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八年,茅盾在《中國神話研究ABC》中,把牛郎織女故事界定為“現(xiàn)所存最完整而且有趣味的星神話”,指出早期的“牽?!焙汀翱椗敝皇莾蓚€星座的名稱,并沒有戀愛的意思,推測牛郎織女故事的形成大約是在漢代初年。
后人在此基礎上做了許多文獻梳理工作,王孝廉甚至把牛郎織女正式開始戀愛的時間具體在東漢末到三國的一百多年間。因為只有當“牽牛”由“牽車的神?!边M化成了“牽牛的男人”時,他與織女才有擦出愛情火花的可能,而這頭神牛遲至班固時期才算完成了這一進化。
織女就不同了,這個星座很早就獲得了“天女”的身份,具備了戀愛條件,因此織女很早就成為男人們追求的對象。
當牽牛還只是一頭神牛的時候,誰也無法預料它是否有一天會進化成人,而且即使進化為人,也不能保證一定能攀上織女。事態(tài)的發(fā)展也證明了這一點,即使牽牛獲得了人形,也只是一個神階很低的小神,一個靠借別人的錢,或者靠偷女人的衣服才能娶上媳婦的窮小子。如此,在牛郎之外,織女還曾有過另外幾段婚姻也就不奇怪了。
織女在漢末文人的想象中是高貴而美麗的。后漢蔡邕《協(xié)初賦》如此描述了織女的容貌:“立若碧山亭亭豎,動若翡翠奮其羽。眾色燎照,視之無主,面若明月,輝似朝日,色若蓮葩,肌如凝蜜?!比绱似G麗的女子,自然是男人們很好的戀愛對象。西漢焦贛《易林·中孚》中就設有這么一卦:“久鰥無偶,思配織女,求其非望,自令寡處?!鄙斜汀督故弦琢肿ⅰ方忉屍湟馑紴椋骸把钥椗疄樘鞂O,不能求也。”
蔡邕的學生阮大概是受了老師詠美詩的觸動,也作了一首《止欲賦》,表達他對織女的殷殷相思,甚至希望能在夢中與織女幽會一把:“悲織女之獨勤,還伏枕以求寐,庶通夢而交神,神惚而難遇,思交錯以繽紛,遂終夜而靡見。”想來織女的追“星”族定然不少,類似蔡邕、阮這樣的才子詠美詩比比皆是,曹丕、曹植兄弟都曾以歌詠表達他們對于織女的愛慕,這里不再枚舉。
焦贛思配織女無望,不代表其他自以為是的男人沒這個色膽。再漂亮的天鵝,也終于要被一個或一些癩蛤蟆給吃掉?!痘茨献印ふ嬗枴芳凑f,有一個“真人”,能夠“燭十日而使風雨,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織女”。宓妃是洛水女神,也算超女,有很多鐵桿“粉絲”,屈原在《離騷》中就說自己曾經(jīng)“令豐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既然這位真人以宓妃為妾而以織女為妻,可見織女在仙界的地位明顯高于洛水女神。
后來,東漢王逸在《九思·守志》中模擬屈原的口吻,也聲稱自己和織女結了婚:“就傅說兮騎龍,與織女兮合婚。隨真人兮翱翔,食元氣兮長存?!笨磥硗跻莶⒉恢馈痘茨献印芬呀?jīng)把織女許配給了真人,否則就不會貿(mào)然“與織女兮合婚”。既奪了真人之妻,還奢望真人開著寶馬帶他四處兜風。
《開元占經(jīng)》說織女是“天之貴女”??墒?,貴女雖然貴為皇親,在婚姻問題上卻沒有一點自主權。據(jù)寶顏堂秘笈本《荊楚歲時記》:“牽牛娶織女,借天帝二萬錢下禮,久不還,被驅(qū)在營室中。”許多學者認為這則記載體現(xiàn)了“統(tǒng)治階級對窮苦人民的壓迫”。此說恐怕證據(jù)不足,因為沒有足夠的材料說明牽牛是“沒錢還”,也可能牽牛就是賴著“不肯還”呢?可憐的是織女,無論誰對誰錯,她夾在中間都左右為難。
