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隨文練筆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化文本語言的好方法,也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為廣大教師接受并采用。做好課堂練筆的關鍵在于結合文本找到恰當?shù)木毠P引爆點。
練在課文仿寫點
兒童有著天生的模仿才能,而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起橋梁紐帶作用。借助范文指導學生進行仿寫,最能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布局謀篇的寫作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課是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為了讓學生走進詩歌,喜歡詩歌,在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仿照詩歌的語言,展開想象,請出更多的小動物一起參與到荷塘的快樂游戲中。
這樣填空式的仿寫,既可以達到訓練的要求,又降低了模仿的難度。這個樣式,將課文的“夏天來了,你想變成什么”這一練習具體化了。學生也寫出了不少多樣的“小詩”:
小蝌蚪來了,在荷葉下捉迷藏;
小蜻蜓來了,在荷葉上休息;
小烏龜爬來了,在荷葉上漫步;
小青蛙來了,在荷葉上唱歌。
這樣的仿寫是一種很有效的作文教學手段,但不是簡單的模仿和抄襲。恰當?shù)厥褂梅聦戇@一手段,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練在拓展延伸點
拓展延伸既是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銜接點,也是文本理解向習作練習過渡的有效落點。拓展延伸點關注文本的背景,或銜接到相關的事件,或引申到類似的現(xiàn)象,總之,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門。
如《三顧茅廬》教學片斷——
師:劉備以他的誠心和謙恭感動了諸葛亮,從此,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南征北戰(zhàn),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二十多年以后,劉備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諸葛亮在回憶起這段往事的時候,感慨萬千地寫下這樣的話——(課件出示《出師表》節(jié)選,古箏曲《高山流水》徐徐奏響,教師深情朗讀。)諸葛亮眼中含著點點淚花,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同學們,這段文字比較深奧,你聽懂了些什么?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一片真情的劉備說些什么呢?請你用一句話、一個詞、一個短語,來抒發(fā)此刻你想對劉備所說的話,先寫一寫。
生:你是一個獨具慧眼的人,如果不是你的耐心和誠意,也許諸葛亮的才干會被埋沒,也許我們中國的歷史也不會如此燦爛。
生: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劉備你乃伯樂也!
生:劉備你三顧茅廬,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盡管學生難以理解諸葛亮的《出師表》,但可以引起閱讀的興趣,這對加深學生理解文本意義和開闊視野不無裨益。教師在此處所設計的隨文練筆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的言說抓住了一個“誠”字,展示了劉備的精神品質(zhì),他的形象也凸現(xiàn)出來了。
練在文本空白點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在經(jīng)意與不經(jīng)意間,作者都會留下一些“空白”。這些空白點,是學生閱讀時馳騁想象的“空間”,當然也是學生進行小練筆的“天地”?!稌呗返臉洹芬徽n有著這樣的結尾:他讓小鳥停在他的金色的角上……在教完這課后,我讓學生進行故事比賽,“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學生的興致可高啦!在口頭表達到一定的火候時,我就隨機讓學生進行續(xù)寫的小練筆。學生寫得輕松,寫得出彩:有的寫出了小馴鹿爸爸的驚訝,有的寫出了小鳥的欣喜,有的寫到了小鳥和馴鹿在一起載歌載舞。
練在語言動情點
在很多的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中,情感脈動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情節(jié)的深入,人物漸趨豐滿,情感的沖突與轉折往往形成文本的耐人尋味之處。緊緊地捕捉文章的“動情點”,你就能讓學生的心與文字直接對話,聆聽著文字的呼吸,感受著文字的張力,撥動著學生心靈之弦。
《天鵝的故事》是一個關于生命的故事。假如沒有老天鵝的挺身而出,沒有整群天鵝的齊心協(xié)力,帶給它們的將是饑餓、寒冷,甚至死亡。看著這一群可敬的天鵝,聽著這一聲聲勝利的歡呼,此時的斯杰潘——把槍掛在肩頭,悄悄地離開了湖岸?!皬拇艘院螅@支獵槍就一直掛在墻上,再也沒有動過?!惫P者在此凝練成了一處有味的練筆支點:聽了斯杰潘老人的講述,我凝望著墻上的獵槍,不禁陷入了深思……
學生寫得很精彩,如一位學生這樣寫道:聽了斯杰潘老人的講述,我凝望著墻上的獵槍,不禁陷入了深思: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然而,有多少可愛的動物慘死在人類的槍口下!人類呀,收起你們罪惡的獵槍吧,難道你們沒有看到你們的朋友種類正在減少?盡快住手吧,否則,總有一天,人類會遭到報應。
(作者單位:江蘇海門市麒麟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