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語言藝術的精華。
詩詞鑒賞,就是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本文將就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前提即閱讀理解,進行分析解說,以便在此基礎上把握詩詞主旨,從而幫助考生順利地解答與主旨有關聯(lián)的各種類型的鑒賞試題。
全面閱讀理解,應包括對詩詞標題、詩詞內(nèi)容、有關注解、試題信息等方面的全面閱讀與理解。
一、閱讀標題
詩詞的標題,就如同文章的標題一樣,具有“眼睛”的功能,是“心靈的窗戶”。如果能夠透過這個“眼睛”(窗戶)去分析理解其所告訴我們的有關信息,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把握古典詩詞的主旨(心靈)。
古典詩詞的標題,一般包含下列幾種信息:
1.揭示詩詞的主要內(nèi)容。例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等等;
2.交代寫作的主要目的。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等等;
3.指出吟詠的主要對象。例如,陳子昂的《燕昭王》,崔顥的《黃鶴樓》,杜甫的《蜀相》,元稹的《菊花》,李商隱的《蟬》《柳》《細雨》《楚宮》等等;
4.點明抒發(fā)的主要情思。例如,王昌齡的《西宮春怨》,王維的《相思》,李白的《哭晁卿衡》,司空曙的《喜外弟盧綸見宿》,杜牧的《嘆花》等等。
當然,詩詞的標題還含有別的信息,如主要事件、題寫范圍、時間地點、內(nèi)容情調(diào)等等,只要我們抓住標題的主要信息點,就能觸及到詩詞的核心。
二、閱讀內(nèi)容
閱讀古典詩詞的內(nèi)容,大體上可以從構思脈絡、描述對象、思想情感等三方面著眼。
1.古典詩詞構思脈絡,就是作者在有了一定的生活素材,激發(fā)了某種思想情感時,對作品的行文思路、情節(jié)安排等所進行的運籌。這方面的基本規(guī)律是:起——承——轉(zhuǎn)——合;或者簡單地說即景(事)——情(思)。例如,王維的《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作者在首聯(lián)的“起”,是泛舟漢江之上,縱目遠望之景:雄渾浩淼的漢江與湖南涌來的三湘之水及荊門匯合的長江九派支流相接相通;頷聯(lián)“承”雄渾浩淼,用“天地外”和兩岸“山色有無”來寫漢江的流長渺遠、浩瀚空闊;頸聯(lián),由“承”的漢江的流長空闊“轉(zhuǎn)”而寫眼前之景,也即由自然景觀“轉(zhuǎn)”到人文景觀“郡邑”(古襄陽城),但是,這里作者并沒有脫離上文對漢江雄渾浩淼的描述,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動詞“浮”和“動”渲染漢江的磅礴水勢,從而逼出尾聯(lián)的“合”句來,這樣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當然是“襄陽好風日”,而在這“好風日”的地方,是誰在好好享受這里的一切呢?是作者的像山簡一樣沉醉其中的朋友!言外之意,作者熱愛這里的山水風光,要與他的朋友共謀一醉。這,就是“合”,即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其他的如杜甫的《望岳》,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等等,無不遵循在描寫敘事的基礎上表情達意這一規(guī)律。
2.古典詩詞的描述對象,就是作者表情達意的附著點。這個附著點,可以分為:
(1)人物。古人、親人、友人。如陳子昂的《燕昭王》,杜甫的《蜀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都是表達對古代圣賢的無限追思和仰慕之情;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柳宗元的《別舍弟宗一》,黃庭堅的《青玉案·至宜州次韻上酬七兄》等,都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白居易的《寒閨怨》,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賀鑄的《搗練子》系列,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都是夫或妻對對方的思念之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席上初逢見贈》等,都是表達對朋友的真摯情誼。
(2)事情。古典詩詞的敘述事情的成分并非只有《孔雀東南飛》《木蘭辭》等所專有,一般的詩詞也存在。例如楊炯的《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蔽迓砂司?,前六句僅30個字,就寫盡了一個書生從聽到邊報到投筆從戎、出塞參戰(zhàn)的全過程,同時表達了盛唐時代尚武好戰(zhàn)、戰(zhàn)無不勝的民族心態(tài)和書生忠君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思想感情。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僅僅四句28個字就敘述了春天洛城夜晚的折柳笛音引起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這么一個過程。
