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task),將課堂教學的目標具體化、真實化、任務化,學生在此學習過程中主動的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培養(yǎng)其運用英語的能力。
[摘要]英語教學 任務型教學 教學作用
教師的英語教學任務是教會和訓練學生使用英語,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感知語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具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審美價值觀,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綜合素質。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倡導了任務型教學方法。
一、英語任務型教學的理解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以具體的語言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用所學語言去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以意義為中心的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并依據文本內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讓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語言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這種任務型教學能夠充分的體現英語教學中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
的有機結合。
二、英語任務型教學的作用
1.突出了信息的溝通交流。信息溝通與信息共享是人的普通心理需要,這種心理需要一旦得不到滿足,人們就會去尋覓和追求。任務型教學方式正是利用這一心理需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一種信息差的任務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其投入到交際活動之中。
2.體現了交際活動的真實性。培養(yǎng)學生的真實性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要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情景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就應該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參與和完成真實的生活任務。這種真實情景的再現,為學生學會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發(fā)揮了學習的主體性。任務型教學不是以某個語言形式作為主要訓練目標,而是以一個個任務作為引子,讓學生為了完成各項任務而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因此,完成任務的過程也就是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的過程。
4.增強了語言實踐活動量。在任務型教學中,很多任務都是通過pair work或group work合作完成的,這樣,學生的語言活動總量就會大大增加。因此,任務型教學的一個優(yōu)勢就是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這種實踐活動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他們探究知識作了訓練。
三、任務型教學的常見類型
1.猜測性任務。設計此類任務時,要細化游戲規(guī)則,注意目的性和針對性。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主動而又積極地參加到英語教學活動中,也能激起學生探索英語的興趣。
例如,學了有關食品的話題后,可設計一個任務,讓學生猜一猜:What will you have for lunch?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反復復習了學過的有關詞匯和句式,對語言知識也進行了強化練習。
2.競賽型任務。此類任務可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合作精神,使他們積極參與、互相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的競爭過程中,能夠了解不同的解題方法與步驟,也能進一步地增強學生的取長補短勇氣與信心,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例如,我們在解答具體的問題是可把學生分成兩組,教師出題,學生搶答,答對為本組加1分,答錯扣1分,或者互相出題和答題,讓學生在互相競爭的過程中有所學習。
3.展示性任務。此類任務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臺,促進學生個體的張揚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
例如,學完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之后,可設計任務:制作請?zhí)=虒W的實施過程可這樣設計:(1)教師指導學生了解各式各樣的請?zhí)⑻峁悠?;?)學生自己確定制作哪類請?zhí)?(3)查閱相關資料;(4)確定內容及格式;(5)展示各自制作的請?zhí)?,比一比看誰的作品更實用、更精美。
4.交際性任務。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用英語進行交際。如購物、買票、問路、看病等都是真實的交際情景,設計任務的關鍵是創(chuàng)造真實的情境。例如,在設計任務型教學:Seeing the doctor時,我們不妨這樣設計:
(1)選出角色,讓學生明白自己應做什么,如“醫(yī)生”、“護士”、“病人”等。
(2)布置醫(yī)院,營造一個真實的環(huán)境,如doctor office,waiting–room等。
(3)給出相關的句型和詞語,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Ask a patient about his illness.(詢問病情)What’s the matter/trouble with you? How long have you been like this Telling a doctor how feel.(向醫(yī)生訴說病情)I feel sick/very bad/terrible. It hurts here. I have a headache.A doctor’s advice.(醫(yī)生的建議)
四、任務型教學的基本步驟
1.前任務(pre–task)。所謂“前任務”,是指教師提出任務,這是任務型教學所特有的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一開始就應提出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習語言知識和進行語言技能的訓練,任務一定要明確、具體。
2.任務環(huán)(task cycle)。任務環(huán)可理解為讓學生個人或學習小組通過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活動來完成任務的過程。它包括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1)任務(task)—學生執(zhí)行任務,對此進行有效的訓練;
(2)計劃(planning)—各組學生準備如何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的情況;
(3)報告(reporting)—學生報告任務完成的情況(using English)。
3.后任務(post–task)。所謂后任務,是指進一步分析、歸納、總結所完成的任務,形成正確的概念,進行有提升的語言運用操練。
(1)分析(analysis)—即通過相互交流,學生進一步分析各自完成任務的情況,教師參與點評,使學生吸取別人好的經驗與做法,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維和實踐過程。
(2)操練(practice)—在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練習語言難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點撥語法并找出規(guī)律性的語言現象,圍繞重點和難點設計一些口頭或筆頭練習,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進行語言操練。
五、實施任務型教學的注意點
1.轉變教師的角色。在實施任務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和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角色應是學生的幫助者、任務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完成任務的監(jiān)督者,有時也是學生活動過程中的“伙伴”。
2.任務的目的和要求要明確,要讓學生能夠有的放矢的進行訓練。
3.任務應與學生的實現生活相聯系,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
4.教師的講解要適度。教師在學生執(zhí)行任務前不要作過多、過細的講解,以免學生依賴教師的思路,不進行積極思考。
5.完成任務的報告要兼顧大多數學生。任務完成后,教師請學生報告完成任務的情況時,不要只叫那些能說會道的學生發(fā)言,而忽視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否則就會降低他們參與的熱情。
六、結語
英語任務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只是英語課堂教學中所實施的很多方法中的一種,但不是唯一的。教師應根據教學對象與教學內容的不同,結合以往教學中使用的有效的教學方法,靈活選擇和運用,以便使課堂教學效果最佳化。
(作者單位:江蘇寶應縣范水鎮(zhèn)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