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晶出生于音樂世家,8歲學鋼琴,9歲開始登臺演出。之后,又跟著當聲樂老師的媽媽系統(tǒng)地學習了四年聲
樂,17歲時考取了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本科生,師從朱以為教授,主攻民族聲樂。2006年7月于解放軍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yè)。
1996年,參加首屆全國推新人歌手大獎賽,獲通俗組金獎;1997年,亞洲之聲中外歌手大獎賽獲金獎;1998年,代表中國在哈薩克斯坦參加國際流行音樂比賽獲銀獎;2000年8月,中央電視臺第九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專業(yè)組通俗唱法金獎,并榮獲“觀眾最喜愛的歌手”稱號。2006年9月12日,她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成功舉辦了“和諧之聲——譚晶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唱音樂會”。2006年12月12日,在卡塔爾多哈第15屆亞運會閉幕式上的10分鐘中國表演“東方神韻”中,演唱歌曲《中國之約》。2008年,她的歌聲邊疆出現(xiàn)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和殘奧會開幕式上。
年輕的她成就了一段輝煌的演藝事業(yè)。
金色大廳的輝煌
記者:我覺得最可圈可點的就是你在金色大廳的獨唱音樂會,當時是在怎樣一個契機下得到了這樣登上金色舞臺的機會呢?
譚晶:2006年是偉大的音樂家莫扎特誕辰250周年,已經有很多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在那里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來紀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又恰逢中奧建交35周年,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能夠代表中國站在那個舞臺上舉辦自己的演唱會非常幸運。
雖然我曾經在國內外一些大型比賽當中獲過大獎,但我覺得大家更多的認可我,由我來代表國家去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還是因為我的唱法,大家都知道我在中國音樂學院是學習民族唱法的,在學習民族唱法之前是學習美聲唱法打的基礎。很多專家覺得我的唱法是一種跨界,融入了各種唱法的元素。這樣一種唱法在國內外舞臺上,容易被大家所關注和欣賞,就這樣他們選中我代表國家參加這樣一個盛會。
記者:得到這樣一個很多歌手都夢寐以求的機會,心里一定會有壓力。把這個音樂會做好,一定要做很多的準備,比如節(jié)目的編排等等,你是怎樣安排?
譚晶:確實是壓力很大,我也征求了好多老師的意見。但是在演唱方面,我一直對自己很有信心。
選歌是特別關鍵的,既要代表我的演唱水平,同時又能代表中國,介紹更多的民族音樂或者中華文化,而且要精選,不能超過二十首歌。當時,總政歌舞團的團長印青老師,還有李雙江和朱以為老師,他們都在為我精心挑選歌曲。
比如像山西民歌《想親親》、《大紅公雞毛腿腿》,還有《喬家大院》的主題歌《遠情》,這都是有陜西特色的,還有新疆民歌《青春舞曲》,還有我的那首代表作西藏風格的歌曲《在那東山頂上》,還有蒙族的《祝酒歌》?!蹲>聘琛烦氖敲烧Z,當時是專門跟一個民族大學的小姑娘學的。
《想親親》是和一個叫托馬斯的外國小伙子合唱的,是個挺大膽的想法。我們當時也在想,到底唱這首歌還是換一首相對簡單一點的歌讓他唱,但我們覺得讓一個外國小伙子來唱地道的山西民歌肯定會很有效果。我們倆排練的時候,我一聽他唱,我說這味道抓得還真是不錯,雖然他有很多發(fā)音不準。但他的反映很快,而且特別敬業(yè),自從給他教完以后就一直在那學,反復練。到那天演出的時候超出我的想象,發(fā)揮得特別出色。
記者:他也是非常敬業(yè)的一位歌唱家。我當時是在電視上看你的演出,你的造型非常驚艷,我從來沒覺得譚晶這么漂亮,我覺得非常好看,又大氣??隙ㄔ诜b、造型方面花了很多時間吧。
譚晶:對,服裝也是一方面,我的好朋友馬艷麗幫我精心打造,用了差不多近兩個月的時間。在這之前,人們更多的看到我是穿著軍裝,但在國外的舞臺上就要代表著更多了,除了是一個軍人,我還是一個中國的歌手,代表著我們中國的形象站在那里。所以希望在服裝當中能夠體現(xiàn)出既有民族文化的氣息,又有時尚流行的元素在里面,包括我整個的造型和化妝。
記者:經過長時間的籌備后,終于要登臺了,那時那刻你的心里是怎樣的,是特別平靜,還是說緊張、興奮?
