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翻閱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張輯哲教授于1995年12月著述出版的《維系之道——檔案與檔案管理》(以下簡稱《維系之道》)后。從序言到目錄、從基本內(nèi)容到后記,腦中便將其初定為教材式的專著。及至第二次詳細閱讀完全書。對其大為改觀。它與其他檔案學方面的專著相比有其獨到之處。具有可讀性強、信息涵蓋面廣、思路清晰等諸多特點。
首先,開宗明義的書名。從該專著的命名上即可看出作者深厚的哲學功底,這與作者個人經(jīng)歷和愛好有很大關系。與以往直接、明了的專著命名不同,作者將檔案與檔案管理上升到哲學理論高度,采用“維系之道”四個字將檔案與檔案管理同社會事業(yè)緊密聯(lián)系起來,既突出作者全書的寫作思想,又給讀者以新鮮的視覺享受,還不至過于玄乎深奧。
其次,清晰明了的目錄。從目錄上可以清楚知道全書分為兩大篇(理論篇和方法篇)六大章。自此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及全書的基本內(nèi)容,達到從整體上架構全書內(nèi)容的效果??偟膩碚f。理論篇為方法篇起到鋪墊作用,每篇每章之間都互相聯(lián)系、承前啟后;換個角度看,每篇每章又都可以獨立成章,可以視為大專題下的小專題,讀者可以采用多種閱讀方法,既可從頭到尾閱讀,亦可根據(jù)個人興趣有所選擇地閱讀,皆不會產(chǎn)生閱讀上的障礙。
再次,廣博深刻的內(nèi)容。內(nèi)容是所有書籍的靈魂所在,《維系之道》亦不例外,因為它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觀點,最能讓人產(chǎn)生共鳴、擦出火花。全書以檔案和檔案管理是社會發(fā)展的維系之道為宗旨。對個人而言,全書的內(nèi)容給我以下幾點感受:
一是作者言語表述直截了當、觀點鮮明。每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開始都沒有多余的無謂之詞,即便作者將哲學思想時刻貫穿全書始終,亦非簡單、枯燥地進行哲學說教,相反多是提綱挈領的總結(jié)性陳述。對于定義、解釋性問題也總是在內(nèi)容闡述伊始便將自己的觀點明確提出。如:對于檔案的定義和本質(zhì)問題作者就明確表明自己的看法,即檔案是社會成員與其已往社會實踐中直接形成的含義明確、形體確定的原始記錄。不論他的觀點是否能得到認可,這樣開門見山的著述方式確能讓讀者從一開始就明了全書思想及作者對每個問題的個人看法,為后面內(nèi)容的具體展開做好定位。
二是采用多樣的研究方法,充分展現(xiàn)作者深邃的洞察力和精深的思辨力。如《檔案學通訊》2003年第2期發(fā)表的《“跟著感覺走,緊抓夢的手——記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張輯哲教授”》一文中所載,張輯哲教授自己說“在學問上興趣廣,食性雜”。除了檔案學,他在哲學、公關理論、組織行為學、信息學等方面皆有所研究。此諸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在《維系之道》中常??梢?,特別是作者時常將檔案和檔案管理方面的問題提升到哲學理論高度,用哲學理論的機理去看待、研究檔案和檔案管理??梢哉f,邏輯主義和歷史主義兩大思路是作者最重大的思想精華之一。其他的理論閃光點也隨處可見,如關于檔案的形成過程的精辟闡述,關于檔案鑒定工作的過程和程序的獨特認識等。另外。作者對檔案和檔案管理諸多問題的密切關注和認真思考、分析、研究更綜合體現(xiàn)了作者踏實的學問素養(yǎng)和豐富的研究視角。
三是內(nèi)容信息啟示性、實踐性強。乍看之下,每章節(jié)研究的問題在其他的專著或教材上看似也都能見到,并無任何新穎性。但只要仔細閱讀便能發(fā)現(xiàn)其不同之處,或者說這就是本書的優(yōu)勢所在,觀點鮮明,能給人醍醐灌頂?shù)母杏X。張輯哲教授曾在中央檔案館工作8年,深知檔案工作的具體情況。所以,其所言所行是有可靠的實踐功底做后盾的,這在該書的方法篇部分可以充分感受得到。
四是自然的學術精神、幽默的言語表達。所謂文如其人,張教授崇尚自然主義的做人原則,在學問上認為“做學問、研究學問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不能以世俗的心態(tài)和方式去做學問,而應該是一個心到筆到、水到渠成的過程。”對于許多在眾人看來似是定論的問題能夠再次獨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不迷信、畏懼所謂的學術權威。
五是不斷發(fā)展的學術思想。在第三章,作者用了大量篇幅闡述了檔案與檔案管理的歷史和未來。內(nèi)容涉及方方面面,不但總結(jié)過去。立足現(xiàn)在,更展望未來。作者并不局限于過去的研究成果或得意于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能靜心看待檔案和檔案管理存在的懸而未決的問題,例如對檔案價值在電子時代的獲得問題,作者不是主觀臆斷。而是實在地面對。并謙虛地說“這一問題只能留待未來的人們?nèi)ソ鉀Q”。可見,作者的學術思想是緊跟時代氣息不斷發(fā)展的。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文學院來源:《檔案界》網(wǎng)站網(wǎng)絡初審版200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