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把它和語文教學更好的結合起來,是我們每個教學工作者正在思考的問題。本文試從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利于弊的角度,略談自己的看法。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 多媒體 信息技術 優(yōu)勢 弊端
我們所處的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其中,多媒體技術日新月異地發(fā)展,它也許會成為一次比印刷術、電話、電視更大的技術革命。多媒體技術已經能夠把語音處理技術、圖象處理技術、視聽技術都集成在一起,這給語文教學改革帶來了勃勃的生機。
誰能把現(xiàn)代教育技術廣泛地應用到教育工作之中,誰就能搶占教育教學的制高點,增強教育的綜合實力,促進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拓寬了教與學的時空;縮短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同時,又為我們提供了無限寬廣的教學天地。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著明顯的優(yōu)點,改變了“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深受師生歡迎。在語文教學中,它有著明顯的優(yōu)越性。但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越來越多地走進語文課堂,在課件制作和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些許不足。下面就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利與弊談談我個人的意見。
多媒體技術對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多媒體教學增加課堂知識容量,提高課堂效率。現(xiàn)代的中專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并要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接收新鮮資料,擴大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在這一方面,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難于與多媒體語文教學相媲美。例如,我在講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除了簡單地向學生介紹朱自清外,還讓學生觀看有關朱自清的影片片段,引導學生閱讀他的《毀滅》,促使大家加深對朱自清先生憂國憂民思想的領悟;同時,插入錢理群先生關于朱自清先生的“不平靜”的闡釋,讓學生更廣泛地,更深層地理解朱自清先生“不平靜”的心境。所有這一切都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難以企及的。
當今社會是一個講究效率的社會,效率就是生命。教學也是如此,現(xiàn)在,我們運用多媒體教學,只要用鼠標輕輕點擊,所要板書的內容就投影到大屏幕上了。決不會因為書寫潦草雜亂而帶來視覺困難,可以輕松地做到一目了然,重點突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二,運用多媒體教學,使課堂豐富多彩,并能有效地解決教學重難點。傳統(tǒng)教學中,信息的傳播依賴于老師的語言和板書,但調動課堂氣氛的教師也有疲憊的時候。而課件教學中,影音媒體的應用卻能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在學習《在挫折中奮起》一課時,通過放映貝多芬克服失去聽覺而創(chuàng)作《命運交響曲》的卡通片,學生被貝多芬的頑強精神強烈地感染了,從而樹立起在挫折中奮起的意識。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能提高課堂氣氛,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遇到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時,單憑老師的講解會顯得枯燥乏味,或有些知識憑老師的敘述,學生無法清晰的理解。這時候課件教學卻能收到奇特的效果能有效地解決一些知識難點。
第三,德育教學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多媒體真正能做到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德育是語文教學的一項特殊任務,因此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善于利用語文學科富有思想性這個優(yōu)勢,不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對中學生進行思想品質、道德品質、個性心理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目標。應用多媒體影視來進行教學,德育教育的成果會很顯著。比如,我在講解龔自珍的《病梅館記》時,剪輯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影視片段,讓學生欣賞。同時編錄清政府腐敗無能、屈辱賣國,殘酷地摧殘正直志士的鏡頭。這樣,一方面,用歷史的苦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另一方面,讓學生從苦難的歷史中去探尋龔自珍先生的愛國熱情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的自我犧牲精神。這樣,智育和德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分地顯示了語文學科富有思想性的特質。
另外,多媒體教學利用它自身的優(yōu)勢確實對語文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多媒體教學的弊端也逐步顯現(xiàn)出來,下面就這點略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重視先進手段,忽視先進理念。語文學科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最終目標,這種語文能力的養(yǎng)成是以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為基礎的。而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我們卻經常發(fā)現(xiàn)以媒體信息的展示來代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情況,這完全是違背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另外,我們也看到為追求輔助教學的表面熱鬧,有的課件采用了大量無關的圖形、圖像、音頻等信息,背離了教學大綱的要求。課文被擱置一邊,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文本的有效闡釋、挖掘和共鳴,這樣的課堂只是讓人感覺“熱鬧得空洞”。
第二,重視教學速度,忽視課堂效果和教學啟發(fā)。運用多媒體教學,在直觀化、形象化方面絕非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能比。然而,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音像手段運用于語文課堂,如果控制不當就會成為干擾因素。例如,教學有關名山大川、花木鳥獸的課文,教師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來制作課件。這些課件雖然讓人耳目一新,一時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聽沖擊,引起多感官的興奮刺激,似乎“有聲有色”,熱熱鬧鬧,卻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課”。既占用了過多的教學時間,也淡化了教學目標,喧賓奪主,勢必忽視教學啟發(fā)。
第三,重視視聽、形象,忽視朗讀、想象。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焙芏嘟處熢谡n件中集中了大量聲音圖象信息,并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但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此外,有了多媒體,教師課堂上的范讀幾乎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聲情并茂的課文錄音。讀書聲越來越稀,以前的那種書聲瑯瑯的語文課堂在現(xiàn)在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沖擊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勢。借助任何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最后還都必須落實到課文的語言文字上去。通過教學活動的進行,促使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地發(fā)展,否則,就不是完整的語文教學。
以上課件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但是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課件教學這一先進的教學方式必將得到快速充分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學活動可以采用人機對話或遠程教育,促使教學的雙方共同動手,手腦并用。從而改變教學雙方的定位,教學方式將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教為輔。實現(xiàn)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教師則從繁瑣的重復無效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因材施教,加強個別指導,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有特長的學生。
當然,信息時代的語文教學也不是盡善盡美的。但我們深信,未來的語文教學將更加理性化、科學化,更加實用、高效,更為普及、開放。
參考文獻:
[1]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新課程實驗教材初中教案設計.2003,7.
[2]杜興義.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研究,2001, (2).[3]任彥鈞.語文報.
(作者單位:遼寧沈陽市裝備制造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