譚晶:肯定是不平靜了,我想那時候每個人都會非常激動,而且很興奮的。雖然在這之前我也有過在音樂廳或者在一些演唱會的經驗,但是在那樣一個舞臺,確實會讓你有一種不由自主的緊張和興奮。
我當時總是想,當大家聽到我的歌聲以后會是什么樣的一種反應?想掌聲熱不熱烈?我唱第一首歌的時候還是屬于很緊張的狀態(tài)的,覺得好像嗓子在慢慢地放松,等唱完第二、三首,我越來越進入狀態(tài)了,再唱《梁?!?、《絲綢之路》的時候,我覺得已經進入到自己的音樂王國了,一下子感覺到觀眾開始跟著我走了,我讓他們進入到了我的音樂世界當中,就是要把這種東西帶給他們,感染他們。在發(fā)現(xiàn)觀眾被征服的時候,覺得自己很驕傲很自豪,就是那種感覺,那個時候,作為一個歌者來說是一個最幸福的時刻,有一種成就感。
并且,跟樂團的合作也非常棒。我覺得維也納的樂團是非常出色的,比如說《大紅公雞毛腿腿》是一首非常典型、歡快的山西民歌,他們奏的時候已經邊奏邊搖,進入到音樂當中了。那個時候,你會感覺到音樂是無國界的,雖然他們不懂這個歌什么意思,但是他們通過符號感受到了這首歌要表達的心情了。
道具箱上的孩子
記者:熟悉你的歌迷朋友都知道,你從小就受到父母親的音樂熏陶,據(jù)說你小時候還有一個代表性的名字,叫“道具箱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給大家簡單介紹介紹。
譚晶:我父母原來都是當?shù)匚墓F的獨唱演員,在我不太懂事的時候一直帶我到處演出,受音樂的熏陶真的是很多。聽媽媽說,我經常會在道具箱上唱啊跳啊的,累了就鋪個小褥子倒在那兒睡了,所以大家叫我“道具箱上的孩子”。
那個時候可羨慕他們了,總覺得站在那個舞臺上,穿著漂漂亮亮的衣服,那么多燈光打著他們,為大家唱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赡苣菚r候在自己心里種下非常深的種子,音樂已經成了我生命當中的一部分,也成了我現(xiàn)在的全部。
記者:那時候你離舞臺這么近,有沒有機會登上舞臺呢?
譚晶:大概是九歲的時候,我媽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跟她一起唱了兩首,一首叫《洪湖水浪打浪》,還有一首叫《媽媽教我一支歌》。效果很好,雖然我感覺掌聲給了我,但是我覺得更多好像還是給我媽媽的,因為她是主角我是配角。
記者:是不是看到你唱歌這么受歡迎,然后媽媽開始往這方面培養(yǎng)你。
譚晶:可能是我媽媽覺得從小就有唱歌的天賦。聽我媽媽講,我兩三歲的時候,就能哼唱《妹妹找哥淚花流》,雖然不太會說話,但是調已經能夠掌握得很準了,所以她可能覺得我唱歌還是有天賦。大概是13歲的時候,就開始正式教我唱歌,媽媽是我的第一位老師。
那時候正好是屬于很叛逆的年齡,家里人越讓你干什么你越不太愿意干。其實我那時候很喜歡唱歌,但是我喜歡唱的都是流行歌曲,比如喜歡唱鄧麗君、毛阿敏的歌。我媽媽教我唱的是民歌,還要練聲什么的,就不是特別愿意上課。
但有一次印象特別深,從那以后我就不再貪玩了。媽媽有好幾個學生都是農村的,每次騎著自行車差不多一個小時才能找她上一次課。當時媽媽跟我說完這個以后,我一下子覺得自己好像突然懂事了。守著這么一個現(xiàn)成的老師,我還這么不刻苦,別的孩子那么遠來求學,我就覺得自己挺差勁的,從那以后我慢慢開始配合媽媽。
記者:您考到山西大學音樂系沒多久又退學了,然后又考上了中國音樂學院,這中間的曲折,給我們講講吧。
譚晶: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在中國音樂學院進修了兩年,她那個時候年齡已經很大了,沒有辦法堅持學下來,她就覺得特別遺憾,就將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
在我16歲的時候考到了山西大學音樂系,一年當中進步非常快。媽媽聽我唱完《海風陣陣愁煞人》以后,就說“不行我還是覺得不甘心,我還是想讓你去中國音樂學院”,就這樣又想辦法在山西大學退學。之后,母女倆來北京考學了。當時也挺艱苦的,住在地下室,媽媽生病了還要幫我練聲什么的,所以我覺得我的父母非常偉大。
那年,中國音樂學院一共招了14個人,我是其中的一個自費生,當時就覺得特別委屈,覺得一點沒比別人差到哪,接到通知書的時候,我好幾天沒出來吃飯,就把自己關起來一直哭,出來后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學我不上了”。覺得給家里造的壓力太大了,雖然說家里條件還可以,但是那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當時特別感謝爸爸、媽媽,他們給了我很多動力。
后來在學校里面,分數(shù)不如別人反倒給我一個動力。在那個時候有壓力其實是一件好事,反倒鍛煉了我,我會不斷地去嘗試更多的東西,并且參加了一些比賽,也是想通過努力超過別人。
記者:您的成長和學習的經歷也是豐富多彩的,接觸美聲、學習民族,然后又參加通俗的比賽,并且獲得了很好的獎項。這種民族、美聲、通俗相結合的開創(chuàng)可以說在您身上尤為明顯,當然對于這樣一個舉動肯定也是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對這個您怎么看?
