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蔚
關鍵詞痛經按摩治療
痛經是指月經來潮或經行前后出現的下腹部疼痛或伴有腰酸腹脹、乳房脹痛、心煩等全身癥狀,并隨月經周期持續(xù)發(fā)作的一種常見病。
按摩治療痛經有獨到之處,有效率達80%以上,且其簡便,因此被許多患者所能接受。
現就我在近幾年接診的痛經病患者的治療情況,淺談按摩治療痛經38例臨床體會如下:
從2002年到2006年的痛經患者中,年齡在23歲以下的8例,占21.4%;年齡23~30歲的12例,占31.6%;年齡在30~45的18例,占47%。上述患者能堅持4個療程的治療,總有效率達89.5%,每次來月經的前5。7天開始按摩,到來月經為1個療程(臨床治愈率為55%),一般鑒定療效的標準是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的為有效;臨床癥狀消失的為治愈。
1病因
痛經主要是由于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或因體質素虛,氣血不足,不能營養(yǎng)胞絡,也可因寒冷侵襲胞宮,過食寒涼,寒邪停滯沖任與血相結,致行經不暢,七情郁結,氣滯不宣或有郁熱,熱伏沖任,血為熱結,壅滯不利或經行產后瘀血未盡,停于內而致經行不暢。現代醫(yī)學認為痛經是臨床常見病之一,一般不外乎子宮發(fā)育不良、子宮血管痙攣、子宮位置不正、盆腔炎等所致,處女尤為多見。因為月經初潮時,血流不通暢,或因子宮位置不正,如前屈或后傾,子宮管彎曲,經行受阻,經血郁結成塊,了官腔內形成劇烈收縮,故排出呈血塊,因而產生疼痛的臨床癥狀,疼痛為間斷而劇烈的下腹痛,更甚時能波及腰背部,疼痛多在經將來潮前數小時,也有的與經同時發(fā)作,經行數小時后即可減輕,有些婦女則是在月經來潮的前1天開始疼痛,但一見經血疼痛即可消失。
2治療
2.1手法推、揉、摩、拿、按。
2.2取穴中脘、氣海、關元、中極、血海、三陰交、腎俞、腰陽關、八髎。
2.3部位腹部、下肢內側、腰骶部。
2.4操作
2.4.1仰臥:多指揉推小腹部3~5遍,推揉中脘、氣海、關元、中極,摩腹三分鐘,然后用雙手與大腿內側作多指壓縮性的揉捏法,反復幾遍,按血海、三陰交,起調節(jié)閉孔神經的作用;
2.4.2俯臥:用按揉腰陽關,反復數遍(重點在次醪)。
3典型病例
病例一:患者張某某,女,17歲,學生,未婚,初診為2002年12月5日。主訴:每月經至,少腹疼痛難忍,但數小時后疼痛緩解。檢查:壓氣海、關元,疼痛能減輕,診斷為痛經。治療:用上述方法治療3個療程后,癥狀消失,半年后隨訪未復發(fā)。
病例二:患者崔某某,女,33歲,已婚,2006年4月8日初診,每月經前1周開始兩乳脹痛,少腹冰涼、脹滿、腰骶部疼痛,背脹、心煩、食欲不振,檢查兩脅脹滿,腹部和腰骶部冰涼。診斷:痛經。治療:①仰臥,多指揉乳房周圍,兩手托住乳房作盤旋式晃動5~10分鐘,按乳根、推小腹部、按中脘、氣海、關元、中極,按腹部以身熱為度;②俯臥:掌揉脊椎兩側數遍,按壓膈俞,肝、膽、脾、腎、胃俞及腰陽關,揉八髎,按腰骶部,以達到腹部有熱感。③坐式:兩手多指分推兩脅肋,配合呼吸。治療過程:經1個療程治療,少腹脹滿明顯緩解,4個療程后,癥狀全部消失。
4體會
按摩治療痛經,效果良好,但月經來潮期間不如經前一周治療效果好,月經來潮期間按摩刺激量一定要適合,以免出血過多引起疼痛。
5護理
月經來潮時應注意適當休息,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