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漢語中都存在接應代詞。本文從句法的角度對英漢語接應代詞進行了比較分析,討論了它們的共性與差異,認為英漢語接應代詞都具有接應代詞的典型特征,但作為兩種不同語系的語言,英漢語接應代詞在具體使用中又有各自的特征。
關(guān)鍵詞:英語接應代詞 漢語接應代詞
接應代詞(resumptive pronoun)是指在句中必須受到約束的代詞性成分,以英語為例,如(1)中斜體字所示(James McCloskey,2006):
(1)a.There are guests who I am curious about what they are going to say.
b.The only one we could see her figure was Number Two.
英漢語中都存在接應代詞這一類詞語。英語中對接應代詞現(xiàn)象有著較為深入的研究,主要涉及到接應代詞的歸屬生成、句法特點等方面。漢語接應代詞的研究近年來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接應代詞在如希伯來語等語言中都有特定的詞形,但是英漢接應代詞在詞形上都沒有特殊標記,和普通代詞無區(qū)別,如例(1)斜體字所示。但是接應代詞和普通代詞是有區(qū)別的①,最重要的區(qū)別在于接應代詞在句中必須受到約束,而普通代詞在句中不一定受約束,可以有自由解讀,如:
(2)a.Keni thinks that Gary hates himi/j.
b.張三i認為李四恨他i/j。
(2)句a、b中的代詞“him”和“他”為普通代詞,因為它們在句中既可分別受到主語“ken”和“張三”的約束,也可他指。
通過對漢語進行的觀察和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漢英接應代詞有一些共同之處,但兩種語言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對兩種語言的對比研究可以加深我們對英漢接應代詞的認識,加強對英漢接應代詞的理論分析。
一、英漢接應代詞的相同特征
熊仲儒(2003)認為在下列例句中存在著接應代詞現(xiàn)象:
(3) a.那個人我以前見過他嗎?
b.張三我送他一本書。
句a、b中的接應代詞“他”必須分別受到“那個人”和“張三”的語義約束,不能有自由解讀,否則句子將會不合語法。英語接應代詞和漢語接應代詞一樣必須受到句中成分的約束,如例⑴a中,接應代詞“they”必須受到“guests”的語義約束。
英漢語接應代詞在使用上也有相似的制約條件,顧剛(2006)發(fā)現(xiàn)接應代詞不能被全稱量詞算子非A約束,例如:
(4)a.Every mani that Rina likes_/*himi /*themi
b.馬麗喜歡──i / *他i /*他們i 的每個男人i 。
他同時指出⑷b不合語法并非由于“每個人”在數(shù)量配合上與“他”或“他們”有矛盾,而是由于接應代詞的內(nèi)在特征所致,本文認為⑷a不合語法也是由于接應代詞的內(nèi)在特征所致。正是該特征致使英漢語接應代詞有相似的表現(xiàn)。
且英漢語接應代詞在介詞賓語位置上時都不能受到全稱量詞算子的約束,如例⑸所示:
(5)a.妹妹和*她/*──i打過球的每個女孩i。
b.Every student that the teacher worries about ──i/*himi.
Sells(1984)指出判斷一個代詞是否屬于接應代詞,關(guān)鍵在于看它是否受算子的約束,如下例:
(6)a.Johni, I don’t like himi.
b.Johni, [CP OPi[IP I don’t like himi]].
如⑹b表示,代詞受到算子的非A約束,所以本文認為句中him為接應代詞,也即英語接應代詞可以受到算子的非A約束。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漢語接應代詞也有類似的表現(xiàn),如:
(7)a.這個孩子i,我也疼他i。
b.這個孩子i,[CP OPi [IP 我也疼他i]]。
英語接應代詞和漢語接應代詞一樣都可以在主語位置上使用,如例⑻所示:
(8)a.They’re the kind of peoplei that you never know who theyi might insult.
b.你以為他i一直在教英語的那個老師i。
二、英漢接應代詞的不同特征
英漢語接應代詞雖然都可以在主語位置上使用,但在具體使用中又有所區(qū)別。漢語對在主語位置上使用接應代詞沒有限制,而英語接應代詞一般在緊鄰WH-短語后的從句主語位置上使用,如例⑼所示(例⑻a在此重復為⑼a):
(9)a.They’re the kind of peoplei that you never know who theyi might insult.
b.The studenti that ──i/*shei does well in sports.
c.──i/他i很會作家務的那個男人i。
d.你以為她i喜歡運動的那個女孩i。
當接應代詞用在定語從句中時,英語中禁止它出現(xiàn)在直接賓語位置上,但允許出現(xiàn)空位。而漢語中允許接應代詞充當直接賓語,也可以出現(xiàn)空位。
(10)a.The girli that John hates ──i/*heri.
b.好多女孩都期待見到──i/他i的那個明星i。
并且當用在如:“派”“讓”等被動類動詞后面時,接應代詞不可省略,例如:
c.我派他i/*──i代表我們的那個人i。
d.你讓他i/*──i騙了的那個人i。
當所屬名詞短語(possessive NP)用在直接賓語位置上時,接應代詞也不可省略,例如:
e.張三拿了他i/*──i帽子的那個人i。
漢語接應代詞在介詞賓語位置時,必須以顯性的形式出現(xiàn),而英語接應代詞的情況卻恰好相反,即必須以空位的形式出現(xiàn),如下例:
(11)a.妹妹和她i/*──i打過球的那個女孩。
b.我向他i/*──i要地址的那個人i。
c.the girl that he speak with ──i/* heri.
