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是蘇教版國標本九年級下冊“學會讀書”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自己備課時的觸動遠比學習《背影》時要大,細膩的文筆,常見的事物,質樸的敘述,濃濃的深情,一個勤勞樸實、忠厚善良、堅韌不拔的人物的刻畫,深深打動了我,當時我就產(chǎn)生了一定要教好這篇文章的強烈沖動。于是我本著回歸文本教讀《臺階》的理念,認真研讀文本,擬定了以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認識生活的艱難,揣摩文章的語言,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
2.過程和方法:先整體感知課文,再揣摩要點,抓住細節(jié),從而認識和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父親勤勞樸實、忠厚善良的品質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父親用勞動證明自身價值,贏得尊重的愿望,及作者對父親飽含敬佩與辛酸的情感。
[教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導入——走近父親
1.這雕鑿著云和龍紋樣的臺階向著泰和殿引領真命天子踏上金鑾寶殿。
2.此乃慕田峪長城一絕,山巒彎曲多變構成了幾乎垂直的臺階,沒有膽識的人不敢涉足。
3.這是有著239級臺階的中山陵,踏上這樣的臺階定會有莊嚴崇高的神情。
4.花崗巖鋪就的臺階四面環(huán)繞,用以烘托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莊嚴肅穆、雄偉壯觀。
5.山勢陡峭,臺階順勢而生,引領人步入山頂,體味“一覽眾山小”的意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感受父親
1.課前我們已經(jīng)對這篇小說做了預習,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看看文中寫了哪幾種臺階?
(三級青石板臺階和九級水泥臺階)
2.全文寫了這樣兩種臺階,那么這篇文章描述的主要對象是不是臺階呢?
(不是,而是父親,看來臺階和父親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再讀課文,揣摩妙點——認識父親
(一)父親與臺階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1.父親與三級青石板臺階之間的關系如何?
(這三級青石板臺階是父親親自從山上背下來的,父親在上面抽煙、休息,“我”在上面玩耍,給我們一家人帶來了歡樂)
2.父親對這三級青石板臺階的感覺怎樣?
(有兩種情感:覺得這三級臺階“很舒服”,另一方面又對這三級臺階不滿意,總覺得臺階低)
3.父親為什么總覺得我們家臺階低?
(看來在家鄉(xiāng)臺階就是一種地位的象征,難怪父親日夜盼望想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了,造高臺階是父親畢生的理想與追求)
(二)父親與九級臺階之間的關系怎樣?
1.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父親做了怎樣的努力?
請同學們帶著問題再讀文本,在相應處做圈點批注。
(是啊,父親為我們家的高臺階新屋付出艱辛的努力,他用艱辛的勞動證明著自己的價值。他要強,勤勞,老實厚道,為自己追求的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顯得又是那樣堅韌頑強)
2.新臺階砌好了,父親有什么感受?
(一方面高興,另一方面又感到“不自在”、“不對勁”)
3.父親的不自在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
(請一位同學大聲朗讀26-32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四、品味課文,賞析精彩——關愛父親
文章通過兒時的視角,用生動形象的細節(jié)描寫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獨具魅力的父親形象,你能找出一些來嗎?(5節(jié),13節(jié),17節(jié),19節(jié),24節(jié)采用“讀、思、畫、悟、議五步導讀法)
五、質疑總結,凸顯形象——理解父親
從凄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理想、追求,在兒女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著的那份勤奮樸實、忠厚善良、堅韌不拔的生命因子,恰是撐托我們未來事業(yè)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獲和喜悅,感謝父親。
六、布置作業(yè),想象故事
靜聽回聲,有許多事物能喚起我們對過去的回憶與想象。比如古樹、老街、舊房子、城墻、昔日樓臺等等,你生活的地方能接觸到這些嗎?如果有,請你站在它的旁邊,根據(jù)它存在的歷史,以它為中心,想象出一個故事(提示:無論是對故園的眷戀,還是對往昔的懷想,都離不開人的情感)。
回顧這節(jié)課,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只有回歸文本,才能讓語文課真正具有語文味?;貧w文本,是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為只有文本才是學生和教師共同關注的集合點。
徐樹忠,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江都。本文編校: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