茅盾還引了《荊楚歲時記》中的另外一則故事,可以看出織女確實值得同情:“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使一年一度相會?!钡@條材料未見于現(xiàn)存諸本《荊楚歲時記》,不知茅盾是從哪里翻出來的。這一說法雖然不知始出何書,但在宋明兩代影響不小,甚至今天的民間故事中還有這么講的。宋代張耒寫了一首《七夕歌》,不僅未對織女表示同情,反而冷嘲熱諷了一番:“河東美人天帝子, 機杼年年勞玉指。織成云霧紫綃衣,辛苦無歡容不理。帝憐獨居無與娛,河西嫁與牽牛夫。自從嫁后廢織,綠鬢云鬟朝暮梳。貪歡不歸天帝怒,謫歸卻踏來時路。但令一歲一相見,七月七日橋邊渡。”
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在唐以后逐漸向“天鵝處女型故事”靠攏,神性的牽牛變成了凡間的牛郎,還跑到河邊偷窺女人洗澡、偷盜女人衣服,總之是干一些現(xiàn)實中男人不敢干的事。不知什么時候,故事前面又嫁接了一段“兩兄弟型故事”,憑空給牛郎加了一對狠心的兄嫂,好讓牛郎遭人欺負,以突出他的孤苦身世,以及老牛作為神奇助手的作用。牛郎遭禍得福又遭禍,故事一波三折,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按下不表。至于搭橋的喜鵲,大約是在南北朝時期進入牛女故事,具體原因和過程,至今仍是一個謎。王母娘娘作為劃天河的“惡人”進入故事,則更是晚至明清以后。
讓許多愛情至上主義者接受不了的是,織女嫁了牽牛之后,還曾奉命下凡執(zhí)行一些特別任務。最著名的是《天仙配》那點事。據(jù)干寶《搜神記》:董永賣身葬父之后,正準備去就奴隸職,路上遇見一個婦人,表示愿意做他妻子,婦人只用十天就織了一百匹縑,幫助董永把債還清了,然后對董永說:“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闭f完,凌空而去,不知所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行孝是可以得到上天在精神和物質(zhì)兩方面獎勵的。天帝頒發(fā)給董永的獎品是:把織女借給他做十天老婆,并且?guī)椭€債。
后人在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大概覺得只給董永十天獎勵太小氣了點,于是,隨著時代的推移,故事不斷得到完善,織女和董永在一起滯留的時間也越拖越長,先是由十日夫妻延長到百日夫妻,再后來讓織女十月懷胎,為董永生下一個男孩。我們都知道,織女曾為牛郎生育過一對兒女,但這對兒女后來被牛郎擔到天上,從此湮沒無聞,倒是為董永生下的這個男孩董仲,聰穎好學,后來還考上了狀元,甚至有人認為就是董仲舒。
現(xiàn)代人總以為《聊齋志異》的一夜情故事講得最好,其實唐代的此類故事也不差,張薦的《郭翰》就是唐代志怪小說中的名篇。太原人郭翰,一個孤獨的才子,夏夜獨臥庭中,有少女冉冉自空下,“明艷絕代,光彩溢目,衣玄綃之衣,曳霜羅之帔,戴翠翹鳳凰之冠,躡瓊文九章之履。侍女二人皆有殊色?!蹦巧倥軆?yōu)雅地對郭翰說:“吾天上織女也,久無主對,而佳期阻曠,幽態(tài)盈懷,上帝賜命游人間,仰慕清風,愿托神契。”于是與郭翰攜手共臥,天亮則辭去,自后夜夜皆來。郭翰戲問:“牛郎何在?哪敢獨行?”回答說:“陰陽變化,關渠何事!且河漢隔絕,無可復知,縱復知之,不足為慮?!备静话雅@僧敾厥?。七夕前后幾天,織女去牛郎那邊應付了一下,其余時間都待在郭翰這兒。如此一年,突然有一天,織女涕淚交加,稱“帝命有程,便可永訣”。然后履空而去。故事末尾強調(diào)說:“是年,太史奏:織女星無光?!蹦鞘且驗榭椗请x開天庭到人間消遣來了。
