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吐蓮花》是石康的純理性作品,他用最通俗的語言和你一起說著他對佛的感悟。
有種說法,叫“凡夫弄不懂圣人的事”,不知大家注意到?jīng)]有,這話反著說照樣成立,圣人也弄不懂凡夫的事。這讓那些對圣人半信半疑的人有點尷尬,也讓圣人有點尷尬,看起來好像圣人與凡夫毫無關(guān)系,只好作如是想:凡夫就是地球人,圣人就是外星人,兩個世界各有好處。讓我們不帶主觀偏好地談問題吧,說“圣人就是覺悟了的凡夫”,這與說“凡夫就是覺悟了的圣人”完全一樣。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圣人一個凡夫,我們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自由意志,為什么當(dāng)圣人那么好,我們還寧可選擇當(dāng)凡夫而不選擇做圣人呢?也許是,我們并不適合當(dāng)圣人,或是圣人的生活方式不夠有吸引力,過起來太沒意思,也許是圣人是非常湊巧才能當(dāng)成的,更也許,圣人是虛構(gòu)的,只是為了滿足那些對圣人有需求的人。
而真實的我們就是凡夫的樣子,我們已做出我們的道德抉擇,我們就喜歡我們自己這副凡夫樣子,這樣子真實可信。我們對圣人很好,從來沒有認(rèn)真考驗一下他們說的是對是錯,我們也沒有像圣人那樣夸夸其談一些漫無邊際的事情,我們努力工作服務(wù)別人取得報酬,而不是直接向別人去要;我們用自己掙的錢去幫助別人,而不是從一個人手里要錢,然后再去幫助另一個人,順便還給自己留下一點;若是我有真正可靠的神通,必會充分利用——要是能移動迅速,我當(dāng)然地會為我的國家在奧運會上摘取金牌,那是一個多么讓大家相信有神通這回事兒的機會啊!我還會把我得到的獎金捐給希望工程,即展示了佛教徒的神通能力,又展示了佛教徒的道德能力,我看不出有什么壞處,即使是教條上規(guī)定不能展示我也要試一試,教條是死的,人是活的。
若是我能飛行,我才不坐飛機,浪費地球資源;若是我智慧出眾,我定會把世上所有叫人迷惑的問題一一解答出來,而不是挑三揀四只答一些很難確定對錯的問題;若是我能看到將來,那么我一定會每時發(fā)布災(zāi)情預(yù)報,這才是人類最急需的。
我們再說解脫的事,誰都知道,對于一個遇難的人,談什么佛法不佛法才不是什么急迫的事,更正常的思維是,如果我們不能健康而快快活活的,每天只為生存而奔忙,那么我們哪里會有時間去修佛法呢?我們當(dāng)然去干那些最急需的事兒!
我以為,如果佛法是真實不虛的,那些地方才是佛法真正的用武之地,你先把人民的生活改善了再說,叫他們無病無災(zāi)富裕起來有多好。如果我真有神通,每天會變出大餐給世上所有人,哪怕我自己為此受罰,我認(rèn)為那也是值得的,我會盡力去滿足人們的合理的愿望,而不是站在邊兒上橫挑鼻子豎挑眼——總之,我一點也不認(rèn)為我這一個凡夫的道德水準(zhǔn)低于圣人,我相信,大多數(shù)身為凡夫的人類是與我一樣的,他們總是好心好意的,甚至是吃一點小虧也不在乎的——情況其實很清楚,事實上,要么圣人們沒有六種神通,要么他們就是在撒謊,要么他們就是太堅持自己的偏好,那也太固執(zhí)了——而且,如果大師們連六種神通都沒修出來,就敢相信目標(biāo)要高遠(yuǎn)得多的佛法,我認(rèn)為他們的相信有點兒,怎么說呢,說盲目可能他們覺得不服,但說他們太輕浮了總沒什么問題吧?這與我六歲的時候相信海里住著龍王有何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