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贛南客家方言中的委婉語利用比喻、借代、反語等修辭手段,廣泛運用于社會生活中需要避諱、求雅的場合,以實現(xiàn)避諱和禮貌功能。
關(guān)鍵詞:客家方言 委婉語 手段 功能
委婉語是一種用來代替某些粗魯、不禮貌、生硬或令人不悅的詞語的委婉、迂回的修辭方式或措辭方式,或用來表述某些被禁忌的詞和詞組。“委婉語實質(zhì)上是禁忌語的變體。”(郭熙 2004)人們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總是希望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意思,或了解自己的意愿,從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梢哉f,委婉語就是以人們心理上愿意接受的語言或語言表達方式,代替那些直白的、令人難以接受的語言或語言表達方式。委婉語是語言使用中人們協(xié)調(diào)人際關(guān)系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人類語言中一種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更是一種社會語言現(xiàn)象。
本文擬對贛南客家方言中的委婉語進行類型、構(gòu)成和功能等方面的分析。文中遇到一些寫不出本字的就用同音字代替;如無相應(yīng)的同音字,就采用文獻中約定俗成的寫法,用方框“□”代替,并在“□”后注音。聲調(diào)調(diào)值用一律數(shù)字標在右上角。
一、委婉語的運用范圍
委婉語運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其它詞來替換那些過分直露、引人反感、令人不快的詞語,使言語更得體,交際更順利。客家方言委婉語運用的領(lǐng)域有:
(一)死亡、殯葬
令人恐懼而諱言之事莫過于死亡,客家話中關(guān)于死亡的委婉語很多:泛稱“不在了”,老人死亡用“歸”“歸家”“過了”“老了”等;小孩夭折說成“沒帶到”“沒養(yǎng)大”;關(guān)于殯葬:喪事叫做“□vE44(壞的、不好的)事”,報喪婉稱為“報生”,棺材叫“壽柜”,“上山”意指出殯,冥幣改稱“花邊”, 用“地”或“風水”代指墓地。
(二)性愛生育、身體器官、分泌排泄、生理機能等
稱婦女的喜酸、辣、嘔吐等妊娠反應(yīng)為“病肚”,生小孩為“放落”;用“下身”代指女性性器;大便稱為“大肥”,解大、小便稱為“放松”,用“走跑步”喻指腹瀉;用“做大人”婉指女性月經(jīng)初潮。
(三)動物性征、交配
母豬發(fā)情稱“(豬婆)走路”,狗交配叫做“打欄”,而雞、鴨交配叫做“蓋公”。
(四)日常生產(chǎn)生活
宰殺家禽家畜不稱“殺”,而稱“放”;中藥稱為“涼茶”,相應(yīng)地把抓中藥、煮中藥、服中藥叫做“撿涼茶”“煎涼茶”“吃涼茶”;油炸食品口感脆不叫“酥” ,而叫“贏”;雞蛋煮破稱“笑”;用“吃米”指“吃飯”;雞鴨屁股叫“尾椎”;欠賬、算賬分別稱為“欠數(shù)”“念數(shù)”;商店倒閉稱為“關(guān)張”;甚至因松樹的“松”與方言中的“窮”同音而改稱“富貴樹”。
(五)疾病、傷殘、身體缺陷
生病代而言之“唔舒服”,瞎、聾分別叫做“眼蒙”“耳背”。
(六)不良行為、現(xiàn)象
稱人愛占便宜為“識物”,稱已婚男性與人通奸為“帶伙計”,相應(yīng)的女性行為為“帶契哥”。
二、委婉語的構(gòu)成手段
郭熙(2004)認為“委婉語主要采用同義、近義、反義、比喻義、指代義等手法”,這是從語義角度而言的??图曳窖晕裾Z主要由語音、詞匯、修辭等手段構(gòu)成。
(一)語音手段
1.避音
常用的語音手段是避音,就是故意避開觸犯禁忌或令人不快的字眼。上文有關(guān)油炸食品口感脆的“贏”的說法,是為了避開“酥”(該方言中與“輸”同音);吃飯叫“吃米”并不是真指,而是為了避開“飯”(音同“犯”近“翻”)。此外,行船擺渡極力避說芹菜,因在方言中“芹”與“沉”同音;甚至與漁夫、擺渡人這類人群用餐時湯匙也極忌反放,因為這樣很像船翻的樣子。
2.減音
另一種語音手段是減音,如把墓地稱為“地”,意在省去“墓”這一駭人的字眼。
(二)詞匯手段
詞匯手段可采用詞語替換、使用模糊語等手段來達到委婉地表達一些禁忌事物和現(xiàn)象的目的。
1.詞語替換
詞語替換是委婉語的主要手段之一,用溫和典雅的詞語代替駭人聽聞或令人不悅的字眼是委婉語使用最為便捷、經(jīng)濟的途徑。上文列舉的委婉語很多是采用這一手段的,如“放”代指殺家禽家畜,“壽柜”代指棺材,“欠數(shù)”代稱欠賬等。
2.使用模糊詞語
使用模糊詞語不僅是語言表達中所不可缺少的,而且有時是語言美的標志之一,是藝術(shù)語言的特征之一。利用原詞的上位詞、擴大指代范圍或者用高度抽象的詞都可以達到委婉的目的。上文提到的“不在了”“沒養(yǎng)大”“唔舒服”“識物”“下身”等都是使用了模糊詞語。
(三)修辭手段
使用某些修辭格可以轉(zhuǎn)移語義,從而達到委婉的目的。下面介紹贛南客家方言委婉語中使用的幾種主要修辭手段。
1.比喻
