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闡述壯侗語民族先民磨石崇拜和葫蘆崇拜的基礎上,指出盤古一詞源于壯族先民對磨刀石(咽盤)和葫蘆(勒勾)的稱呼,其意指兄妹進葫蘆躲過洪水災難后結(jié)婚生下形似磨刀石的肉團,剁碎后撒向山野變成人。這些人長大后相互婚配,繁衍人類。盤古是壯語“盤勾”的漢字記音。
[關鍵詞]磨刀石;葫蘆;盤古
[作者]草乃昌,廣西民族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南寧,530021
[中圖分類號]B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08)01-0114-004
壯侗語民族盤古神話中人類再生神話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兄妹結(jié)婚生下一個像磨刀石的肉團,把肉團剁碎拋撒荒野后變成人類。磨刀石在壯語中叫“咽盤”,這里“咽”是石頭,“盤”是磨、磨礪、磨石的意思。兄妹倆是坐在葫蘆里躲過洪水災難得以繁衍人類的,葫蘆在壯語里叫“勒勾”,這里“勒”是詞頭,壯語中凡是稱果類的詞都加詞頭“勒”,“勾”是葫蘆。因此我們認為,盤古就是“咽盤和勒勾”(磨石和葫蘆)即“盤勾”的漢字記音。
2003年9月17日,我們在來賓市興賓區(qū)良塘鄉(xiāng)甘東村后的盤古山考察盤古廟時,管理該廟的74歲的何師武老人敘述盤古兄妹躲進葫蘆逃過洪水劫難后,結(jié)婚再造人類的故事,老人用漢語柳州方言敘述,當說到葫蘆兄妹生出形似磨刀石的肉團怪胎時,他強調(diào)磨刀石就是壯人說的“咽盤末倫”[hin pan mo lon]。這里“咽”[hin]是石頭,“盤”[pan]是磨、磨礪、磨石,“末倫”[mo lon]通稱“咽末倫”[hin mo lon],即鵝卵石(考古學上稱礫石),合起來就是用鵝卵石做的磨刀石。而磨刀石在壯語中一般叫“咽盤”或稱為“盤”[pan2]。何師武老人還說,在來賓市的壯族中,葫蘆(作水瓢用的大肚葫蘆),壯語叫“勾”。
一、壯侗語民族的磨石崇拜
兄妹結(jié)婚生下像磨刀石的肉團而后繁衍人類的傳說,反映了壯族對磨刀石的崇拜意識。從新石器時代起,礪石(磨刀石)就是壯族地區(qū)重要的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具,尤其是在新石器時代,人們要磨制各種各樣的工具,都離不開礪石(磨刀石)。2002年在百色市發(fā)掘的革新橋新石器時代遺址,是一處規(guī)模巨大的新石器加工場,出土各種石器成品、半成品2萬多件。該遺址已被評為2002年中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在該遺址中就出土了大量的礪石(磨刀石),其大者有200~300公斤。在距今6000多年的象州縣南沙灣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和興賓區(qū)、武宣縣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器物中都有礪石(磨刀石);在平樂銀山嶺戰(zhàn)國墓葬出土的隨葬品中,也有不少礪石(磨刀石),與銅、鐵制的生產(chǎn)生活用具和兵器為共存物。過去壯族家庭都置有專用磨刀石,將祖?zhèn)鞯哪サ妒暈樯袷ブ?。壯族家庭大年初一祭祀時也要給磨刀石燒紙上香;搬家時要搬上磨刀石;兄弟分家時要在父輩的主持下分配磨刀石,一般是全家共用的祖?zhèn)髂サ妒纸o長子管理;兄弟相爭財產(chǎn)時也會爭磨刀石。廣西東蘭縣大同鄉(xiāng)《覃氏族源歌》中,就說到覃家12兄弟共用一塊大磨刀石,由長子管理,12兄弟各自使用一處磨面,從磨面的寬深度可觀察到各人“利其器”的情況,評價各人的勤勞程度。磨刀石在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它所承載的人們對遠古時代的深刻記憶,使它成為壯族的崇拜物。
在壯族民間宗教經(jīng)文《布洛陀麼經(jīng)》中就有多處有關于磨刀石記載。
(一)造天地造磨刀石
