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陜西定邊方言語音特點,主要描寫屬于定邊話范圍的紅柳溝話。第一部分描寫定邊話的聲韻調;第二部分將定邊話與綏德話進行比較,以凸顯其特點。
關鍵詞:定邊話 綏德話 語音特點
定邊縣位于陜西省西北部,榆林地區(qū)西端,東距榆林市所在地榆陽區(qū)314公里,與本省靖邊縣毗連;南距省城西安647公里,與甘肅省慶陽地區(qū)華池、環(huán)縣及本省吳旗縣為鄰;西距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
市170公里,與寧夏鹽池縣接壤;北與內蒙古自治區(qū)鄂托克前旗相連,處在陜甘寧蒙四省區(qū)的交界處。
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第五卷),靖邊話屬晉語五臺片,吳旗話屬晉語志延片,華池、環(huán)縣話屬中原官話秦隴片,鹽池話屬蘭銀官話銀吳片。但定邊話實際上處于三大方言區(qū)的過渡地帶,據(jù)觀察,其方言具有明顯的過渡特征,尤以語音的過渡性最為顯著。楊春霖《陜西方言內部分區(qū)概說》,將定邊話劃歸陜北方言區(qū)的“上面話”;張盛裕、張成材兩位先生在《陜甘寧青四省區(qū)漢語方言分區(qū)(稿)》把定邊話劃歸中原官話的秦隴片。《漢語方言大詞典》(第五卷)把定邊話劃歸中原官話的秦隴片。兩種劃分的分歧在于,前者著眼于方言區(qū)域與地理區(qū)域和行政區(qū)劃的一致性,而后者對方言的分區(qū)側重于方言本身的特點。本文認為定邊話屬于中原官話秦隴片。
《縣志》載,定邊方言總體可分為中原官話秦隴片的“秦隴”語系及以山西太原為中心的“晉語”語系兩個部分;分為四個方言區(qū):即定邊話、安邊話、南山話和外狩話。其中定邊話包括縣城(大部分居民)、賀圈、紅柳溝、鹽場堡等鄉(xiāng)鎮(zhèn)。本文以紅柳溝鎮(zhèn)人①(紅柳溝鎮(zhèn)位于縣城西南,與定邊城老住戶方言一致)調查對象,重點考察定邊話。
一、聲韻調表
(一)聲母24個,包括零聲母在內
說明:①聲母只見于“我”字;②北京話t、 t‘、聲母在定邊話中,有的讀為ts、 ts‘、s, 如“指”“遲”“使”; 有的讀為t、 t‘、,如“制”“吃”“實”。
(二)韻母37個
資支紙是
分,即有[n:]、[in:i]、[un:u]、[yn:y]四對韻母之分。定邊話中不分,實際讀音介于前后鼻音之間而靠近后鼻音;②北京話中韻母是y的,在定邊話中,韻母都是yo,如“月”“瘸”“絕”;但是定邊話中,韻母是yo 的字在北京話中,其韻母不一定都是y,如“藥”“鑰”“腳”。
(三)單字聲調4個
陰平 [21]詩梯識滴 陽平 [13]時題石笛
上聲 [42]使矢體椅 去聲 [55]是士弟試
二、 定邊話與綏德話語音比較
方言的劃分主要以語音差異為標準。綏德話是典型的晉語,為進一步了解定邊話的語音特點,把定邊話與綏德話進行比較。具體如下:
把晉語從北方話劃分出來依據(jù)的標準,是根據(jù)李榮先生提出的“山西省及其毗連地區(qū)有入聲的方言”。
(一)北方官話與中原官話均無入聲,而晉語有入聲。定邊話作為中原官話,與綏德話最大的區(qū)別是沒有入聲。綏德話中,古深臻通三攝和曾攝三等梗攝三、四等入聲字,今仍讀入聲,不分陰陽入。如:
(二)定邊話與綏德話中,北京[n:]、[in:i]、[un:u]、[yn:y]四對韻母分別合并,讀為[玁 iN uN yN],在定邊話中,這四對韻母的實際讀音介于每一對兩者之間且略靠近后者。如:
(三)北京話[an ian uan yan],綏德話[n]尾脫落,主要元音不鼻化;定邊話中[n]尾不脫落。如:
(四)綏德話詞綴“圪”發(fā)達,讀音為k[3],綏德話詞綴“圪”可作名詞、量詞、動詞、形容詞的前綴,也可嵌入詞中構成狀態(tài)形容詞。定邊話中也有表音字頭“圪”,讀音為k[21] ,數(shù)量較少。如:
(五)綏德話和定邊話都分[ts ts‘ s] 和[t t‘ ],但讀[t t‘ ]的字都比北京話少。莊組今開口字,知組二等今開口字,章組止攝三等今開口字,北京話讀[t t‘ ],綏德話和定邊話都讀[t t‘ ] 。如:
(六)北京話零聲母開口呼字,綏德話中除“啊、哎、唉、耳、二”等少數(shù)幾個字外,讀聲母[];定邊話除“我uo[42]讀聲母[]外,其余的都讀聲母[n]。如:
(七)北京話零聲母合口呼字,綏德話有聲母[v];定邊話古微母字讀[v],其余的可讀[v],也可讀零聲母合口呼。如:
(八)綏德話和定邊話中,古并定從澄崇群等全濁聲母,古平聲讀送氣清聲母,古仄聲讀不送氣清聲母。如:
(九)綏德話中有一些分音詞,所謂分音詞指某些雙音詞,就音義說很像是一個單音詞分成兩個音,前字入聲,后字[l]聲母舒聲,前字聲母拼后字韻母與單音詞的音相近。定邊話中也有分音詞,數(shù)量較少,且前字不讀入聲,后字聲母不全是[l],本文作者只發(fā)現(xiàn)了三個。如:
(十)綏德話與定邊話單字調音值差別較大。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
綏德 [213] [33][213][51][3]
定邊 [21] [13][42][55]
綜上所述,定邊話中沒有入聲,因此劃歸中原官話秦隴片是合理的。
注:
本文的發(fā)音合作人為:苗仲寶, 48歲;王秀琴, 47歲。
參考文獻:
[1]《定邊縣志》編纂委員會.定邊縣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2]復旦大學,京都外國語大學(日本). 漢語方言大詞典(第5卷)[Z].北京:中華書局,1999.
[3]邢向東(主編).西北方言與民俗研究論叢[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4]唐作藩.音韻學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5]邢向東.神木方言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2.
[6]詹伯慧.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7]侯精一.現(xiàn)代晉語的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8]吳 媛.岐山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
[9]錢曾怡.長樂話音系[J].方言,2003,(4).
[10]王軍虎.《西安方言詞典》引論[J].方言,1995,(2).
[11]張安生.寧夏鹽池方言的語音及歸屬[J].方言,1992,(2).
[12]劉育林.陜北方言略說[J].方言,1998,(4).
[13]楊春霖.陜西方言內部分區(qū)概說[J].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86,(4).
[14]張盛裕 張成材.陜甘寧青四省區(qū)漢語方言分區(qū)[J].方言,1986,(2).
(苗 麗,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