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天下一大秦雄師vs古羅馬軍團》一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回望那段兩千年前的歷史,為讀者再現了兩個文明實力分別覆蓋了東亞和地中海區(qū)域的強盛帝國。與其說它們是兩個大國,不如說他們奠定了迥然相異的東亞和歐洲文明的中心。學界公認“一統(tǒng)四?!钡那氐蹏捅蛔u為“世界帝國”的羅馬決定后來東西方文明進程與國家性格。正是秦始皇和愷撒正式奠定了東西方各有特色的專制大一統(tǒng)國家模式。
秦和羅馬,東方與西方,相隔千山萬水,大漠草原,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幾乎是難以逾越的,兩個大帝國就這樣旁若無人地演繹著自己的輝煌史實?!恰皞ゴ蟮氖挛锟傆衅湎嗨频牡胤健?。意味深長的是:秦和羅馬這兩大軍事帝國幾乎同時走上了歷史舞臺。書中寫到:“——在東方,自夏、商、周的興衰更迭,一代代薪火相傳,乃至春秋,再至戰(zhàn)國,‘中華’以其毋庸置疑的文明實力彰顯了強盛帝國的能量,其光芒覆蓋了整個東亞!秦王朝就是在文明跌宕起伏的深厚奠基之下,才挾雷霆之勢滅六國,一統(tǒng)山河,驟然崛起。——在西方,承繼了古希臘燦爛的古代文明,從地中海城邦的繁榮,到小亞細亞殖民地擴張,歷經了與馬其頓人,高盧人、薩莫奈特人等強敵的殊死決戰(zhàn),再乘亞歷山大東征之勢。羅馬帝國羽翼漸趨豐滿?!蔽拿髋c血腥、崛起與衰亡、陰謀與戰(zhàn)爭、共和與獨裁,大一統(tǒng)與集權。矛盾卻又是那么密不可分的纏繞在一起,打磨著歷史、改變著世界、影響著一代代家國社稷的興衰榮辱。
歷史的回顧,不僅僅是一種人類記憶的興趣,正如列寧曾經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笨畤@祖先的千秋功過,更要“以史為鑒,可以明興衰”,從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中汲取寶貴的國家智慧。我們繼承的不僅僅是我們的歷史,也是世界的歷史。不僅僅是中國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我們不僅僅是中國人。也不能不是世界的一分子。世界上任何一個先進的民族,都是具有一種“海納百川”的包容心態(tài)的,包容的胸襟首先是國家對國民思想文化的包容,是國民之間對相互思想文化的包容。
在這本書里,作者試圖將文明與戰(zhàn)爭、擴張與征服、法制與獨裁等諸多問題加以穿插敘述。這些問題并不是一時一代的問題,它們會貫穿于整個人類文明史的始終。借古鑒今,或者說以一種更為宏觀的眼光來看待那些已經遠離我們的王朝、帝國,是為了更好地反省當下我們所處的時代。
另一方面,在人類歷史跨入新千年之初,經過四分之一世紀的高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一。據統(tǒng)計,2008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將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總人口相當于整個歐洲的大中華勢不可擋的偉大崛起已經成為無庸爭議的事實。然而,百多年前。西方列強憑借著堅船利炮,掀起殖民狂潮,中華民族曾長期處于落后挨打,孱弱受辱的不幸境地。導致時自己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受打擊,直到現在,崇洋媚外、自輕自賤的流毒還沒有完全肅清。
“繼往”方可以“開來”。越來越多富有憂患意識的中國人意識到:有必要為年輕一代重現我們偉大民族祖先的真實歷史面貌——站在客觀的史實基礎上,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東西方古代文明的真相,從歷史源頭的對比中,以大視野、大境界來理解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地位。
正如日本思想家中江兆民曾說過:“大國人民和小國人民的區(qū)別,不是由于疆土的大小,而是由于他們的氣質、胸襟的大小。”要成就偉大的國家首先就必須有偉大的胸襟,對成功保持警惕,是推動和保持一個國家持續(xù)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大國崛起絕不僅僅是GDP的增長,更內蘊著民族的骨血中的自信和自豪,國家也是一個物質和精神的統(tǒng)一體,孱弱的靈魂不可能支撐起強大的國運。
撫今追昔,掩卷昂首,《帝國天下》幫助我們重新找到一個民族曾經失落的勇氣、信念和光榮。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鏗鏘有力。
推薦理由:本書把中國秦王朝和古羅馬帝國這兩個偉大的王朝置于同一個歷史橫斷面上,進行了一次帝國間的歷史大碰撞,是一次文明的歷險與發(fā)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