在《麼造兵(禳除)》中,敘述了開天劈地之初,包括磨刀石在內(nèi)的很多東西都沒造有出來。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婆王沒有造禳除,所以造許多東西都造不成。造羊沒有公羊仔,造水牛牛不進欄圈,造魚塘養(yǎng)不成魚,造水田蝗蟲吃禾苗連禾桿。造水車水車被大水沖下河壩……后來去問布洛陀,去問姆洛甲,布洛陀教大家做禳解剝離,這種情況才有改變。
三界三王置,/四界四王造,/未曾造黑夜造光亮,/未曾造天造地,/未曾造盒造簸箕,/未曾造東西盛水喝,/未曾造酒壇造酒,/未曾造醋造鹽,/未曾造犁造耕作,/未曾造磨刀石,/未曾造竹板造水壩,/……
(二)砍磨石仔造人
在《占殺牛祭祖宗唱》中,講盤古開天地造人,但造的人“沒有頭連頸,沒有一塊肉,沒有喉嚨管。沒有腰沒有肩膀,沒有大腿和陰莖,沒有睪丸給妻子,沒有大腿給情人?!边@時伏羲來造人。伏羲用砍磨刀石仔的辦法,造人終于成功:
伏羲造做手臂做大腿,/用山坡邊的茅草來捆扎,/在里面砍出個磨刀石仔,/等乙成個稻草人,/變成好人活人,/才懂得安姓,/才懂得叫名。
(三)迎風受孕生磨刀石仔
在另一個版本的《占殺牛祭祖宗唱》中,敘述天下有以水牛、雞、羊、果子貍、螞蜴(青蛙)等為圖騰的部落,其中有一個部落的婦女去山坡邊迎風受了孕,生下了磨刀石兒子:
其中一部落的婦女,/去山坡邊迎著風,/三月風暖和,/風就進肉身,/三月風最好,/風吹進肉身,/風就進骨身,/女子無丈夫自懷孕,/妻子無夫自得子,/懷孕出水口那里來,/懷孕出大腿那里來。懷孕第一月,/胎兒喘兮兮,/懷孕第二月,/胎兒念悠悠/……/第九月生得兒王,/太陽升得像竹竿高,/母王臉白得像紙,/兒王啞聲落下竹榻,/母王撐開陰門,/兒王呱聲落下竹榻,/生兒不像兒,/兒的頭似長條石,/兒的身體像磨刀石/沒有頭連頸,/手沒有一塊肉,/喉管也沒有,/拿去田峒中間游,/送去田峒中間丟,/鳥滿天飛來,/鳥認識兒王,/鳥用翅膀來遮蓋兒王,/黃牛水牛在山坡邊吃草,/黃牛認識兒王,/黃牛要牛蜂來遮蓋,/彩虹認識兒王,/彩虹要舌頭來舔,/三早回去看,/九早回去瞧,/SL有頭連頸,/有手又有肉,/……
(四)姑侄結(jié)婚生磨刀石仔
壯族麼經(jīng)《磨荷泰》中反映的是氏族部落社會血緣群婚制殘余——姑侄婚,它應是比兄妹婚更為早期的婚姻形態(tài)。從經(jīng)文看,這部《麼荷泰》出現(xiàn)的時間比較早,稍為晚期的麼經(jīng)版本凡有洪水淹天下再造人類神話的,都是兄妹結(jié)婚。而且,所有再造人類的神話,兄妹(或姑侄婚)所生出來的都是似磨刀石的肉團,把它砍碎后才變成人類。
洪水突然泛濫天下,/雨滴象壇子一樣大,/下九天九夜不停,/下七天七夜不退。/雨滴象米籮,/水柱象杯子,/……/洪水席卷大地淹沒天,/戶斤有人類都淹完,/……/就剩下躲在葫蘆里的姑侄。/給你們做水之母,/給你們做天下之母,/給你們做一家住,/給你們互相婚配。/……根是年輕人的根,/我是人之母,/我是女人,便生命的種子。/人踩人的肩膀生下,/人拉人的毛發(fā)生出,/為什么我們做一家住?/為什么我們互相婚配?/我們怎么活到老?/去水里我們怕圖額,/去森林里我們怕老虎,/去山坡上我們怕雷劈。/……越不同坐越教導,/越不同睡越說服,/入夜怎么睡,/雞叫怎樣互相關照。/……/相婚配一月又一月,/婚后第九月,/周期已到要分娩。/憋撐力氣想生出,/咬緊牙關卻難生產(chǎn)。/去問布洛陀,/去問麼淥甲。/布洛陀就說,/麼淥甲就講,/用鴨重新祭祀,/殺鵝做禱告。/……/我咬牙憋氣生出兒,/生出的兒子像山石,/生出的兒子像磨刀石。/兒為何沒有嘴巴?/兒為何牙齒不露?/去問布洛陀,/去問麼淥甲,/布洛陀就說,/麼淥甲就講:/好啦侄孫好啦,/我要刀去切,/我要斧去砍,/砍它做六截。/丟一截到河里變成魚,/丟一截到田里變成稻谷。/丟去這里兩顆,/砍去這里兩截。/一截丟去下方,/變成六花馬鹿;/一截丟去高處,/變成六種青蛙。/丟去這里四顆,/砍去這里四截,/一截丟去那邊,/變成像花一樣的大野獸;/丟一截到山林中間,/變成猿猴吃果子。/丟去這里六顆,/砍去那處六截,/人類才繁衍起來。/做母親的人越來越多,/我們?nèi)祟惒排d旺起來,/才造寅時卯時,/造卯時黎明,/造時辰天亮。/……
(五)兄妹結(jié)婚生磨刀石仔
從東蘭縣收集到的《麼經(jīng)布洛陀·孝親唱本》中有兄妹坐進葫蘆躲過洪水災難后結(jié)婚生下磨刀石一樣的肉團。
