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傳統(tǒng)文化又熱了起來。禮制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那么,應該怎樣看待傳統(tǒng)禮制文化?它與普通民眾的生活有什么聯(lián)系?對民族文化的塑造又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禮不遠人——走近明清京師禮制文化》一書給我們提供了一條了解和認識傳統(tǒng)禮制文化的捷徑。
中國歷史悠久,擁有五千年文明,號稱禮儀之邦。中國古代社會既不是法治社會。也不是通常所說的人治社會,而是禮法社會,即在社會管理上,禮制與法律同時起著重要作用。在幾千年來的實踐中,禮已經(jīng)深深融入國人的血液之中。整個社會營造起了以禮為評價尺度的輿論氛圍;同時,禮又有實在內(nèi)容,在禮制面前沒有可以超越的權(quán)利,即使皇帝也不例外。明清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兩個王朝,在繼承前代禮制的同時又有所發(fā)展,進而形成獨特風格。而京師作為首善之區(qū),薈萃融合了多層次的禮制傳統(tǒng)??梢约斜憩F(xiàn)禮制文化的內(nèi)容。因此,選擇明清禮制文化作為研究和探討的對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那么,如何將禮制文化用一種恰當?shù)姆绞奖憩F(xiàn)出來,進而傳達給讀者呢?作者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其一,為全書確定了一個恰當?shù)慕庾x視角。歷史上的事情,古人的生活,很多時候并非人們憑借當下的理念所能準確體會的。作者首先提出把握明清京師文化應以情景與情理為視角。即把一個問題要放到當時的歷史場景和價值理念中進行考察。只有這樣,才能準確領悟和感受當時人們的生活與觀念,才能理解“古今價值理念之間的巨大差異,往往今人以為無足輕重的事情,到了古人眼里,就那樣迷戀珍重,讓人不可思議”。
其二,講解禮制內(nèi)容注重過程與形式的統(tǒng)一。根據(jù)《周禮》,禮制分為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和兇禮五類,每類都有豐富的內(nèi)涵,并且隨著歷史發(fā)展和社會演變而不斷變化。但是,作為現(xiàn)代人。生活在遠離傳統(tǒng)禮制的時代,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對禮制文化做全面把握。為此,作者選擇影響較大及人們較感興趣的禮制內(nèi)容,條分縷析,從過程與表現(xiàn)形式兩方面予以闡釋,并且結(jié)合具體實例,把禮制內(nèi)容和自己的見解融入其中,分析入情入理,敘述趣味橫生。比如,在“吉禮”一節(jié)就重點講述了祭天的程序及其重要意義,進而對雍正繼位之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三,通過再現(xiàn)歷史場景,對一些容易引起誤解的問題予以詳細闡釋。比如,皇帝是怎么召見大臣的?大臣見皇帝都要山呼萬歲嗎?官員出行都乘坐轎子嗎?清代皇族都屬正黃旗嗎?“跪像”到底是怎么回事?等等。經(jīng)過影視劇、文學作品的演繹,對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人已形成根深蒂固的認識,但卻與歷史上真實的情形大相徑庭。通過作者的辨析,讀者不僅能夠澄清許多認識上的誤區(qū),更為重要的是,會對傳統(tǒng)文化增添幾分感悟。從這一點來看,本書所傳達出的認識傳統(tǒng)文化的理念比傳播具體文化知識或許更有意義。
需要說明的是,書中不僅關注上層禮制,而且也涉及到許多民間禮儀。作者李寶臣先生系舊家出身,在講述某些具體問題時,多融入自己的情感與體驗。這不僅使講述有了更多的感性,閱讀起來也多了一些親切。比如,書中所提到的旗人結(jié)婚程序、婚宴情形、旗禮等,透過文字即可以清晰地呈現(xiàn)出生動活潑的畫面,讀者自然有種身臨其境之感。
作為一本解讀傳統(tǒng)禮制文化的著作,立意平實樸素,語言簡潔流暢。讀來平易近人,思之回味無窮,一種閱讀快感油然而生。
推薦理由:本書結(jié)合具體生動的實例,把禮制內(nèi)容和自己的見解融入其中,分析入情入理,敘述趣味橫生。閱讀本書,不僅可以澄清許多認識上的誤區(qū),更會對傳統(tǒng)文化增加幾分感悟和體察。作者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做“給清官戲正禮”講座,受到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