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現(xiàn)在,我們好像是陷入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困境。
一、總擔心語文綜合性學習失去了語文特質,綜合性受到質疑。現(xiàn)在沒有哪一門學科像語文教學這樣受到過本質上的質疑:這還是語文課嗎?這還是叫語文學習嗎?語文綜合性學習也正飽受這樣的質疑。于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越來越單調(diào);于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成了作文課的準備活動;于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成了課本的一根難以下咽的刺。老擔心荒了自家的地,種了別人家的田!而事實是我們越是怕失去自我,卻越找不到自我。有例為證:人教版八下“背起行囊走四方”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從題目上來辨義,本應是“行萬里路”的意思,旨在鼓勵學生開展遠足活動,從而感受旅游文化的魅力。課本提供了三個活動設計方案:家鄉(xiāng)風景獨好;模擬旅游趣味多;名勝古跡對聯(lián)考??稍趯嶋H操作中,我們大多數(shù)老師把這一活動,變成了搜集名勝古跡的對聯(lián)比賽。因為前二個活動容易被人誤解為地理活動,而不是語文學習。有人說,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能在多學科的交叉中體現(xiàn)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實際運用,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這是綜合性學習的目的。這固然不錯,可另一個聲音在說:如果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實際運用不在活動中占主導地位,那還叫語文綜合性學習嗎?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正在被異化。實踐性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根本特性之一??稍诰唧w實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正在逐漸變成上網(wǎng)查資料的同義語。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學習中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等活動涉及面廣,活動周期長,而語文教師又不能及時地給予有效的指導,許多活動往往只有“成果”,沒有過程。其次,教學功利性極大地束縛了教師的手腳,由于許多實踐活動對學生成長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對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難以立竿見影。實踐活動的虛擬化也就在所難免。沒有放下紙筆、走出校門的真實的實踐活動,學生就不會擁有太多的人生際遇,就很難改變關起門來讀書,靜下心來聽講的學習方式?!罢Z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和語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從生活中學語文到生活中去用語文的涵義本應是廣泛的,其中一個重要內(nèi)容應是到生活實踐中去。新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就非常明確地突出了語文的這一特點。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相并列的一個項目,也必須與學生生活結合。這樣一來,語文的實踐性就凸現(xiàn)了,由學生的實際參與能力決定活動方式,由各地區(qū)特有的地方資源決定具體活動內(nèi)容,這一切都使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變成了現(xiàn)實,語文與實踐的結合更加緊密了。生活處處有語文,從生活中學語文,然后將語文運用到生活中去,這也就是達到了學習語文的最根本目標。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正在逐步成為一種課堂學習的補充形式,而不是一種獨立的課程形式。主要表現(xiàn)在:(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基本上還沒擺脫以往的“語文課外活動”的思維框架和活動模式,語文綜合性學習還局限于對某一技能的活動演練,只在提高學生的語文某項技能上下功夫。比如,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童年的游戲”,我們有的老師就把它定位在口頭作文的訓練上,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童年的游戲說出來,上成了一堂作文課。(二)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當課來上,把內(nèi)容當作課文來講。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門新型語文課,它強調(diào)學生的參與,強調(diào)學生的體驗,教材選編的內(nèi)容便是學生親歷參與和實踐體驗的引子和基礎。語文綜合性學習課是由師生共同合作確定學習主題,師生互動進行過程實現(xiàn),最終以多種方式呈現(xiàn)學習結果的新型課程,那種上成傳統(tǒng)的語文課的綜合性學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如何走出困境?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改變目前的學校管理結構,從管理確保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開展。
雖然語文綜合性學習與語文學科同樣具有一般教育評價的導向功能,反饋功能,激勵功能,比較功能等等,但語文綜合性學習在課程的性質、結構、途徑與方法等方面與語文學科卻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所以它不可能使用語文學科的評價標準與方式。因為在綜合性學習中學生有比較大的自主選擇性,并且它關注的是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直接體驗,活動是多種多樣的,體驗更是各不相同的,它的評價必然要依據(jù)自身的目標和價值來制定,它的標準也應符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的需要,即評價要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
