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料理鼠王》于今年獲得了第8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作為一部商業(yè)動畫長片,它延續(xù)了好萊塢商業(yè)動畫一貫的精致傳統(tǒng):以新奇創(chuàng)意震撼觀眾的心靈,以精美影音吸引觀眾的感官,以復雜內(nèi)涵感染年輕觀眾。但同時,在這些優(yōu)點之外,該片也有很多掩飾不住的平庸。
[關鍵詞]創(chuàng)意 奇觀 美國夢
前不久,由迪斯尼和皮克薩出品的《料理鼠王》獲第8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相對于迪斯尼和皮克薩前一部動畫長片《賽車總動員》(Cars)來說,這部影片有了一定進步。
進步首先體現(xiàn)在其創(chuàng)意可貴。很少有像該片制作者那樣敢于將老鼠角色定義成廚師作為影片的前提,這其實構成了對觀眾期待視野的極大挑戰(zhàn)。毋庸置疑,該片所獲得的票房成績以及眾多獎項都已經(jīng)說明了這種創(chuàng)意和挑戰(zhàn)的成功。影片精心安排了很多細節(jié)來避免觀眾對老鼠的反感,引起對它們的喜愛。例如:將老鼠群置身于被房東老太追殺的弱者地位,激起觀眾對作為弱者的老鼠的同情:主角雷米(Remy)做菜之前,先要被丟到洗碗池里洗個澡:雷米率領眾老鼠做菜之前,先給所有的老鼠除菌消毒:雷米做出來的菜衛(wèi)生而味美:重要的是,老鼠家族的脈脈親情,等等。最后,很多有和雷米相似的個人奮斗經(jīng)驗和成敗感覺的觀眾愉快地接受了雷米。這種創(chuàng)意,既在懷念著米老鼠、杰瑞和精靈鼠小弟等有鼠類形象的動畫,也在創(chuàng)造著更為個性化、擬人化的超現(xiàn)實主義的動畫新角色?;蛟S主角雷米在現(xiàn)在和將來可能永遠也無法達到米老鼠等動畫角色的巨大影響,但是影片中很多創(chuàng)意元素都值得觀眾細心玩味。
其次。進步還充分顯現(xiàn)出當代3D動畫追求“奇觀電影”的精神素質(zhì)。以“烤蘑菇”、“第一次做湯”、“雷米和斯金納(Skiner)大廚的追逐”、“老鼠廚師軍團做菜”等段落是典型的“身體奇觀”、“動作奇觀”與“場面奇觀”。這種奇觀性,是迪斯尼的商業(yè)電影和皮克薩的動畫技術的良好結合的結果?;仡欉^去,會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陶醉于“科技樂觀主義”的約翰·拉薩特等皮克薩人的很多實驗性短片因為偏重技術探索。所以藝術性顯得不足。但是,經(jīng)過了和迪斯尼的聯(lián)姻,這種缺陷正慢慢被克服,因為迪斯尼的豐富經(jīng)驗正好可以彌補上述缺點。皮克薩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用去宣傳他們怎樣制作出每個角色計算機圖形柵格的參數(shù)以及場景和角色渲染的時間。而是在迪斯尼方式的影響下。以適度的技術表達出最大的藝術表現(xiàn)力。該片克服了在迪斯尼和皮克薩聯(lián)姻初期Cars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較為簡單的炫耀電腦制作技術的“高科技”風格,而轉入技術、藝術與商業(yè)結合的良好樣態(tài)。不僅片中展現(xiàn)的巴黎城市生活場景的高度似真性令觀眾嘆為觀止,而且雷米等很多角色的造型與動作設計本身就是很有看頭的“身體奇觀”與“動作奇觀”:在“烤蘑菇”段落里?!伴W電”、“打傘”、“打空槍”、“房屋垮塌”等比較典型的美式動畫角色動作的“視覺噱頭”切換得非常流暢:雷米“第一次做湯”時高速出現(xiàn)的一個個障礙和一個個場景既是在渲染情節(jié)的緊張度,也是在展現(xiàn)一個初入大方之地的毛頭小子內(nèi)心的激動。還順帶以一個個高速切換的跟拍鏡頭多角度地介紹了故事的主要舞臺——古斯塔瓦餐廳廚房與大堂的布局。而片尾“老鼠廚師軍團”做菜場面的恢宏程度堪比很多好萊塢真人電影里面的“場面奇觀”。