常用的修辭手段是比喻。使用與表達對象相似的事物、現(xiàn)象或行為來借喻不便言說的話語內(nèi)容。雞蛋被煮破稱為“笑”,就是將其裂縫比做微笑的嘴,不僅回避了客家方言中“爛”這一不吉字眼,而且更進一步反意求祥,以討口彩;再如用“放松”喻指解大小便(方言中稱“屙屎”“屙尿”)以避開不雅的詞語,同時也描繪出了解手后的輕松情態(tài);婦女生孩子稱為“放落”與此相類;“走跑步”比喻人腹瀉時的焦急情態(tài)可謂惟妙惟肖,反映了客家居民豐富的想象力。
2.借代
“對某些不便直截了當說出的事物名稱,避開這個詞語而用別的相關(guān)詞語來代替,達到委婉含蓄或回避掩飾的目的”(胡樹裕 2004)。贛南客家方言?!罢胰怂阗~”不直言這一可能令對方不悅或自己不便稱說的字眼,而用“念數(shù)”代之,達到了既解決問題又令雙方都覺得體面的效果;用“欠數(shù)”指代“欠債”與此同理?!皰旒垺痹从谮M南客家人在掃墓時將草紙散于墳堆上而掛在草叢間這一習俗,用以指代“掃墓”也是為了回避“墓”這一字眼。
3.反語
反語也是客家方言委婉語的一種修辭手段,常用于對嬰幼兒的稱贊。對于新生兒,長輩都異常珍愛,這是漢民族尊老愛幼傳統(tǒng)的體現(xiàn),但舊時認為粗生者易存活,所以忌直接稱贊小孩乖巧可愛,反而要用“□vE44敚ㄆ⑵擔啊觜iFN35”(丑)等表負面意義的詞語來丑化,都是出于趨利避害的心理以求保護小孩,這也是語言迷信的表現(xiàn)。食物吃完不能說“沒有”,否則,使人覺得晦氣,所以客家人往往用“蠻多了”寓意“沒有”,這種表達,寄托了人們豐衣足食的美好愿望,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舊時物質(zhì)生活的貧乏。
三、委婉語的功能
由于趨利避害、避俗求雅的心理需求,客家方言委婉語的功能包括避諱功能和禮貌功能。
(一)避諱功能
語言禁忌是產(chǎn)生委婉語的直接動力,主要有:
1.對崇高神圣或令人討厭的事物的禁忌
客人對先人非常崇拜,對祖墳也異常重視,以致產(chǎn)生許多婉稱,如“租公前”“風水”等,清明節(jié)掃墓說成“掛紙”或“掛醮”就是出于對祖先的語言禁忌。
2.對危險恐怖神秘事物的禁忌
上文有關(guān)死亡、殯葬以及對嬰幼兒評價的委婉語“不在了”“老了”“沒帶大”“壽柜”“□FN35”即屬此類。
3.對不潔或難以啟齒事物的禁忌,大多涉及人體器官、生理現(xiàn)象以及有關(guān)性的一切。這一類委婉語上文已詳細列舉,故不贅述。
(二)禮貌功能
委婉語在交際中還可以避免冒昧和非禮。當迫不得已要涉及令人不快的事情時,選擇委婉語來表達,既可以表明態(tài)度、避免傷害對方的感情,還能因照顧了對方的情面而獲取對方的好感和認可,這就是委婉語的禮貌功能。談及他人隱私時,一般使用溫和的、避重就輕的詞語,以顧及他人的感受,體現(xiàn)對人的尊重。如“眼蒙”“耳背”將瞎、聾的殘疾現(xiàn)實弱化,減輕了直言的刺激和傷害;用“欠數(shù)”婉言“欠賬”能使當事人覺得體面,表現(xiàn)了說話人的禮貌、寬容。
四、余論
(一)正面委婉語與反面委婉語
語言學家羅森把委婉語分為正面委婉語和反面委婉語兩類。正面委婉語的作用是膨脹與放大,使所強調(diào)的東西看起來似乎比原來更宏大更重要;反面委婉語的作用是降低與縮小,具有防衛(wèi)性質(zhì),是為抵消那種人們不愿接觸的禁忌語的影響力。反面委婉語更古老一些,是為了把那些駭人聽聞的事物的影響力減弱,或為了避免庸俗??v觀贛南客家方言的委婉語,大多源于語言禁忌,實質(zhì)上是禁忌語的變體,所以應(yīng)該歸為反面委婉語。
(二)無意識委婉語與有意識委婉語
語言作為人類社會特有的現(xiàn)象與社會有著錯綜復雜而又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委婉語同樣如此,其滿足人們心理上某種需要的功能也有著時代性,它與一般用語之間存在著轉(zhuǎn)化的可能性。
有些委婉語由來已久,人們使用頻繁并習以為常,因此感覺不到是在使用委婉語,這類委婉語被稱作無意識委婉語,如普通話中的“發(fā)展中國家”。贛南客家方言中的“地”“掛紙”“壽柜”“帶伙計”“帶契哥”等詞因為產(chǎn)生年代久遠,婉曲的功能已經(jīng)非常微弱,應(yīng)屬于無意識委婉語。有些委婉語由使用者自己“創(chuàng)造”,一般屬于有意識地使用,因而被稱作有意識委婉語。食品的“贏”、煮雞蛋的“笑”當屬此類。
委婉語層出不窮,其生命力有的可能是短暫的,有的可能流傳幾代人。有意識委婉語是鮮活的、有生命力的,但流傳時間過長則可能變得陳舊,以至于生命力不強,于是就轉(zhuǎn)化成無意識委婉語了。
參考文獻:
[1]郭 熙.中國社會語言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2]胡裕樹.現(xiàn)代漢語(重訂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鐘俊昆.贛南客家禮俗與方言中的委婉語[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9,(1).
(胡德榮,南昌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