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與閱讀、寫作同等重要。然而,多年來,口語教學卻出現(xiàn)了種種問題,因此,想要提升學生素質(zhì),教師需將口語交際教學改革進行到底。
【關鍵詞】教改;口語交際;原因;對策
自2000年以來,新大綱倡導的“口語交際”似乎成了語文教學中名副其實的“雞肋”。導致這種現(xiàn)狀原因有哪些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1)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受傳統(tǒng)語文教學以及高考指揮棒的影響,許多老師誤認為在以“聽說讀寫”為主角的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是一種戰(zhàn)線長、見效慢、看不見、摸不著的教學活動,它無益于短期內(nèi)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也有老師認為口語交際就是能做到準確的發(fā)音、掌握一定的詞匯、說出沒有語病的句子;更有甚者索性就把口語交際等同于高考考點中的“語言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這些都是只顧表象不顧實際的竭澤而漁的做法。(2)學生對口語交際學習的認識不深。有部分學生認為升學就是一切,至于口語交際以后有時間再練習。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們就不把口語交際當一回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這些做法也直接導致了一些學生在一些特殊的場合,表現(xiàn)為有的夸夸其談,信口開河;有的語無倫次,結(jié)結(jié)巴巴;還有的索性就閉起嘴巴,裝起了啞巴。(3)目前口語交際教學的凌亂和無序。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口語交際”是作為一個板塊被明確提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部分老師不是從口語交際的規(guī)律入手,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也有老師課堂內(nèi)容組織隨意,缺少一個長期系統(tǒng)的規(guī)劃;有的老師訓練方法單一,從而使本應生動有趣的課程流于枯燥乏味;有的老師忽視了大多數(shù)同學表達的機會和權(quán)利,使課堂成了少數(shù)口語交際能力強的學生的表演舞臺;還有老師重視說話而輕視聽評,使聽與說難以均衡發(fā)展,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那么,如何去克服這些問題呢?筆者認為:(1)以思維訓練為紐帶,連接口語交際與閱讀、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語言表達過程,具體表現(xiàn)為聽、說能力,“聽”是信息輸入,相當于閱讀;“說”是信息輸出,相當于寫作。聽說讀寫中聽說是吸收,讀寫是表達,只有聽的明白,才能說的清楚,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統(tǒng)一的。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聽說能力較強的學生,閱讀和寫作也一定不會差;而聽說能力較弱的學生一定會影響到他的閱讀和寫作。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把口語交際與閱讀、寫作對立起來都是極其錯誤的。(2)以豐富的內(nèi)容和形式為突破口,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在口語交際課實踐中,內(nèi)容上我以教材為母本,結(jié)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特點及各單元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我經(jīng)常結(jié)合教學課文以及一些國內(nèi)外大事、成語典故、名言警句等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在形式上,我利用多媒體的聲、色、光等效果激發(fā)學生口語表達的興趣。我每次在講口語交際中的辯論這一單元時,我都要先給學生放一段前一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中我認為最為精彩的畫面,辯論中學生們唇槍舌劍的辯論,主持人恰倒好處的點評,往往會讓學生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們參與的熱情和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3)以多彩的活動,為學生口語交際搭建展示的舞臺。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堅持采用課前三分鐘表演、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并評出周冠軍、月冠軍、季冠軍和年度總冠軍,雖然并沒有什么豐厚的獎品,但也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始終有著參與的熱情,起到了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鞏固教學成果的目的??偠灾?,只要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終極目的沒有變,我們中學語文教師就必須將口語交際教學進行到底,惟有如此,我們學生的血液里才能流淌真正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的能力才能得到質(zhì)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