在杜光庭的《姚氏三子》中,織女還曾和婺女、須女一道,在一位“夫人”的授意下,分別嫁給姚氏三子,并對他們進行了神奇的智能培訓,計劃幫助他們“長生度世,位極人臣”,條件只是“慎勿泄露,縱加楚撻,亦勿言之”??墒?,姚氏三子沒有很好地保守秘密,于是夫人恨鐵不成鋼,給姚氏三子喝了一種湯,使三子“昏頑如舊,一無所知”。接著,夫人又帶著織女等人去了“河東張嘉真家”,張家后人因此“將相三代”。
自漢至唐的筆記小說中,人神戀故事極為普遍。許多女神女仙都是風流文人的戀愛對象,織女當然也不例外。也許這些文人對神靈多少還有些忌憚,不敢明目張膽地調(diào)戲女神,因而需假天帝之命以行淫。織女嫁牛郎,是“天帝許嫁”;配董永,是“天帝令”;就郭翰,是“上帝賜命”;婚姚氏三子,則是接受“夫人指使”。所以可憐的織女在《賣身記》中這樣唱道:“玉皇啊,玉皇!你好坑陷殺人。既教我下凡,何須要我歸天?既教我歸天,何須要我下凡?”
倒是臺灣大學洪淑苓教授在其《牛郎織女研究》中,為織女的“不貞”找了一個好借口。她認為“董永實是天上的牽牛星,轉(zhuǎn)變?yōu)榈厣系呐@傻囊粋€轉(zhuǎn)折關鍵”。按照這個思路,董永等人其實只是牛郎的一系列化身而已。千變?nèi)f化,終歸還是牛郎和織女,因此,織女的每一次再婚,都可視為牛郎織女的一次變相度蜜月。
江浙一帶至今還盛行一種“三生三世苦夫妻”的說法,很可以用來支持洪淑苓的觀點。這一說法把牛郎織女當成故事原點,傳說牛郎星和織女星原來都是王母娘娘身邊的近侍,兩人日久生情,被王母娘娘察覺,罰到人間受苦。第一次他們轉(zhuǎn)世為萬喜良和孟姜女,第二次轉(zhuǎn)世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第三次轉(zhuǎn)世為許仙和白素貞。這一轉(zhuǎn)世說繼續(xù)敷衍,后來又有了“七生七世說”,另外幾世的故事名氣不大,略去不表。
《民俗周刊》十八期曾載錄了一個二十世紀初的牛郎織女故事,開篇即聲明:“相傳牛郎的名字叫做山伯,織女叫做英臺。”故事說牛郎織女是梁山伯、祝英臺死后升天變成的。玉皇大帝很同情他們的遭遇,許他們七晝七夜相會一次,不料他們沒聽清楚,以為是七月初七夜相會一次,這樣,一年就只有一次機會了。
其實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張華《博物志》:“舊說天河與海通”,于是,有人備好干糧,從海上乘浮槎而往,大約走了二十幾天,茫茫忽忽,不分晝夜,來到一處,有城廓、有屋舍,“遙望室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睜颗U唧@問:“何由至此?”乘槎者反問“此是何處?”牽牛者沒讓他上岸,叫他回去問四川的嚴君平。乘槎者回來后找到嚴君平,這才得知自己劃到了天河邊的“牽牛宿”。
乘槎者故事中,值得注意的是“室中多織婦”的“多”字。由此理解,織女并不是一位婦女的專名,而是多個婦女的通名。如此看來,天帝確實有足夠的人力資源讓眾多織女挨個下凡去執(zhí)行一些特別任務。
“多織婦”的說法可以從許多文獻,甚至從當代流行的牛郎織女故事中找到旁證。下面我們先查一查織女的家庭出身,再看看織女在天庭主管哪些職能部門,這樣也許會有助于我們對“多織婦”的理解。
最權威的記載當然是《史記·天官書》和《漢書·天文志》,兩書均稱織女為“天女孫也”。這句話可以有多種理解,可以是“天女的孫”,也可以是“天的女孫”。參照唐代司馬貞《索隱》:“織女,天孫也?!碧拼堕_元占經(jīng)》:“杜預曰:星占之織女,處女也,天孫女也。”可知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卻獨樹一幟,把織女理解為“天帝外孫”。
