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震撼了全世界。在抗震救災過程中涌現(xiàn)出了無數個感人的故事,其中一個廢墟下的歌聲的故事讓我感慨萬千。一群壓在廢墟下幾天幾夜奄奄一息的學生,他們?yōu)榱讼嗷ス膭钆c死神抗爭,唱起了流行歌手阿杜演唱的《堅持到底》:“在水里在火里/我的愛不偏不倚/就算時光倒回去/我也追到石器世紀……如果沒有你/我的生活回到一片狼藉/是你讓我翻破愛情的秘笈/四個字——堅持到底……”
很顯然,這是一首愛情歌曲。使我感到十分詫異的是,學生們在這生死關頭怎么還唱愛情歌曲呢?仔細想來,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他們此時此刻唱這首歌的目的,絕對不是要將愛情“堅持到底”,而是要將生命“堅持到底”。這個故事引發(fā)了我很多的思考,透過這個故事,使我發(fā)現(xiàn)了當前的歌曲創(chuàng)作和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可小覷的問題。
問題之一:當今,能貼緊中學生心理脈搏和適合他們欣賞胃口的健康向上的歌曲太少
我認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我們的歌曲創(chuàng)作主流群體沒有主動地為他們進行研究和創(chuàng)作。年輕人對流行歌曲為什么如此癡迷,流行歌曲到底有什么神功特異,過去雖說有人對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但還是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使不少人對流行歌曲還存有偏激和排斥心理。我們應該看到,年輕人喜歡流行歌曲自有他們的道理,光靠抵制和違避是行不通的。要使年輕人不被這類歌曲所統(tǒng)治,不至于讓那些學生在生死關頭唱愛情歌曲,我們很有必要對以下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1.更新歌曲創(chuàng)作理念
回顧近三十年來,雖說各種音樂賽事層出不窮,獲獎作品成千上萬,但真正能傳唱開來的歌曲比例太小,特別是能使學生們喜愛的歌曲更是不多。我曾親耳聽到一位著名的老作曲家提出過一個這樣的疑問,“我寫了一輩子的歌,只講在全國征歌中就獲得過六金六銀的政府獎,但就是沒有一首能傳開,不曉得這是什么原因?”還有一位資深作曲家也有過這樣的感受。
一首歌曲能否傳唱開來,是由諸多因素造成的,但是,不管怎樣,這首作品是否合乎大眾的口味,這是一個無可爭議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起導向作用的主管部門和音樂界的權威們首先必須更新觀念,這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他們的指導思想決定作者們的創(chuàng)作思路。在這個方面,原來提出過“政治性與藝術性高度統(tǒng)一”,后來又加了一個“觀賞性”,我覺得還不夠,應該再加一個“通俗性”或者“大眾性”。不解決這個問題,這些作品傳唱不開也就是自然的了。
專家認為好的作品很多都難以傳開,能夠傳開的歌曲也不一定都是好作品,這是一個矛盾的對立體,我們應該認真地解決好這個矛盾,摸索出一條全新的創(chuàng)作路子來。
2.取流行歌曲之長充實歌曲創(chuàng)作手法
流行歌曲是從一路坎坷中走過來的,它們曾經遭到過有關管理部門和權威人士的封殺和抵制。如某音樂教育家曾提出過禁止流行歌曲進入課堂,某些管理部門也有過明文規(guī)定進行限制。但是,面對一切障礙,流行歌曲越打壓越紅火,越限制越流行。
為什么流行歌曲有如此強盛的生命力,首先必須看到它有它的獨到之處。
其一,它的魅力主要在詞而不在曲,不聽旋律光念歌詞也能品出味道來。這些詞作者們沒有任何清規(guī)戒律,無拘無束,自成體系,甚至連基本的韻腳也不講究,更談不上什么嚴格對仗和工整,以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為原則,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其二,這類流行歌曲的旋律大都比較簡單,他們反其道而行之,慣用的是“淡化旋律”的手法,基本上都是一字一音,很少有轉彎抹角的樂句,他們不需要什么民間音樂素材,也不受地域限制,同音進行,平鋪直述,旋律性不強倒成為了他們的特色。
其三,這類歌曲除旋律簡單之外,還有音調不高,音域不寬,速度不快,演唱難度不大,基本上講得話出的就能唱的特點。
其實,以上三個特點,在我們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中不是沒有,而且也比較常見,如《歌唱祖國》、《解放軍進行曲》、《我們走在大路上》等等,這些歌曲都是言志歌曲,是一個時代的人的精神面貌的體現(xiàn)。而當今具備以上三個特點的流行歌曲基本上都是些言情歌曲,這類歌曲最能吻合當代年輕人的心理脈搏和欣賞胃口。
專家認為好的那些歌曲,要強調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tǒng)一,歌詞要求短小精悍,旋律力求優(yōu)美動聽等等。在此前提下,作曲家們便會想方設法去充分發(fā)掘歌詞的內涵,在旋律上大做文章,以加強歌曲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很自然就會給歌曲增加難度,要唱好它就務必具備一定的演唱條件,這樣一來,便先天性地在愛唱歌的大多數人面前筑起了一堵墻。我認為,這就是流行歌曲之所以能流行,而專家看好的歌曲難能傳唱的主要區(qū)別之一。