我們認為改變學校管理制度,要對綜合性學習教學工作進行調(diào)控:一是把綜合性學習成績計入學生學業(yè)總成績,實行考查性評價與描述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并以學分的形式呈現(xiàn)。二是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成績作為考核語文老師的教學業(yè)績的指標之一。三是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成果作為學校的考核內(nèi)容之一。
二、整合各學科資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提供切實的力量保障。
語文綜合性學習既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也不同于以往的課外活動。它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在多學科的交叉中體現(xiàn)語文的知識和能力的運用”。這一特點使得我們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結合。我們的具體主要做法:(一)以語文學科為龍頭,打破壁壘,在多種學科整合中提高。如“關于月球探秘”的綜合性學習,我們的設計有學習,調(diào)查等,對月球知識的了解學習,就屬于地理活動;寫調(diào)查,舉辦展覽會則是語文學科的活動。再比如綜合性活動“關于蓮文化”,就可應用到攝影知識,這是物理學;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配照片,圖片,圖解,舉辦展覽會,就要運用到美術知識。這樣的活動,一改“唯語文”的教育模式,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各科知識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二)多學科互動協(xié)作,凸現(xiàn)一個主題。新課標指出:“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配合”,在這里的“與其他課程配合”,我們理解為多學科互動協(xié)作,即語文教師參與到其他學科教學活動中,其他學科亦為語文學科提供切實的保障。如我們有一位歷史老師在講漢武帝時,想以“漢武帝功過”為主題舉行一個辯論會,我們語文老師就主動介入,積極指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傳授辯論技巧,并擔任評委,直接參與到活動中去。在進行“感受自然”綜合性學習活動時,由于涉及地理知識,生物知識等,相關教師也是積極配合,分工協(xié)作,提供大量的圖片,文獻資料,為該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寶貴資源。總而言之,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注重綜合,把自然,社會,歷史等方面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全面、綜合學語文,用語文,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三、以興趣活動為載體。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地捕捉、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及時對學生做出評價。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見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時,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自然的就被激發(fā)了出來?!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我要學”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如在學習《愛蓮說》時,為了讓學生了解關于蓮的科學知識,引導學生感受文人賦予蓮的美好品質,并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閱讀、背誦有關蓮的詩文,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欣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互相協(xié)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我們特組織了一個關于“蓮文化魅力”的綜合性活動。將學生分別分為探究蓮的歷史、蓮葉防水和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蓮生長繁殖之謎、千年古蓮發(fā)芽之謎的五個大組,分別查找、篩選五個主題的資料。小組選出組長,并制作為期兩周的活動計劃。小組同學互相協(xié)作,分工合作,將查找及篩選的資料制成圖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如在上詩歌單元時,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對聯(lián)、集對聯(lián)、作對聯(lián)。對聯(lián)是我國特有的文學藝術形式,曾被詩人藏克家稱為“中國文學園地一朵別致的小花”。課堂上,教師先教給學生對聯(lián)的一些基本常識,甚至介紹一些趣聯(lián)趣事、名聯(lián)名事。比如宋朝大文學家朱熹的名聯(lián)“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或采訪別人收集紅白喜事、開業(yè)慶典中的對聯(lián)。幾年下來。收集最少的也達百多副,有的按春聯(lián)、婚聯(lián)、壽聯(lián)、開業(yè)對聯(lián)等一一分類。有的學生留心觀察并收集農(nóng)村歡宴中的對聯(lián),發(fā)現(xiàn)這些對聯(lián)很有講究。于是他們按大門、頭門、廚房門、側門、后門等地方分類收集。廚房門聯(lián):“當家才知鹽米貴,出門方曉路難行”……還有的同學專門收集迎春聯(lián),男女壽星50至100歲的通用聯(lián)等。教師組織學生將這些收集來的對聯(lián)編輯整理成《日常生活通用對聯(lián)大全》,每當親戚朋友遇紅白喜事時,好多同學能信手拈來,過過“小秀才”癮,體會到綜合性學習的樂趣。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它的出現(xiàn)不僅是對學生更是對老師的一次重大挑戰(zhàn)。如何把這一最能體現(xiàn)語文特色的課程利用好,還值得我們繼續(xù)思考。相信只要不斷地完善,大家群策群力,語文綜合性學習一定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鄭麗娟,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黃石。本文編校: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