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從大的方面講,最重要的就是構(gòu)思。構(gòu)思之美在“波瀾”。唐朝詩人崔護的那首《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所以膾炙人口,最重要的還是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巨大落差給我們以極強心理的撞擊!清代詩人有一首祝壽詩更是讓人“過癮”:
這個婆娘不是人(舉座皆驚),
九天仙女下凡塵(喝彩)。
兒孫個個都是賊(驚怒),
偷得壽桃獻至親(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確,一池春水,風平浪靜,縱然有寧靜柔和之美,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水面的蕩漾、荷花的搖曳、游魚的沉浮則會給人更多的聯(lián)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讓我們學(xué)生的作文尺幅之間一波三折,達到“尺水波瀾意悠長”的境界呢?
什么是寫出事件的波瀾?
“波瀾”是個比喻性的說法,是指事件的曲折變化。掀起波瀾,就是使結(jié)構(gòu)曲折,情節(jié)引人?!安戦_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起”(《白石道人詩話》),這是宋代大詞人姜夔最為欣賞的藝術(shù)境界。清代大文豪袁枚則說得更具體:“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觀?惟壑谷幽深,峰巒起伏,乃令游者賞心悅目?;蚪^崖飛瀑,動魄驚心。山水既然,文章正爾?!?《李覺出身傳評語》)。袁枚、姜夔的這兩段話,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文章寫得波瀾起伏才能引人入勝的道理。
那么,怎樣才能寫出事物的曲折?主要應(yīng)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善于選材,選擇本身就曲折復(fù)雜的事件來寫。二是要學(xué)會運用技巧,使敘事曲折,或事與愿違或“朝三暮四”讓感情更復(fù)雜情節(jié)更跌宕起伏。
其具體技巧有如下三點。
一、突轉(zhuǎn)法
例1 父與子
林經(jīng)理以前老是夸兒子老實、懂事、乖巧。這個學(xué)期兒子上初中了,公司的業(yè)務(wù)也越來越忙,不知怎么回事,兒子竟然不聽話了。才三個月,他就被老師“請”了三回:第一次跟同學(xué)打架,第二次晚自習曠課,第三次拒絕值日。每次教育兒子,兒子又表現(xiàn)得很聽話:“爸,下次我不會了?!绷纸?jīng)理便寬寬心,回公司去了。
沒想這次,老師又打電話過來了:林林故意砸壞了班上的花盆。把兒子領(lǐng)回家,他再也忍不住,狠狠心給了一巴掌:“你怎么說話不算數(shù)?屢教不改!”
文章就此寫下去一般思路是“順理成章”地父子二人的如何尖銳對立,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只能算那種一開頭就讓人能看到結(jié)局的一般的文章,轉(zhuǎn)一下,卻別有洞天:
兒子哭了,說:“爸,我其實不想這樣……我就是想見你……你天天忙生意,家里很久都見不到你,我……就是想見你!”
只這構(gòu)思中的突然一轉(zhuǎn),一個平常的故事一下子給人不平常的感覺。不僅如此,人物的個性從文字里一下子跳到我們的面前,人物形象一下子豐滿了許多,文章的主旨也由此別開生面,給人以強烈的精神震撼。
例2 請看2006年江蘇一考生的滿分作文的結(jié)尾:
你說,你要等我回來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個禮拜,我還是沒回來??吹侥銜r,你那雙在田間耕作了半個世紀的手涼了。我問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著這些冥幣,讓它們?yōu)槲忆佉粭l“心路”,寄托我的深情,問候天堂里的你……(《人與路》)
結(jié)尾處的意外結(jié)局讓人在感動之余,不禁唏噓不已。
二、懸念法
例3、有人寫了這樣一篇微型小說:“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小說雖短,卻能使讀者心中產(chǎn)生無數(shù)問號,生出無數(shù)的懸念。
再如《三國演義》中婦孺皆知的“用奇謀孔明借箭”,其影響力所以巨大,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它情節(jié)引人入勝,而這一點正在于作者在構(gòu)思時運用了懸念之法,將讀者的心弦牢牢把握住了。
三、誤會法
例4 獵獅
伊莉娜的弟弟佛萊特伴著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獵。不久,她在家里接獲弟弟的電報:“巴布獵獅身死?!鹑R特?!?/p>
伊莉薇娜悲不自勝,回電給弟弟:“運尸回家?!比瞧诤?,從非洲運來了一個大包裹,里面是一個獅尸。她又趕緊發(fā)了一個電報:“獅收到。弟誤,請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電:“無誤.巴布在獅腹內(nèi)。——佛萊特。”
作者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復(fù)雜性,巧借電文之誤會在一篇百十來字的文章里掀起三個波瀾,真可謂匠心獨運:
1、巴布別妻攜弟非洲打獵。(順筆);巴布不幸身亡。(逆筆)——第一個波瀾
2、伊莉薇娜要求郵回丈夫尸體。(順筆);卻得到一個“獅尸”。(逆筆)——第二個波瀾
3、伊莉薇娜再索夫尸。(順筆);弟回電:“巴布在獅腹內(nèi)。”(逆筆)——第三個波瀾
胥照方,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東臺。本文編校: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