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古詩詞教學大多采用以下教法:運用多媒體展示詩歌形象,使學生大飽眼福;分組討論,求得課堂氣氛熱烈;逐字逐句解讀,深挖含義。這些做法都忽視了一個“讀”字,其實,古詩詞只有誦讀,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
誦讀,不同于一般的朗讀?!罢b之者,抑揚高下其聲,而后可以得其人之性情與其貞淫、邪正、憂樂之同?!保ā墩f文解字今釋》P319)。也就是說,誦是一種寓情于聲,以聲傳情的情態(tài)化表達方式。讀,則是“抽繹其義蘊至于無窮”(《說文解字今釋》P319),是對古詩詞意義的深切體味。誦讀的要義是玩味,品味。學生讀一讀,想一想;想一想,讀一讀,在這“讀想”的交互過程中,產(chǎn)生了閱讀的形象感和情趣感,進而再現(xiàn)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形象,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使古詩詞的閱讀成為藝術的享受。例如,教杜甫的《旅夜書懷》,讓學生反復地誦讀,特別是讀到“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時,學生便一下子觸摸到詩人的心,悟出了詩人內(nèi)心飄泊無依的感傷,產(chǎn)生了感情上的共鳴。在誦讀中,學生的情感得以升騰,思維得以訓練,他們感受到古詩詞的學習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堅持下去,學生就養(yǎng)成了誦讀古詩詞的好習慣。
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呢?
首先,讓學生正確流暢地讀。朱自清先生說:“誦讀第一要口齒清楚,吐字分明。唱曲子講究咬字,誦讀也得字字清朗;盡管抑揚頓挫,清朗總是清朗。”要求學生做到讀音正確、停頓適當。不錯讀不漏讀,正確把握語調(diào),即抑揚頓挫;語氣上的輕重緩急要適中。例如,教李白《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中的“還”,古音讀huán?!扮姽酿傆癫蛔阗F,但愿長醉不復醒”14個字有9個字是去聲,讀準了,讀到位了,也就讀出詩人的憤激之情。例如,教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引導學生查資料,根據(jù)句意讀準以下幾個字的音:拚(pàn)、剩(jǐn)、釭(g?。睿纾?。特別是“從”、“逢”、“夢”、“同”、“恐”、“逢”、“夢”、“中”,這幾個押ong韻母的字,反復出現(xiàn),讀起來仿佛在聽一曲諧美的樂曲,有嗡嗡的聲音,引入一種似夢非夢的境界,恰與詞中要表達的久別相思不期而遇的驚喜之情相配合,使學生深受感染。
其次,讓學生按其句法讀出節(jié)奏。近體詩,句法為:五言句是上二下三,七言句是上四下三。在誦讀時就應依照這樣的句法節(jié)奏,而不能將詩句讀破。如: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
詞的句式,大多數(shù)五、七言句與詩的讀法相同。如: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韋莊《菩薩蠻》)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馮延巳《鵲踏枝》)
當然詞中的句式是多樣的,要視意義而定。如:“楊柳岸/曉風殘月?!保馈队炅剽彙罚榜{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岳飛《滿江紅》)這些句子讀法就特殊。
再次,多練習,反復地誦讀。朱自清先生說:“誦讀教學并不太難。第一得知道誦讀就是讀,不是吟,也不是唱。這是最簡單的標準。第二多練習,曲不離口,誦讀也是如此。這是最簡單的辦法?!敝煜壬鷱娬{(diào)讀的次數(shù),是量的方面的要求,我們還要有質(zhì)的方面的要求?!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nèi)容,并給予恰當?shù)脑u價?!币虼?,對于每首古詩詞的誦讀,每次應提出明確的目的、步步深入地讀,例如,教高適《燕歌行》,引導學生,一讀,讀準字音,讀不準的,查字典,再正音。二讀,讀出節(jié)奏。三讀,讀出塞外景觀:“山川”、“邊庭”、“瀚?!?、“塞草”、“大漠窮秋”、“孤城落日”,進而看出塞外遼遠、開闊、荒涼的特點。四讀,讀出使自己深受感動的人和事,“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五讀,讀出詩人的情感?!熬灰娚硤稣鲬?zhàn)苦”中的“苦”字,表現(xiàn)了士兵征戰(zhàn)路途苦,戰(zhàn)爭死斗苦,征人少婦離別的相思苦,從而反映了詩人對士兵的悲憫和禮贊,對在皇帝鼓勵下的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zhàn)爭失敗的譴責。六讀,歷史性閱讀,根據(jù)前人的評價,繼續(xù)深入理解這首詩。清人宋宗元《網(wǎng)師園唐詩箋》說高適《燕歌行》中的“沉痛語不堪多讀”。請反復誦讀作品,想一想,詩中哪些是“沉痛語”?為什么“不堪多讀”?通過“六讀”,學生對高適《燕歌行》感悟就深刻了。詞的學法同詩。如教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通過三次誦讀,學生就準確把握住了詞中的情感:憐花惜春,百無聊賴以及別離相思的愁懷。
總之,誦讀是品出古詩詞“滋味”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學生鑒賞水平,進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葛蘇杭,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東海。本文編校:左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