(3)事物。單純的抒情詩詞很少,一般都有所憑借,而憑借的往往都是某種典型的事物,像山水、草木、花鳥、魚蟲、太陽月亮、風雨霜雪、音樂建筑等等,無不成為詩人詞人觸發(fā)情思的媒介。別的不說,單說“花”這個事物,就有梅花、蘭花、菊花、荷花、桂花等,被作家們賦予不同的形象意義;而且,每一種花,在不同的作家眼里,就有不同的形象意義。例如,“梅花”,在北宋“梅妻鶴子”、終身不仕的林和靖的筆下,表達的是高士、隱人閑適淡雅的情懷。陸游筆下的梅花,遭遇令人同情,品格讓人敬仰。毛澤東的“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完全突破了陸游的哀怨牢騷、顧影自憐、孤芳自賞、脆弱感傷的格調(diào),塑造了一個堅持真理、英勇卓絕的時代先驅(qū)者形象。至于“山水永存、人生苦短”、“草木榮枯、青春不再”、“傷春悲秋”、“望月情懷”等等,無不是以具體而特定的媒介而觸發(fā)的情思。
3.古典詩詞的思想情感。古典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一般有迷戀、憂愁、惆悵、孤獨、寂寞、傷感、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對這些,不僅應該做到心中有數(shù),而且應該學會分類、對應,例如:酒與愁,月與離,羈旅與思鄉(xiāng),戰(zhàn)亂與憂國憂民,離別與親情、愛情、友情,懷古與滄桑變遷、懷才不遇,名山大川、田園寺廟與仕途失意、超凡歸隱,草木榮枯、花謝春去與人生易老、變化無常等等,都是具體的典型的人、事、物與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的一般對應關系。心中有了這些對應關系,再去鑒賞詩詞,差不多就可以明確詩詞的主旨。例如,曹操的《短歌行》里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李白的《將進酒》《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元稹的《六年春遣懷八首》(“伴客銷愁長日飲”)等等,酒與愁之間的聯(lián)姻古來已久;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劉禹錫的《金陵懷古》《石頭城》《烏衣巷》,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等,這些懷古大都與懷才不遇或滄桑變遷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只要我們多留心,多總結,這些對應關系俯拾皆是。
三、閱讀注解
古典詩詞鑒賞試題中,命題人有時給出一定的注解。這些注解,或交代寫作背景,或提示作者生平,或介紹有關人物、地名,或解釋有關事物、典故等等,都是幫助我們分析理解詩詞主旨的組成部分;當然,也不否認是命題思路的著眼點。所以,應該認真閱讀,對照試題,反復斟酌。例如,閱讀楊炯《從軍行》完成試題。(詩略)[注](1)唐初,突厥等少數(shù)民族軍事集團對邊境地區(qū)不斷騷擾,成為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脅。許多志士踴躍從軍,加入戰(zhàn)斗的行列。(2)牙璋:指代攜皇帝“牙璋”之令出征的部隊。試題:(1)“牙璋”、“鳳闕”、“鐵騎”、“龍城”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方法?(2)最后兩句采用了怎樣的抒情方式?表現(xiàn)了怎樣的現(xiàn)實和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通過閱讀標題和內(nèi)容,再結合兩個注解,我們大致可以了解這首詩的主旨,也可以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了。
四、閱讀題干
在做古典詩詞鑒賞試題時,對于題目本身,我們必須認真審閱,因為題干除了規(guī)定必需的答題思路和要求外,更具有某些暗示作用。這些暗示,或表明作者的寫作意圖,或暗示詩詞的主要內(nèi)容,或揭示詩詞的層次關系,或指出詩詞的重要名句,或歸納某些表現(xiàn)手法等等,只要我們善于運用我們的慧眼,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就會為命題人的有意無意的暗示而報以會心的一笑。
總而言之,鑒賞古典詩詞,全面地認真地閱讀本文所言的四個方面,雖然這四個方面不是什么靈丹妙藥,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對于基本把握詩詞主旨,進而去解決有關內(nèi)容主旨方面的問題,應該有實際的操作效果。
鄭成,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襄樊。本文編校: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