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帆
《舊唐書音樂志》說“自周隋以來,管弦雜曲,將數(shù)百曲,多用西涼樂,鼓舞曲多用龜茲樂,其曲度皆時俗所知也……自開元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而“胡夷里巷之曲”唱詩易唱也好聽,字中可加“和聲”或在句中插入“泛聲”。唐朝中期以后,名人文士狎妓時,開始為她們所唱的樂曲代填歌詞。這樣,“詞”這種文體便開始興起了。胡適在他的《詞的起源》中說:“我疑心依曲拍作長短句的歌調(diào),這個風(fēng)氣,是起于民間,起于樂工歌妓。”
到了宋朝,雖然妓女仍然為下流之品,但是卻開始附庸風(fēng)雅,在學(xué)弄弦彈琴舞蹈歌唱之會,識字作詩也成為必修功課。宋人傳奇《譚意哥傳》里說到一個叫譚意哥的妓女會寫詩作詞,就把自己的這個特長寫在了名刺(即名片)上。一天,一在一個宴會上,一個叫蔣田的人“見其言(指名刺),頗笑之。因令其對句,指其面曰:‘冬瓜霜后頻添粉。意乃執(zhí)其公裳袂,對曰:‘木棗秋來也著緋。公且慚且喜……”蔣田譏笑譚意哥雖然時時往臉上搽粉,可是卻長得像個冬瓜一樣難看,而意哥則挖苦蔣田的面貌像木棗一樣難看,又借秋天棗子熟了變成紅色來比喻蔣田穿著緋紅官服。
宋代妓女不但能作詞,也善唱詞?!赌芨凝S漫錄》中說,杭州西湖有一小官,閑唱泰少游《滿庭芳》,“偶誤舉一韻,唱作‘畫角聲斷斜陽。妓琴操在側(cè)曰:‘畫角聲斷樵門,非斜陽也”。這個小官就故意為難她說:“‘爾可改韻否?琴操即改作‘陽字韻:‘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征轡,聊共飲離觴。多少蓬萊舊侶頻回首,煙霧茫茫。孤村里寒鴉萬點,流水斷紅墻?;陚敶穗H,輕分羅帶,暗解香愛。漫贏得秦樓薄幸名狂。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余香。傷心處,長空望斷,燈火已昏黃?!?/p>
鄭振鐸在《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中指出:“詞乃是文人學(xué)士的最喜用之文體,詞乃是與文人學(xué)士相依傍的歌妓舞女的最愛唱的歌曲?!碧K軾一首《菩薩蠻》寫的就是陳襄到杭州新任、營妓(官妓)出迎的情景:“繡簾高卷傾城出,燈前瀲滟橫波綠?!?/p>
唐宋官妓制度也引領(lǐng)了民間娼妓業(yè)的昌盛。在東京,妓女館比比皆是。其中,“院街”的曲院西,妓館群集。還有朱雀門往東的大街,除麥秸巷、狀元樓外,其余的宅院都是妓館。朱雀門往南有條殺豬巷也有妓館,下橋南斜街,北斜街都設(shè)有妓館。更有“東回三曲”為妓女集中地,其中“南曲”的品位最高。北宋時官府酒宴公務(wù)時,由官妓陪侍、斟酒、唱曲,這就需要新曲新詞,供官妓在歌宴舞榭上娛賓遣興。于是,詞這一體裁為士大夫所好,由俚俗變?yōu)楦哐?,并發(fā)展到頂峰,成為北宋文學(xué)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