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簡敘中國制度經濟學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 將西方制度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我國經濟發(fā)展具體實踐相結合。分析了中國制度經濟學產生和發(fā)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礎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制度經濟學 形成與發(fā)展 中國
制度經濟學是把經濟制度作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經濟學分支,它研究制度對于經濟發(fā)展的影響,也研究經濟的發(fā)展如何影響制度的演變。制度經濟學派是早期制度主義和新制度主義的總稱。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資本主義最后形成和發(fā)展的時期, 制度經濟學派開始形成,這期間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凡勃倫。凡勃倫采用整體和演進的方法,對經濟學和社會學進行了制度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加爾布雷思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派登上了學術舞臺,他承襲了以凡勃倫為代表的舊制度經濟學派的傳統,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上發(fā)展了制度經濟學。隨后發(fā)展的以科斯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派既有別于舊的制度經濟學,又有別于加爾布雷思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這一學派運用新古典經濟學的邏輯和方法去分析制度的構成和運行,并發(fā)現這些制度在經濟體系運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我國制度經濟學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分析
我國早期制度經濟學的萌芽起于改革開放以前。當時我國經濟學的教學研究機構都是官方機構和公立學校;其理論研究隊伍由官方研究機構中的專職研究人員,以及大專院校中的教師等構成,其研究經費都來自國家財政撥款;其任務是接受政府委托的研究課題,解釋政府政策和官方的意識形態(tài),這種研究由于受到一些限制,取得的成果有時比較難與實際經濟現象掛鉤。
改革開放以后,這一研究現象有所改變。我國大學的經濟學課堂上開始出現了除《資本論》之后的其他經濟學理論,當然也包括了西方制度經濟學派的理論,同時,在中國社科院,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國家體改委等機構中也陸續(xù)開始了對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各種分支的研究。并且在此時,經濟研究活動開始從官方進入民間,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993年成立的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和1995年成立的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這些機構對我國的經濟改革和制度變遷的思考和分析,逐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制度經濟學派。
也就是在這個階段,我國的經濟學者們開始運用制度經濟學,以及新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對中國的制度變遷問題進行研究。這其中較著名的研究成果有林毅夫先生的《關于制度變遷的理論:誘致性創(chuàng)新與強制性變遷》,張維迎的《企業(yè)的企業(yè)家——契約理論》,張軍的《特權與優(yōu)惠的經濟分析》,汪丁丁的《經濟發(fā)展與制度創(chuàng)新》等。這些研究已經不再是簡單地對西方制度經濟學研究進行簡單的模仿,而是對西方制度經濟理論進行了批判性繼承,并且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從不同角度提出了適合中國經濟發(fā)展實際的思路。
我國的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為制度經濟學派引入中國提供了堅強的經濟基礎,同時,中國的改革開放中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出現的問題也需要在理論上進這一步總結。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到股份制改革和拍賣,中國的經濟體制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傳統經濟理論很難解釋所有的這些經濟現象,但是,制度經濟學的產權理論,交易成本理論,經濟組織理論等對中國經濟的演化卻有較強的說服力,因此,新制度經濟學被一些經濟學者引入中國后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在經濟學界形成了制度經濟學研究中心,并取得了一批制度經濟學研究成果。
二、中國制度經濟學的形成和發(fā)展原因分析
從制度經濟學在我國萌芽和形成,到現在已經被廣泛研究,并促進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存在著一些客觀上的原因。
首先,我們經濟快速發(fā)展取得成果,以及經驗本身就是制度經濟學研究的良好經驗素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經歷了一場世界歷史上罕見的偉大的制度變遷和社會轉型,并由此引致了持續(xù)的高速經濟增長。經濟發(fā)展成為了當代中國的主題。中國經濟要持續(xù)、快速、健康地發(fā)展,就必須實現國家的工業(yè)化和生產的市場化、社會化。這種變化過程中所碰到的交易成本問題,產權問題正是制度經濟學的研究重點。
其次,制度經濟學獨特的研究視角為它在我國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我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舉世矚目,但是在國際學術界還有一些爭議,因為西方主流經濟學觀點認為經濟發(fā)展是以經濟自由和私有制為前提的,而我國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前提下卻能取得經濟的快速增長,這是古典經濟學所不能解釋的,但是制度經濟學將價值觀念,文化傳統等引入制度變遷模型,為解釋中國的經濟增長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再次,我國政治改革的深化,以及學術研究的規(guī)范化,日漸形成了一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寬松經濟研究環(huán)境,這是制度經濟學研究在我國能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有利的外部條件,我國經濟學者可以公正自由地研究,從而能夠獲得更加有效的研究成果,推動經濟科學在我國的健康發(fā)展。
此外,制度經濟學引入中國以后,經過官方及民間經濟學家,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已經取得了較豐富的研究成果,并且由于不斷地有年輕學者加入,使得中國的制度經濟學研究有了持續(xù)的儲備力量。
總之,制度經濟學在經濟分析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以及它對現實經濟問題的強有力的解釋力,使得其能夠被經濟學者用來支持和解釋他們的社會制度改革方案。結合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現狀和制度經濟學在我國發(fā)展的軌跡,我們可以預見在與我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前提下,我國的制度經濟學研究有可能能夠取得世界公認的研究成果,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科學研究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周業(yè)安:中國制度變遷的演進論解釋[J].經濟研究,2000,(05)
[2]崔巍:制度經濟學派的揚棄、理論再造與中國適用[J].東南大學學報,2007, 02
[3]羅納德.科斯:企業(yè).市場與法律[M].中譯本.上海三聯書店,199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