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
語文新課程標準給閱讀教學進行了重新定位:“不能以教師的講授代替學生的體驗,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為此,語文教師必須首先轉變教學觀念。
一、以人為本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其次,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要讓兒童成為真正的兒童,而不是“小大人”,教師要去欣賞他們、呵護他們、寬容他們、理解他們。再次,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對話、協(xié)調。最后,我們還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學習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教學的歸宿。一切學習活動都要通過學生自己去完成、去實現(xiàn)。
二、平等對話
對話就是人與人之間在彼此平等、彼此傾聽、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的基礎上達成的雙方視野的交融,是一種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發(fā)、共同創(chuàng)造的精神或意識的活動。
新課標也兩次提到“對話”:“語文教學應在學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是歷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所沒有提到的。
基于此,閱讀教學要通過一次次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不僅是解讀文本,而且要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建構。要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形成文化積淀,習得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逐漸學會學習。
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這些對話關系都為學生的個體閱讀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但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所以,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起文本的意義。
三、重視體驗
我們知道,對人生的認識不能只依靠經(jīng)驗和理性,還必須通過自身的體驗,以此才能夠把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挖掘出來。因此,閱讀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知,更是一種體驗;不僅僅要使學生有所知,更要使學生有所感,這也是閱讀教學改革的一個基本方向。
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做出個性的反應。如對文本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做出反應;確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做出富有想象力的推測甚至是“突發(fā)奇想”;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本的內(nèi)容和表達另作設計等。從根本上講,閱讀教學是學生主體生命的投入,是其生命的展開。學生不應該是文本的旁觀者,而應該與文本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體驗“我在課文中,課文也在我中”的最高境界。
(責 編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