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綠碧綠的野草,
火紅火紅的山花,
湛藍的湖水邊,
跑過去一匹白馬……
只因為有了色彩,
生活才象一幅圖畫,
我們的眼睛才感到舒適,
象一股清泉流過炎夏。
假如沒有顏色,
世界該多么可怕,
就象走進玻璃店,
無色的墻,覆蓋透明的瓦。
就象走進水晶宮,
無色的水,無色的魚,無色的蝦。
就象走進北極圈,
冰雕的人,冰雕的馬,冰雕的花……
如果你不相信,
就請用清水在玻璃上畫畫,
看你畫的鳥兒飛到哪里去了,
水一干,也就不見了畫下的青蛙!
最偉大的畫家是太陽老人,
他的光線真是千變?nèi)f化,
赤、橙、黃、綠、青、藍、紫,
是他把色彩發(fā)給了大家。
基本顏色雖然只有三種,
紅、黃、藍卻能構(gòu)成豐富多彩的圖畫。
誰能把顏色搭配得和諧,
人們就會說:啊,了不起的畫家!
這是雷抒雁的一首名為《如果沒有顏色》的詩,詩中有許多描繪顏色的詞語。的確,顏色是組成世界的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沒有顏色也就構(gòu)不成整個世界。漢語顏色詞非常豐富,數(shù)量很多,根據(jù)性質(zhì)可以分為兩大類:基本顏色詞和實物顏色詞。
基本顏色詞是指本身就能用來表示事物顏色的詞,如:紅,黃,藍;紫紅,灰白;大紅,鮮綠,淺藍等。實物顏色詞是指利用實物的顏色來表示顏色的詞,主要有下列幾類:金色,銀色,橙色;草綠,天藍,玫瑰紅;銀白色,天藍色,金黃色,草綠色等。
一、顏色詞的表達效果
顏色詞代表顏色,運用得恰當,可以使語言生動形象,給人以色彩的形象感,增加表達效果。
(一)作為感官詞之一的顏色詞,能給讀者以視覺刺激,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如:
(1)過了高麗界,海水竟似湖光,藍極綠極,凝成一片。斜陽的金光,長蛇般自天邊直接到欄旁人立處,上自蒼穹,下至船前的水,自淺紅至于深翠,幻成幾十色,一層層,一片片的漾開了來。(冰心《寄小讀者》)
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水色、陽光,以及陽光下的海水,通過一系列的顏色詞,加以精湛的描述,形象地再現(xiàn)于讀者面前,猶如身臨其境。
(二)用顏色詞寫景,渲染環(huán)境氣氛,使景物生動形象地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如:
(2)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著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里,便彌滿了青白的光。(魯迅《藥》)
這段描寫只用了“青白”一詞,這個顏色詞造成的陰冷氣氛,剛好與華老栓當時清冷的心境相吻合,從這畫龍點睛的一筆,可以看到魯迅運用詞語的功力。
(三)用顏色詞描寫人物,使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清晰地出現(xiàn)在讀者腦海里。如:
(3)他長著一副微黑透紅的臉堂,稍高的個兒,站在那兒,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紅高粱那樣淳樸可愛?!保ㄎ何 墩l是最可愛的人》)
這個名叫馬玉祥的志愿軍戰(zhàn)士,經(jīng)魏巍形象地描寫,其淳樸壯實的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某些顏色詞的感情色彩便于作者抒發(fā)感情,表達對所述說或描寫的人或物的態(tài)度和看法。如:
(4)慘黃的太陽在窗前弄影,遠遠地微風吹來了渾濁的市聲。(茅盾《子夜》)
二、顏色詞反映的古代社會的等級制度和哲學思想
語言與社會文化心理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罢Z言的詞匯多多少少忠實地反映出它所服務(wù)的文化,從這種意義上說,語言史和文化史沿著平行的路線前進?!币虼?,沿著歷史在語言中留下的足跡去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和社會的面貌是十分可靠的。
(一)五色與陰陽五行學說
古代把色彩分為兩種,即正色和間色。青、赤、黃、白、黑五色是正色;綠、紅、碧、紫、騮黃(流黃)五色是間色。根據(jù)五行說,正色是事物相生、相互促進產(chǎn)生的,間色是事物相克、相互排斥產(chǎn)生的。
陰陽五行說的正色和間色的觀念,使代表正色和間色的顏色詞還產(chǎn)生了貴和賤、尊和卑、正統(tǒng)和非正統(tǒng)的象征意義。如:
(5)“綠兮衣兮,綠衣黃里……綠兮衣兮,綠衣黃裳?!保ā对娊?jīng)》)
宋朱熹注:“間色賤而以為衣,正色貴而以為里,言皆失其所也?!薄包S”“綠”這兩個顏色詞,不是用來描寫衣、裳的色彩,而是象征貴賤上下的正別。
