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了植物園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對植物園所存在的問題從幾個方面做了分析,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措施。
[關鍵詞]植物園 現(xiàn)狀 剖析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在其實施過程中要求把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學目的和社會需求等幾者之間的距離充分拉近、彼此適應。教育軟、硬設施的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完善和配備,目的莫過如此。作為實施學校生物學科素質教育重要陣地的植物園,在此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各地學校的建設和完善中,都從寶貴的綠化面積中抽出一部分作為植物園,即是對這種重要性的一個很好的例證。然而,由于受人員、技術、場地、物種種類等方面的制約,一些植物園并不能稱作真正意義上的植物園。
存在的問題
1.觀念上的錯位。幾乎所有植物園都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特別是在春末到初秋這一階段,幾乎都郁郁蔥蔥、鮮花點綴。但如果仔細觀察,這種植物園與其他綠化場地并無多大差別,其主要表現(xiàn)是只重形式,不重內容,種類單調,生態(tài)結構單一,如果不是立著一塊牌子,是很難看出是一個植物園的。如果拋開其他原因,這應該是對植物園在功能上的片面的理解。確實,植物園是學校環(huán)境綠化美化的一部分,但植物園的功能遠遠在此之上。
2.物種種類單調。由于在植物園結構和功能上理解的片面性,致使入園植物的選擇受到了限制。選材可能圍繞著是否美觀、是否開花、花期多長、是否常綠等做文章,一些“長相”較差、園藝價值不大而本應該入園的植物卻與園無“緣”,由此導致植物園種類單調。以三年制《生物》課本為例,所涉及的高等植物大約十幾種,除去幾種珍稀植物外,大多數(shù)種類并不罕見,即使本地并不分布的種類,考慮到教材編排的意圖,在本地也不難找到2~3種代用品[1]。在有條件的地方,中小學植物園也可以成為一些瀕危植物的遷地保護地點[2]。一個植物園的植物種類,應該在30~50種左右為宜。然而,能達到半數(shù)的為數(shù)不多。
3.缺乏科學性。植物園不僅僅是一塊綠化園地,它還具有教育陣地功能、教學演示功能、生態(tài)結構說明功能等等,這些功能歸結到一點,就體現(xiàn)出了它的科學性。大多數(shù)植物園往往美觀有余,而科學性不足。植物園本身應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那些在其他地方視為正常的活動,極有可能對它的結構造成破壞,也有可能造成這個縮微景觀不完整,例如,對花木的過度修剪、落葉的不適當清除等等。難道我們的植物園追求的僅僅是春季的花香撲鼻、夏季的樹木蔥蘢、秋季的碩果累累和冬季的松柏傲雪?顯然不是,因為那樣的植物園是對大自然的歪曲反映。
4.缺乏地方特色。每個學??少Y利用的土地面積有限,植物園僅是其中一小部分,這也決定了在建園的規(guī)模上不能貪大求洋,而應該小中見大。這也就迫使我們思考以下一個問題:我們辦園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我們的學生在領略了植物園并理解了他的內涵之后,應該對其身心發(fā)展、教育教學和環(huán)境意識的培養(yǎng)都有積極的意義。據(jù)此,我們認為地方特色是植物園的辦園方向之一。
5.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單調。特殊的功能決定了植物園應該包括盡量多的植物種類、生態(tài)環(huán)境、群落結構和多層次的搭配。多數(shù)植物園由于受地理因素的限制,林下植物、攀緣植物或纏繞植物、沼生植物水生旱生植物等缺乏相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使上述植物的引種受到制約,或者即使是引種,由于環(huán)境條件不適宜,也不可能生活太久,這是在幾乎所有植物園中幾乎都可以看到的一個弊端。
整改措施
1.應該與教育教學密切配合。在建園伊始,就應該充分考慮實用性,凡與此有關的植物應該放在有限考慮的位置上,園中活生生的植物可以變成實驗室之中的標本,也能變成課堂上的知識,三位一體,各有所指,成為一個完備的知識學習體系,能在短時間內學到大量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這一切,都是板畫、掛圖、幻燈和其他平面圖形所不能及的。
2.充分利用空間,注意生態(tài)類型的合理搭配。一個植物園應當是一個小的自然環(huán)境,應該吸收和創(chuàng)造各種生態(tài)環(huán)境,例如層次高低、干濕不同、光照差異等等,以適應不同類型植物的需要。如蕨類植物需生活在陰濕環(huán)境中,藤本植物需借物纏繞或攀援等,凡此種種,這就要求我們在地勢地形的利用上,因勢利導,盡量給植物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避免單調。
3.緊扣時代脈搏。環(huán)境和發(fā)展是時代主題,在灑一點農(nóng)藥就能把一大片植物殺死的時代,能保留一塊充滿自然情趣的凈土本身就是對環(huán)境的一大貢獻。我們的植物園應清楚地告訴21世紀的主人們:人與自然本可以和諧共處;如果合理利用大自然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更好的食物、藥品,甚至是最普通也是最寶貴的碧水藍天。這些觀念的養(yǎng)成,對于我們下一個世紀的環(huán)境保護和經(jīng)濟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植物園應該是環(huán)境教育的中心陣地,因為其教育過程是天長日久、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
4.配備專業(yè)人員管理。如上所述,植物園集教育、教學、環(huán)保宣傳等功能于一身,決定了它必須面向受教育者,這是它的開放性,亦即植物園必須“放的開”,另外,園內生物物種的多樣性,結構的復雜性,功能上的獨立性,有決定了它必須由專門人員來護理,亦即它必須能“收的攏”。管理人員應包括相關學科的教師,以便于指導和使用;包括責任心強的學生,以便于開放和利用。只有這樣,在園的構成上才不至于缺乏科學性,又不至于把植物園辦成陽春白雪,失去其本來意義。
參考文獻:
[1]生物課程開發(fā)研究中心.生物學(七年級上)人教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88
[2]賈競波譯.AndrewS.Pullin.保護生物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6~223
作者單位:王玉良安徽科技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安徽鳳陽
柴瑞娟安徽工程科技學院生化系安徽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