譚晶: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唱好歌,就是怎么樣讓你所唱的歌去感動你的觀眾,而不是特別在意要用什么樣的唱法來唱。印象最深的就是徐沛東老師曾經跟我說過,你不要在意別人怎么說你,你是用什么樣的唱法,你把作品演繹完成,感動了臺下所有的觀眾,這樣你就成功了。其實在國外也沒有把唱法劃分得那么明顯,只是在怎么樣詮釋好每個作品,怎么樣把每個作品變成你自己的,用自己的二度創(chuàng)作把它詮釋得更好,擁有你自己的聽眾群,形成你自己的一種風格了,也就是你自己一種唱法了。當時覺得他說的一番話對于我是一個很大的啟示,從那以后我主要抓作品,我覺得只要適合我的作品我都會演唱,用我自己的方式演唱。
用愛來來演繹自己的事業(yè)
記者:你是1998年從中國音樂學院畢業(yè),直接進入了“總政”,如愿以償?shù)爻蔀榱瞬筷牭囊幻乃嚬ぷ髡?,我們都知道,在部隊每年都會有很多慰問演出,下到基層部隊里,經常要到很艱苦的地方吧。
譚晶:也有很艱苦的,現(xiàn)在我們的部隊應該說條件越來越好了,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文化氛圍增加了很多。
但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一次在看青藏線汽車兵團的宣傳片的時候,不只一次流下眼淚。他們每次去的路線真的是太艱難了,因為有積雪,經常要停下來,把大衣鋪在地下,要過去的話必須得慢慢走,因為旁邊就是懸崖。在我看資料片的時候,就有一輛卡車突然翻下去了,心里特別難過,他們說每次走這一趟線就會犧牲一個到兩個戰(zhàn)士。我們去演出的時候正趕上他們要去出征,我唱的是《青藏高原》,很多戰(zhàn)士聽得眼淚都流下來,我當時說了一句話,希望你們這次能夠平平安安的,也希望你們能夠多保重,所有的戰(zhàn)士都特別的感動。后來汽車兵團首長說,你們來演出一次比得上我們做十場報告,你們送來的是一種精神食糧。我當時就覺得我一定要多下部隊,為部隊戰(zhàn)士去演出,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心,感受到我們給他們帶去的動力。
記者:現(xiàn)在你作為公眾人物,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還參加了很多公益活動,我們都知道你是禁毒形象大使,參加宣傳抗艾滋病的活動,你怎么看自己做的這些工作?
譚晶:我覺得作為一個公眾人物,能夠起一個帶頭的作用,我希望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愛心的隊伍當中來。其實,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你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在幫助你自己,你看到別人特別快樂開心笑的時候,自己也是快樂的。
我還是“春蕾計劃”的形象大使,主要是關注失學女童,在我的家鄉(xiāng)也有很多這樣的孩子。我在太原舉辦過一場義演,雖然我們沒有特別豪華的燈光音響、漂亮的服飾,但那場義演來了很多觀眾。當時來了十個孩子,都是“春蕾計劃”受資助者。她們要么父母早逝,要么家人臥病在床,家庭條件都非常困難,我一首《綠葉對根的情意》連著唱了四遍,現(xiàn)場的觀眾一直在捐款,一直在連續(xù)不斷捐款,還有很多人從二樓往下扔錢,我當時非常感動。其實社會上還是有非常多的有愛心的人,只是大家沒有做這樣的事情號召他們,我想有更多人做的話就會有非常多的人加入到隊伍當中。
記者:對今后自己事業(yè)上的發(fā)展有什么新的打算嗎?
譚晶:我希望能夠有更多更好的作品,獻給更多的觀眾朋友,也希望能夠把更多的中國民族音樂和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更多地展示給我們海外的觀眾朋友們,讓更多的外國人、外國觀眾了解我們的中國,了解我們的民族音樂。
(中央電視臺《音樂人生》供稿 王敏 趙世民 整理)
(責任編輯 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