另外,和英語接應代詞不同的是當漢語接應代詞用在利己動詞如吃、喝、贏等或利他動詞如教、遞、賣等詞的間接賓語位置上時,不允許以空位的形式出現(xiàn),如:
(12) a 我喝了他i/*──i兩杯果汁的那個人i。
b 我教他i/*──i中文的那個學生i。
c the girl whom John gave a book to ──i/* heri
此外,與英語接應代詞不同的是,漢語接應代詞可以出現(xiàn)在被動句中②。吳庚堂(1999)在《“被”字句的特征與轉(zhuǎn)換》一文中指出被動句中的接應代詞是移至主語位置的NP的附庸,接應代詞的格與論旨角色完全依賴于移位NP。吳庚堂(2000)發(fā)現(xiàn)例(13)句a、b的區(qū)別即當“被”字后面的名詞沒有被省略時,提取所形成的語跡t可填入代詞,而且當語跡填上代詞后,“被”字后面的名詞不能省略。他假設接應代詞的加入操作由copy(復制)完成,提出用多次選擇N(cyclic application to Num)的方法來解決。
(13)a.小李i被小張打了他i一拳。
b.*小李i被打了他i一拳。
熊仲儒(2003)認為例(14)中存在接應代詞現(xiàn)象,指出長“被”字句與短“被”字句的區(qū)別在于主動詞的域外論元的語音形式的實現(xiàn)方式不同。有顯性語音形式時可留顯性語跡(接應代詞),為隱形語音形式時則留隱性語跡。
(14)張三i被李四打了他i一下。
我們發(fā)現(xiàn)被動句中的接應代詞后的數(shù)量短語或副詞不能省略,否則句子不合語法。如:
(15)*張三i被李四打了他i。
三、結(jié)語
本文比較分析了英漢語接應代詞的句法特征,認為它們都具有接應代詞的典型特征,如都是在句中必須受到約束的代詞性成分,都可用于定語從句等。但作為兩種不同語系的語言,英漢語接應代詞在具體使用中又有所區(qū)別,如漢語接應代詞在主語位置上使用沒有限制,而英語接應代詞一般在緊鄰WH-短語后的從句主語位置上使用;漢語接應代詞還可以出現(xiàn)在被動句中而英語接應代詞不行等。英漢語接應代詞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征,它們的差異體現(xiàn)了這兩種語言的語言屬性和語法規(guī)則。
注釋:
①James McCloskey(2002)認為接應代詞與普通代詞相同,兩者沒有句法特征上的區(qū)別。
②許多人懷疑帶接應代詞的“被”字句在實際語料中出現(xiàn)的可能性。當代語言學中基于語料庫的分析方法越來越重要,但從理論上要解決最大可能性的角度看,它又是不充分的。生成語法研究一些平時很少使用的句子,是想觀察語法上最大的潛在可能性。同時,還可能憑語感編造一些錯誤的句子,以此來研究反面的可能性,從而獲得對句子結(jié)構(gòu)規(guī)律的全面了解。
參考文獻:
[1]Aoun, Joseph, Lina Choueiri, and Norbert Horstein.
Resumption, movement and derivational economy [J].Linguistic Inquiry,2001,(32).
[2]McCloskey, James. Resumption, Successive Cyclicity,
and the Locality of Operations. In Samuel David Epstein and T.Daniel Seeley (eds.), Derivation and Explanation in the Minimalist Program[M]Oxford: Blackwell, 2002.
[3]Sells, Peter.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Resumptive
Pronouns [D].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1984
[4]顧 剛.接應代詞的句法分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5).
[5]宋紅梅.從英漢對比的角度看漢語中有無接應代詞[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6,(5).
[6]熊仲儒.漢語被動句句法結(jié)構(gòu)分析[J].當代語言學,2003,(3).
[7]徐烈炯.生成語法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8.
[8]溫賓利.當代句法學導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9]吳庚堂.“被”字句的特征與轉(zhuǎn)換[J].當代語言學,1999,(4).
[10]吳庚堂.漢語被動式與動詞被動化[J].現(xiàn)代外語,2000,(3).
(黎小榮,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