由此可見,要讓那些年輕人喜愛專家認為好的歌曲,首先必須在歌詞上有所突破,要大膽地打破一些固定模式的束縛,少一些大話套話,多一點人情味道;少一些書生意氣,多一些樸實語言。在旋律上要忌諱故意玩弄作曲技巧,除了那些供歌唱家或具備一定專業(yè)演唱技巧者演唱的藝術性歌曲,或作為作曲技法賞析的作品外,在作曲構思時,最好是多想想如何大眾化,如何讓更多的人能接受,要有供人欣賞的作品,更要有讓人傳唱的歌曲。在這些方面,我們的專家和主要媒體已經做過了不少工作,也推出過不少成功之作。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被選定的奧運百日倒計時100天活動主題歌《北京歡迎你》,是一首完完全全的流行歌曲風格的作品,759個字,769個音,每分鐘79拍的速度;2008北京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它的主旋律僅42個字,42個音,每分鐘59拍,這兩首歌的選定,該是給我們的歌曲創(chuàng)作提出了一個啟示。還有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就是今年7月始,中國音協(xi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三家共同主辦單一的“全國優(yōu)秀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大賽”,其規(guī)格之高、規(guī)模之大、組織措施之嚴謹,是我國樂壇歌曲創(chuàng)作賽事之首次。不難看出,這是我們音樂界在歌曲創(chuàng)作思路上又邁出了新的一步。不過,我們也必須看到,學習流行歌曲的長處,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主動的姿態(tài)去融合年輕人的味口,摸透他們的心理活動,目的是把他們的思想意識和審美觀念引領到健康向上的軌道上來。一句話,“陽春白雪”不可少,“下里巴人”更不能無。
問題之二:當前的音樂教育乃至思想品德教育還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唱歌,表面上看去是一種娛樂行為,其實不然,它是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和內心世界的一種表露??鬃诱f過“禮樂興邦”,也說過“禮崩樂壞”,好的歌曲能陶冶情操,提升心志;壞的歌曲能麻痹思想,滋生腐朽。比如說,戰(zhàn)爭年代唱的《義勇軍進行曲》、《工農兵聯(lián)合起來》、《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黃河大合唱》等等;毛澤東時代唱的《我們走在大路上》、《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歌唱祖國》、《學習雷鋒好榜樣》等等;到了21世紀,地震廢墟下唱的卻是愛情歌曲。這說明了什么問題?輕一點講,說明了我們對音樂教育沒有足夠的認識,把唱歌單純地當作一種娛樂;重一點講,說明了我們放松了對年輕人思想品德的教育。
年輕人喜歡愛情歌曲并沒有錯,愛情歌曲本來就是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永恒的主題,而且是人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我們不能像過去那個年代,只強調革命歌曲而禁止愛情歌曲,但也絕不可能像現(xiàn)在某些年輕人一樣,光唱言情歌曲而不唱言志歌曲,要言情更要言志,否則,必定會造成言情喪志的可怕后果。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早就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臺灣李敖也這樣認為:“在毛澤東時代,中國的少年兒童們高唱著氣壯山河的革命戰(zhàn)歌……而現(xiàn)在中國的少年兒童們沉迷的是港臺的靡靡之音,哈美哈日哈韓……?我們不妨回望千年:唐朝在唐太宗時代,響徹天下的是雄壯的《秦王破陣樂》,此時的大唐積極進取,國威遠播,萬國來朝;而到唐玄宗時代后期,盛行天下的是淫靡的《霓裳羽衣曲》,此時正是《漁陽鼙鼓動地來》的衰落前夜。”
在當代的年輕人中,對流行歌曲的概念大都比較模糊,有很多追星族追到了連自己的人格也不要了的地步。最具諷刺意味的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應邀來廣東某高校講學,與香港某歌星同機到達,當他們走下飛機時,那位香港歌星被一大群學生圍得個水泄不通,一名記者問一個學生見到楊振寧先生沒有?而這位學生說:“楊振寧是唱什么歌的?”弄得這位記者哭笑不得。還有一件最使人不能理解的事,那就是學者于丹,她在與央視“面對面”欄目王志的訪談中毫不遮掩地說“全世界都知道我熱愛周杰倫”,而且還把周杰倫演唱的歌說成是“歷史性的一個界碑”、“里面?zhèn)鬟f出來的是一種價值,一種解構”、“跟我做的事情是殊途同歸的”等等。教育人的人尚且如此,受教育者可想而知,難怪有人戲言,“如果中國搞西方式的大選,選出來的會是小燕子趙薇或者是劉德華了”。
我要慎重地說一句,為了我們的音樂事業(yè),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我們的音樂人和從事思想教育者,務必要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趕快行動起來,都來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吧!
吳解元 湖南益陽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國家二級作曲
(責任編輯 金兆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