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場短暫的時間內,要做到迅速地閱讀說明文,準確解答問題,考生就一定要在考前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說明文因文體的特殊性,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和方法,準確閱讀說明文一般可采用“快速瀏覽——研讀品味——開放延伸”三步驟,即“說明文三步閱讀法”。
一、快速瀏覽,了解大意
這是粗讀階段,迅速瀏覽全文,主要任務是把握說明文的主要內容。說明內容,大多是文章或某段落中說明對象的特征。有的是從全文的角度理解,有的是從某一段落中理解。
考試的形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中心內容,而說明的主要內容往往是在說明文全文或某一段落的總寫的語句中,有的在文章的標題中。例如《蘇州園林》中“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jù)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的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一段,說明的主要內容是“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也是這段的總說?!妒澄飶暮翁巵怼氛f明的內容是說明食物從何處來,就是說明文的題目。
另一種是具體指出文章從哪些方面來說明對象的特征。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作者從哪些方面說明花紅的原因?答案應從分說的段落中找其中心句進行概括。這個問題的答案應概括為:從它的物質基礎、物理學原理、進化的觀點、自然選擇學說、人工選擇等方面,說明花紅的原因。
概括說明內容主要的解題要領是表達要完整。例:《宇宙里有些什么》主要說明內容是“宇宙里有些什么”而不能說成是介紹宇宙。2003年北京順義區(qū)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語段《生物的技術》中有這樣一道閱讀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這題應從二個方面概括:介紹了生物“技術”的奧秘以及人類利用生物“技術”的情況。忽略任何一方面,答案都是不完整的。
二、研讀品味,細讀重點句段
這是細讀階段,這階段要帶著閱讀題,精讀全文或有關語段。這階段的主要任務有三:一是了解文章的說明方法,二是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三是理解說明文語言的語境義。
(一)理解文章的說明方法。
閱讀中對說明方法的考查分三個層面。一是基礎題,是直接指出文中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一般說明文往往運用四五種說明方法,而只要考生回答兩三種即可,得分率較高。二是中檔題,往往是指出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舉例說明,或用符號標出一句話,指出它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這不僅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再認,還要考查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三是高檔題,一般是指出特定句子的說明方法并分析運用這種說明方法的作用。這在具有概括能力的基礎上,又提高了要求,學生回答這類題目既要掌握答題技巧,又要有較強的理解、準確的表達能力。
解題要領,學生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就是要熟練掌握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例: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作詮釋等。常見的說明方法的作用如“列數(shù)字,通過列舉數(shù)字說明事物特征,能夠準確地說明事物的量。作比較,通過相似事物之間的比較說明事物特征,突出事物之間的本質區(qū)別”等。理解其作用,既要從說明方法自身考慮,又要聯(lián)系說明內容來考慮。做到共性與個性的結合。例:閱讀《人類最糟糕的發(fā)明》第二節(jié)“蟑螂曾被譽為頑強生命力的象征,但是自從塑料出現(xiàn)后,它甚至超過蟑螂,將成為人類文明的最后一個見證——相信它會帶著人類歷史進入下一個凍河時期?!遍喿x題:文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分析:從常見的說明方法中,我們不難看出:文段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應從兩個方面考慮:①作比較自身的作用(共性),即只要運用這種說明方法,就具有這種作用。②在文中對說明特征的作用(個性)。正確表述如下:“更加突出了塑料袋對地球污染的持久性?!逼渲小案油怀隽恕笔亲鞅容^這種說明方法的自身作用。而說明“塑料袋對地球污染的持久性”則是其個性作用。如果這樣表述:“說明了塑料袋對地球污染的持久性”,或“更加突出了塑料袋的危害”就不夠嚴密。前者忽視了作比較共性作用,后者又對說明對象的特征表述得較模糊。
(二)品味說明語言準確性。
說明文閱讀中考查語言準確性,一般是考查語言中副詞、數(shù)量詞、關聯(lián)詞的準確性。副詞中常用的有“更、主要、大約、估計、最主要、嚴重、竟、常常、好像”等。例《水經(jīng)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橋了?!按蠹s……可能”這些表示不確定的詞,說明情況是推測的,避免了主觀臆斷,體現(xiàn)了語言的準確性。我們初中生閱讀的說明文大都是科普讀物,概數(shù)中的說明同樣也能體現(xiàn)說明語言的準確性。例如“大約一千萬萬顆以上的恒星組成一個鐵餅形狀的東西”中“大約一千萬萬顆以上”是概數(shù),運用概數(shù)正是尊重客觀事實,同樣顯示說明的科學性。在說明文中,當一時不能提供確數(shù)或不需要準確數(shù)字時,可用概數(shù)。
(三)分析說明文語詞的語境義。
2003年湖北黃岡市中考試卷說明文閱讀題《21世紀的家——綠色住宅》的第2小題“標題綠色住宅中綠色指的是什么?”標題中詞語的語境意義,往往要對文章進行把握,才能全面、準確地理解其含義,因為標題在文中往往是全文的總領句。所以我們只有對全文的內容進行理解后才能準確概括出答案,從本文的內容看,該題的答案應是:“①合理利用太陽能資源。②合理利用一切空間栽種各種植物。③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建造房屋?!?/p>
三、開放延伸,提高能力
開放延伸階段,主要考查學生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衡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科學觀,這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又是新課程標準教學的方向,是近幾年中考中出現(xiàn)得較多的新題型。說明文開放性試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大致有三種。一是對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幻想。二是對自然資源利用保護獻良策。三是對社會生活問題的再思考等。例如,河南2002年中考題《吃野生動物易患病》中,你認為應該如何制止哪些濫捕濫食野生動物的行為?請分別從國家和個人的角度談談你的見解。(不少于30個字)是屬于對自然資源利用保護獻良策。江蘇南京2002年中考說明閱讀篇目《氣流功能充滿奇妙》中除了文中提到的利用氣流的例子外,請你從生活中另舉一例,并簡要說明它是怎樣利用氣流的。屬于對社會生活問題的再思考。
總之,說明文閱讀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和方法,運用三步閱讀法,有助于我們快速把握文章內容,提高說明文語段閱讀能力。
張守華,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棗陽。本文編校:左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