那時天下全淹完,/只剩兄妹倆。/他們兄妹做夫妻,/他們兄妹做公婆。/同住三年半,/同住四年滿。/她就懷孕似圓形,/她懷孕九個月。/太陽升起像竹桿高,/她的臉色白像紙,/兒王生下來。/怎么生仔不像仔?/生仔像石條,/生仔得磨刀石。/拿去森林里丟,/拿去竹籬腳放。/任由我出去外面求天,/出去外面求仙人。/于是妹妹說了話:/請聽妹妹說一句,/你別忙去外面求天,/你別忙去外面求仙人,/我們是兄妹做夫妻,/兄妹做公婆。/我們就殺牛敬父母,/殺牛祭祖宗。/……/于是妹妹轉(zhuǎn)回村子看,/回老地方去瞧。/只見(嬰兒)頭連頸長起來,/手上長有肉。/……/立即變成百人千人,/各人有姓氏,/各人有名字。/……
(六)兄弟爭磨刀石
《麼經(jīng)布洛陀·解兄弟冤》還有兄弟爭磨刀石的記載:
三兄弟像猴子爭果子,/三兄弟像水獺爭魚;/三兄弟像老鷹爭雞,/三兄弟像土官爭天下。/三兄弟像王爭印,/相爭刻有黃鶯鳥的印章。/爭箱底的錢,/爭擅長捕鼠的貓,/爭出金銀的泉水,/相爭磨刀石,/相爭馬連鞍,/相爭干欄的枕木柱子。/……
二、壯侗語民族的葫蘆崇拜
葫蘆是壯族地區(qū)普遍種植的植物。葫蘆瓜嫩時可作菜肴,老時曬干可作容器盛物,特別是盛裝液態(tài)物質(zhì),這對遠古時代人類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遠古時期未能制造陶器之前人類重要的生活用具。根據(jù)民族學和考古人類學研究,其最早使用的年代可追溯到陶器產(chǎn)生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即距今一萬年以上。葫蘆易生,繁殖能力強,多籽,其形狀恰似孕婦那圓潤的軀體,是原始時代惡劣自然條件下人類所追求的生命力和繁殖力的象征。葫蘆承載了太多人們對遠古時代生活的回憶。壯族有信仰和崇拜葫蘆的傳統(tǒng)習俗,在桂中地區(qū),盤古廟里都貼著或掛著各種形狀的剪紙葫蘆,在其他廟宇中也掛著用紅紙剪成的葫蘆,在各種建筑的柱、梁上還雕刻有葫蘆,所有這些,都源于對葫蘆兄妹再造人類神話和盤古文化的延續(xù)與傳承。
三、磨石、葫蘆——盤勾——盤古:壯語“盤古”的原始意義
磨刀石、葫蘆——“盤勾”[pan kau]——盤古,這就是壯語對“盤古”的最原始意義的解釋。首先,它反映了盤古神話源于人類對最原始的生產(chǎn)生活用具——磨刀石、葫蘆的信仰和崇拜。其次,它喻:意著人類對物質(zhì)和人自身兩種生產(chǎn)的追求。磨刀石、葫蘆不僅是生產(chǎn)生活的工具和用具,是物質(zhì)生產(chǎn)的象征,而且磨刀石隱喻著男根,葫蘆則隱喻著女性的形體,是人類所追求的種的繁衍的象征。在壯族地區(qū)一些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出土有石祖,反映了遠古時代壯族先民的石祖崇拜意識。主要在壯族地區(qū)出土的大石鏟,其中一部分是稻作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工具,還有相當一部分通體磨光,美觀精致,大小不一,而且不具有實用價值,出土時多是直立,刃部朝天,其形狀與男性生殖器的剖面相似,是人類男根崇拜的象征,或者說石鏟正是石祖的衍變物;在壯族鄉(xiāng)間許多小廟中的神臺上,都立有一塊銳形石頭作為神祗的象征,其文化基礎,是壯族先民對生殖力的崇拜。因此,“盤古”——磨刀石、葫蘆,是壯族兩種生產(chǎn)價值觀的最原初的形象體現(xiàn)。第三,“盤古”反映了壯族先民以萬物“波乜”[po me](即公母)為基礎的原哲學思維。在壯族先民的觀念中,人分為“波乜”[po me](即公母)兩種,動物也分為“波乜”[po me](公母)兩種,世界萬物都盼為“波乜”[po me](公母)兩性類別互相對立又互相聯(lián)系,萬物的變化都是依照“波乜”[po me](公母)相配的規(guī)律來進行,形成了萬物“波乜”[po me](公母)觀。這在壯族神話、民間宗教、民俗事象及壯語蘊藏的思想文化世界中都有體現(xiàn)?!氨P古”及盤古神話就是這種萬物“波乜”[po me](公母)觀的最原初的體現(xiàn),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盤古神話是在傳播過程中經(jīng)漢族文人加以記錄整合而逐漸哲學化的。
也有學者認為,盤古中的“古”發(fā)[kou]音,[kou]在壯語中是“我”的意思,因此,“盤古”也可譯為“我的磨石”。
[責任編輯:覃彩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