第三,影片沒有停留在一般意義的“冒險”與“成長”的模式,而是借助所謂和“法國菜”相關的東西,把更深層次的“美國夢”的隱喻意義植入其中。片名“Ratatouille”,作為一道法國菜式(French Cuisine)名稱,其原義其實就是“蔬菜雜燴”、“亂燉”之類的東西。恰好美國英語里面有一個“熔爐(melting pot)”的著名比喻。其比喻義顯然和ratatouille的意義關系緊密。在美國大熔爐里。每個人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個人成功。實現(xiàn)所謂“Anyone Can Succeed”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片中。出身于垃圾鼠群的主角雷米,通過不懈奮斗,最終在法國巴黎星級飯店廚房里烹調(diào)出令美食家大為贊賞的“Ratatouille”菜品,成為一名真正的大廚,雷米所取得的成功。其實正是“美國夢”的具體實現(xiàn)。在影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大廚古斯圖Gusteau的勵志名句:“每個人都能烹飪Anyone Can Cook”,就是“Can Anyone Succeed”的美國夢的翻版。影片所提供的巴黎影像,主要是符號式性質(zhì),里面的主要元素是埃菲爾鐵塔。開始,雷米只能透過亭子間的窗子遙看埃菲爾鐵塔,發(fā)達之后,他能在小林Linguini的豪宅里觀覽鐵塔的一切,這種前后變化中,“埃菲爾鐵塔”這個圖像與符號逐漸變得清晰起來,和所謂的星級餐廳一起,構成了表征法國的全部符號體系,更是“美國夢”的符徵。
像美食評論家Ego的慣有的評論方式一樣,本文對該片的態(tài)度依然是挑剔的。因為它算不上是一部杰作,只是一部中上層次的商業(yè)動畫電影而已,它同樣也有很多弱點。
弱點之一,為了力求通俗。導致該片雜糅了很多老套的藝術程式。保羅·維爾斯說“(后現(xiàn)代動畫)在通俗的形式里面加入個人化的表達,維持它的革新并回憶著它的一些主要前提”,盡管本片有一些把老鼠表現(xiàn)為廚師之類的“個人化的表達”與“創(chuàng)新”。但是。它“冒險”與“成長”主體構成的“通俗的形式”和對以米老鼠等動畫角色為代表的“主要前提”的“回憶”仍然過于老套。所以,該片很多娛樂觀眾的視覺噱頭都給我們很多似曾相識的感覺,例如,蘑菇事件中老鼠的“諾曼底大撤退”與“最后一秒鐘”脫險。大廚古斯圖和《阿拉丁》,老鼠家族迪斯尼歌舞雜耍劇風格的宴會,小林的愛情胡椒面,等等,連一開始雷米在樓頂上俯瞰巴黎,都讓人相似性地聯(lián)想起《高老頭》結尾拉斯蒂涅對巴黎上流社會的戰(zhàn)斗宣言。
弱點之二,角色刻畫顯得太過扁平。影片給人印象最深的不是事業(yè)成功的主角雷米,而是美食評論家Ego。Ego陰郁的神情,狹長的造型,磁性的聲音。夸張的動作,智慧的言辭,都極有藝術感染力。從心理分析的意義講,他開頭的苛刻評論家形象,無疑是屬于“自我(Ego)”:對其童年的回憶又近乎回到“本我(Id)”;中間作出對雷米美食的好評價,又屬于極富道德感的“超我(Super-Ego)”;最后從著名美食評論家到普通的投資者、美食家。則變成更符合“本我”的另外一個“自我”。這樣喧賓奪主的效果。可能是對個性動畫研究得不深的影片主創(chuàng)者所沒想到的。
弱點之三,雷米和小林的配音演員過于老氣。無法表達角色的生澀與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