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雄飛 楊海平
隨著現(xiàn)代競技技術體育水平日新月異的變化,特別是國際舉聯(lián)實行了一公斤加重制,舉重比賽的激烈程度更白熱化了。訓練手段也在不斷更新。但我們經(jīng)常發(fā)生許多優(yōu)秀運動員在爭金的最后關頭,因體能跟不上連續(xù)或一頂一試舉要求而痛失金牌的情況。這使我們不得不反思一下,我們在訓練安排中如何有針對性地提高連續(xù)試舉能力,進一步探討,認清舉重運動供能規(guī)律的問題刻不容緩地提到了桌面上來。下面讓我們通過對舉重訓練或比賽的要求進行一下分析。
舉重運動要求運動員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爆發(fā)最大的能量。不管是抓舉或挺舉完成一次運動的時間一般在10秒左右,而發(fā)力時間只有0.3秒左右,因此從時間上分析絕對是以ATP-CP系統(tǒng)的供能為主,是典型的無氧代謝項目。
但請注意,要到達舉重的極限,機體需要一個漸進的,有機的調(diào)動機體的過程,運動員在訓練中或比賽中,要想達到100%的運動強度,需要徑過很多組運動負荷的遞增過程或準備活動。在此過程中,單純依靠ATP-CP系統(tǒng)的供能,不能完全滿足一堂大強度負荷訓練或者參加比賽的需要,以及快速恢復的需要。
同時目前技術訓練內(nèi)容一改過去單一的練習方法,往往通過組合練習的方法提高力量,鞏固技術,其主要特點增加了技術訓練的難度,提高了承受極限負荷的時間,例:“挺舉組合練習90%/8(1+2+2)翻一個,蹲兩個,挺兩個”承受時間一般需在30~40秒。
根據(jù)上述情況,我們推測在舉重訓練和競賽中有部分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系統(tǒng)參與了供能,以合成舉重訓練和比賽中所需要的ATP。而在強度訓練和組合練習
后,運動員的血乳酸值明顯升高,進一步說明了加強無氧綜合供能能力和耐乳酸的訓練是提高舉重運動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人體的有氧代謝能力是無氧供能的基礎,高度的無氧代謝能力應建立在高度發(fā)展的有氧訓練基礎上,有氧代謝能力直接影響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無氧代謝水平。
在此我們定性舉重運動是以有氧代謝供能為基礎以ATP-CP供能為主的混合供能項目。
供能規(guī)律、性質(zhì)確定了,訓練目標就明確了,建議在舉重訓練中適度通過不同手段安排一些有氧訓練。例:“游泳,長跑,變速跑,籃球,足球活動,以及中低強度,多組合,多個數(shù)的組合練習。這樣不僅能提高舉重運動員的有氧代謝能力,而且對提高無氧代謝能力也有積極影響。因為有氧訓練是發(fā)展無氧能力的基礎,提高有氧代謝能力是鞏固和發(fā)展無氧代謝系統(tǒng)的前提條件。較高有氧代謝能力也能促進專項耐力訓練后疲勞的快速消除,使運動成績有大幅度的提高。
在今年冬訓我們早操和課后放松階段增加了400m,800m、球類項目的練習,在主課中增加了多種組合練習,隊員體能得到明顯提高,在月底測驗中成功率明顯上升,大部分隊員體脂下降了,傷病減少了。因此我們說重視有氧訓練對提高舉重專項成績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