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
對少兒網球訓練中底線正、反手擊球的技術進行分析,可以使少兒網球訓練做到有的放矢,為少兒網球訓練中底線正、反手擊球的技術訓練奠定基礎。
一、 正手底線擊球技術分析
(一)準備動作:一般來講,底線正手擊球時我們采用正手東方式或西方式握拍法。即準備動作中一手持拍,另外一只手輕扶住拍頸,雙膝微屈,身體略微前傾,腳跟虛著地,重心放在前腳掌上,雙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雙眼盯住來球,做好擊球準備。
(二)引拍動作:引拍動作分為直線引拍和繞環(huán)引拍兩種。直線引拍動作是球拍向后擺動時,手肘和手腕角度不變,直接將球拍拉到身后側。直線引拍的最大特點時間短,對高球、低球、快球、慢球在時間上都容易把握,而且不需要十分出色的身體素質,擊球動作十分簡單明了,所以較為適合少兒網球選手。
(三)擊球動作:
1、上旋球擊球動作:球拍自后下方向前上方揮動摩擦整個球體,使球產生由后下方朝上的轉動,為上旋球的擊球動作。采用上旋球的擊球動作可使球飛行高度較低,過網后下降速度快,落地反彈角度小,前沖力大。采用這種擊球動作可以相對減少失誤,增大回球的威脅性。但上旋球擊球動作對身體素質和力量要求較高,需要快速的揮拍速度和手腕手臂的擺動和下壓的力量。
2、下旋球擊球動作:擊球時,球拍稍向后傾斜,揮拍由后上方至前下方擊打球的后下部產生旋轉。采用該動作回擊的球有一定弧度,落地彈起后有一定向回彈的現(xiàn)象,可以造成對方的措手不及,慌忙回球。但一般是在對方回球速度較快,角度較大的情況下采用這種略帶防守性質的回球動作。
3、平擊球動作:擊球時拍面與地面垂直,拍頭與拍尾所成直線與地面平行,擊球的正后部。這種擊球動作打出來的球速度較快,球落地后的前沖力大,球在網上的飛行高度較低。但該動作擊球時的準確性較差,方向也不易控制。因此這種擊球動作只作為一種最基本的正手擊球動作在學習者初學的時候練習和采用。
(四)隨揮動作:由于擊球動作中拍頭和揮拍動作會產生巨大的加速度,擊球動作完成后拍頭要繞著運動員的頸部環(huán)繞一段距離,以降低球拍速度、隨揮動作中要注意,肘部應比肩部高,這樣可以保證提拉動作的完成。而且在隨揮過程中應放松手臂,順勢讓整個動作流暢的完成。在隨揮動作中,身體隨拍頭轉動到前方應有制動動作,不應隨拍頭轉動角度過大。
二、反手底線擊球技術分析
(一)雙手反手擊球:由于少兒網球運動員上肢力量相對較差,在反手擊球動作中我們提倡用雙手來完成,以保證反手擊球動作的質量。
雙手反手擊球動作一般采用東方式反拍握法,加上左手東方式正手握拍法。來球時,迅速移動到擊球位置,并盡量將拍向后引,拍頭略低于來球,右肩略高與左肩,兩肩夾緊,同時右腳向前邁一步,使身體形成側身對網,重心落在左腳上。擊球時,前臂保持伸直,手腕繃緊,以左臂為主動臂;擊球瞬間,重心前移,以產生大的力量作用于球上,擊球的高度以腰或略低于腰的高度為宜;當球擊出后,重心落在前腳上,兩臂要盡量向前伸,直到球拍和兩臂形成一條直線才算擊球完成;揮拍稍向上,球拍隨球送出;在身體另一側的高處結束隨揮動作,重心從左腳移動到右腳。動作完成后迅速還原,恢復到準備姿勢。
雙手反手擊球由于用兩手握拍,增加了擊球的速度和力量,提高了擊球的準確性。由于雙手反手擊球時一般是背向或側向球網,有較好的隱蔽性,使對手很難判斷出擊球的出手角度,很難及時預測出來球方向、旋轉及速度,使擊球者在時間和心理上占有優(yōu)勢。
(二)單手反拍擊球動作:
1、底線單手反拍上旋球擊球動作:右手持拍,左手扶住拍頸,借助轉體側身,右腳向前方跨出,持拍手肘關節(jié)微屈并靠近身體,向后拉拍。當球落地跳起,借助腰的力量,球拍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揮出,擊球點在身體側前方。擊球后,身體朝擊球方向做大幅度隨揮跟進,另一只手同時向后擺動。隨揮動作要充分,要保證動作的完整性,以保證擊球的準確性和充分的發(fā)力。
2、底線單手反拍下旋球擊球動作。持拍手借助轉肩側身向后上方擺拍,拍頭略高于肩,持拍手肘關節(jié)微曲并靠近身體,右腳向前方跨出,重心在左腳。擊球點在右腳的側前方。擊球時朝著球網回身轉腰,肘關節(jié)外展,手臂伸直,手腕緊固,身體重心由左腳移到右腳,膝關節(jié)微曲。擊球時球拍由后上方向下方揮動做切削動作,擊打球的中部或中部偏下。擊球后球拍的隨揮動作應由下稍微向上成弧型,揮動到肩或頭部的高度并面對球網。
由于單手反拍只有右手持拍,不受左手的制約,所以單手反拍擊球可以相對來說比較舒展的擊球,手腕和手臂可以有更多的角度轉換,這樣也就擴大了運動員的控制面積,打出不同路線、不同旋轉、不同節(jié)奏的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了體力,因此很多底線上反手位的救球都是用單手反拍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