與司馬貞同時的張守節(jié)《正義》卻說:“織女三星,在河北天紀東,天女也,主果絲帛珍寶。”宋代裴引《荊州占》:“織女,一名天女,天子女也?!薄逗鬂h書》:“織女,天之真女,流星出之,女主憂?!薄稌x書》:“織女三星,在天紀東端,天女也,主瓜絲帛珍寶?!比绱苏f來,織女是天帝的女兒,主要分管瓜絲帛珍寶等后勤工作。
關于織女在天庭的工作安排,還有其他幾種說法。如《開元占經(jīng)》:“郗萌曰:織女一名東橋。”聯(lián)系到牽牛的職務“天關”就是天上某一關口的守關小將,我們知道“東橋”就是天橋東邊的一名管理人員。至于具體負責收過橋費呢,還是橋梁維修呢,或者別的什么呢,今天已經(jīng)很難考證了。如果天橋就是指鵲橋的話,那么織女就是管理喜鵲搭橋的,這樣,牛郎織女七月七的鵲橋會,就有以權謀私的嫌疑了。該書又稱“巫咸曰:織女,天水官也”。范寧認為這句話點明了織女是“漢濱女神”,也有人直接把她稱為“天河水神”,也即管理天河河道的水利官員。
《荊楚歲時記》是最早提到織女芳名的:“《佐助期》云:織女,神名收陰。”收陰是不是與東橋一樣,也是個職務名稱,猶如“處長”、“科長”,不得而知,但從“牽牛不與織女星直者,天下陰陽不和”一句看來,收陰也不像本名。
在近現(xiàn)代搜集的民間文學中,織女的身世一樣讓人眼花繚亂。清末的湖南挽歌說織女姓張,叫“張七姐”,上海董永寶卷更是明確點出了織女名叫“芝云仙姑”,現(xiàn)在的西安市斗門鎮(zhèn)還有人說織女“名叫玫芝”。二○○六年,山東大學葉濤教授帶著幾位研究生,對山東沂源縣牛郎官莊做了一次地毯式的故事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光在這一個村莊,就有五種以上的說法:“a.王母娘娘的外甥女或?qū)O女;b.王母娘娘的三女兒;c.王母娘娘的七女兒;d.王母娘娘的九女兒;e.王母娘娘的小女兒(小女兒可能是七女兒,也可能是九女兒)。”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天仙配》講的是七仙女和董永,《天河配》講的是老九和牛郎?!?/p>
更有趣的是,許多地方都傳說牛郎名叫孫守義,牛郎官莊許多老人堅定地認為牛郎就是自己祖先,名字就叫孫守義,本村人。如果我們聯(lián)系到張振犁在河南魯山縣的調(diào)查,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魯山有一種說法,“牛郎叫孫如意,就是當?shù)貙O莊人,這一帶還有牛郎洞和九女潭(九仙女洗澡的地方)等遺跡”。
如果我們愿意采納《博物志》“多織婦”的說法,這個問題就很好理解了:在織女集團中,有些是天帝的女兒,有些是天帝的孫女,有些是天帝的外孫,還有些是王母娘娘的外甥女。如果天帝與王母娘娘是一家的話,那么他們光女兒就有七到九個不等;如果他們不是一家的話,兩家女兒合起來可以湊齊十八女羅漢??傊?,天帝家族對天庭的紡織、珍寶行業(yè)實行了壟斷經(jīng)營。
牛郎也好,織女也好,本來就是由人虛構出來的,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本來面目”,你可以這樣理解,他可以那樣理解。前人的理解叫做“記錄”,后人的理解叫做“考證”。古人是人,今人也是人,古人編出了這么些故事,今人當然可以接著編。你愛怎么編,你就怎么編,每個人都有權編一個屬于自己的織女故事,今晚你就可以試試“伏枕以求寐,通夢而交神”,明早把它記錄下來,留給后人去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