(二)顏色詞與服色(飾)
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顏色詞真實記錄了封建社會政治結(jié)構(gòu)的組合。從這幅社會圖景,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社會等級制度和社會文化心理的投影。
1.黃色——帝王之色
按陰陽五行學說,黃帝是統(tǒng)治東、南、西、北四方的最高統(tǒng)治者,處在中央(金、木、水、火、土中的“土”),“黃”是土地的顏色,故稱黃帝。黃帝之所以尊色為黃,是因為:“黃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萬世不易?!秉S色在封建社會中是尊色,有崇高、尊嚴、輝煌的意義。“天子”是最高統(tǒng)治者,因此,黃色也成了古老中國的象征。
2.朱紫青綠——官階之色
《釋名·釋采帛》曰:“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紫是間色,故有惡色的貶義。但在同一時期,“紫”色是君服的顏色,有著高貴的意義。唐李善注《文選》曰:“昔紫衣賤服,猶化齊風?!敝傅氖腔腹浦估习傩辗系墓适?,可見紫色的貴重。
“青”“綠”色是中下層官吏服飾的標志,象征地位卑微。唐制:六品、七品以綠,八品九品以青。明制:五品至七品青(淡藍)袍,八品九品綠袍。
青、綠表低微,隨著服飾制度的消失,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銷聲匿跡,而“紫”的高貴意義卻留下了痕跡。今人形容寵顯者稱為“紅”(紅人),寵顯之極的稱為“紅”得發(fā)“紫”。
3.白衣——平民之色
古代平民的衣服不能施采,故稱平民為“白衣”,后世稱“布衣”。古漢語里“白丁”“白身”“白屋”,這些詞中的語素“白”都與“白衣”的詞義有關(guān)。沒有功名的人稱“白丁”“白身”,他們住的屋子叫“白屋”。
4.赭色——囚犯五色
荀子《正論》:“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殺,赭衣而不純?!濒饕率撬雷锏南笳鳎髞眙饕鲁闪艘话愕那舴?,故罪人亦稱“赭衣”。
5.黑色——神秘之色
黑色用于服飾,曾經(jīng)有相當?shù)牡匚??!对娊?jīng)·緇衣》是對緇衣的贊美,緇衣是當時卿大夫的朝服。秦色尚黑。西漢,黑色的袍服是帝服,官員的朝服。然而服飾中,“黑”的高貴意義并沒有對詞義產(chǎn)生影響。自古至今,“黑”的象征義用于貶義。如:“變白以黑兮,倒上為下?!保ā毒耪隆焉场罚妒酚洝吩疲骸扒鼗矢裨击羰??!崩钌谱ⅲ骸镑羰?,黑頭無知?!贬屃x中鮮明的階級立場,使“黑”的意義與賤民、愚民聯(lián)系起來。
總之,顏色詞的孳生和發(fā)展與政治經(jīng)濟、科學技術(shù)、社會文化的進步有密切的關(guān)系。色彩工藝的進步,從單色向多色的發(fā)展過程,也是顏色詞從單音節(jié)向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發(fā)展的過程。社會文化、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又促進了漢語詞匯的豐富、繁榮。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對表現(xiàn)色彩的這一小小的詞族有了一定的認識。而語言是豐富多彩的,對其他類詞語,我們也可以進行由淺入深地分析。在豐富、發(fā)展語言的同時,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唐振華.符號學與“顏色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運用[J].深圳大學學報,2007,(6).
[2]阮顯忠.顏色詞及其修辭作用[A].語言學論文集[C].南華理工大學,1997.
[3]薩丕爾著,陸卓元譯.語言論[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0.
[4]劉云泉.色彩詞與社會文化心理[A].語言.社會.文化.色彩[C].語文出版社,1988.
[5][漢]班 固.白虎通義[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6][梁]蕭 統(tǒng).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難舍,1992.
[7]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黃圣嬰,安徽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