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教師整體素質的現狀令人擔憂
在中小學的聽課與調研中,筆者發(fā)現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令人擔憂。一是許多教師對語文新課標的認識、理解及操作上仍存在諸多誤區(qū)。有的教師在學生課文內容還未學扎實,對課文還讀得不夠流暢時,就忙于大量拓展課外知識。有的引導學生多元解讀課文,卻置“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于不顧。有的教師仍“舊瓶裝新酒”,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新課標的實施裝進了“應試教育”的籠子里。二是相當多的教師很不愿意或很少反思自己、洞察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往往僅憑自己有限的經驗進行簡單重復的教學;或照搬教參、現成的教案教學。三是缺乏教科研意識,缺乏對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教學的內在因果關系的思考與研究,導致教育教學工作的高投入、低產出,事倍功半。四是校本教研或是由于專家的專業(yè)引領不到位;或開展的課題研究大都是高校的或上級教科研部門的子課題,脫離教學實際,大而空的研究無法真正解決教學中教師遇到的實際問題,校本教研存在虛化現象。五是部分教師也積極進行一些專題的研究,但由于信息的閉塞,資料的匱乏,以及缺乏科學性、計劃性,研究往往較零碎、膚淺。六是新課標、新教材的培訓有很多,但由于農村學校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以及師資緊缺、教學任務的繁重等原因,使教師外出培訓、學習、進修的機會很少。使得專業(yè)成長缺乏有力保障。七是農村學校教師存在老齡化現象較嚴重,有的學校七、八年沒引進新教師。調研中發(fā)現有的學校教師的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以上這些問題將成為制約新課改順利實施、推進的瓶頸。
筆者認為,創(chuàng)新說課的有效運作,將成為提高農村教師整體素質的一種現實選擇、基本策略。它以教研組為基地,以說課為研究對象,較好地將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投入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使教師們的研究立足于自己所熟悉的課堂,教師們把這些課堂上經常思、經常想的問題研究透,無疑就是最有價值的研究。促使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促使教師表達、寫作、普通話、書寫等多方面基本功的提高。
二、新思路:大力開展創(chuàng)新的說課
1.說課內容的創(chuàng)新
從1991年以來,說課成為全國各地普遍開展的一項經常性重要教研活動。王深根編著的《小學語文說課的理論與實踐》,以及顧存根、郭裕源主編的《初中語文說課稿精選》書中,都推崇“四說”的基本內容: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設計(含板書設計)。說教材包括的內容要點有: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作用,說教學目的的確定及依據,說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的依據。說教法包括的內容要點有:說出以哪種教法為主(即基本教法),哪種教法為輔,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所以選擇這些教法的理論依據。說學法包括的內容要點有:本課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方法主要作哪些指導;進行這樣的學法指導的根據是什么。說教學程序設計包括的內容要點有:說教學環(huán)節(jié),說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主要做法,說時間分配;說練習設計、課堂小結、板書設計等。說課最突出的特點是說理論,不僅說教什么、怎樣教,更重要的是要從理論和實踐的高度具體闡述“為什么這樣教”的理論依據。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由于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chuàng)新和突破。面對新課改和新課程理念,現行的說課內容已不適應教學發(fā)展的需要。說課內容必須創(chuàng)新。筆者認為,說課內容的創(chuàng)新可從以下兩方面人手。
(1)由“四說”基本內容增加到“六說”
在“四說”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增加“說教學理念”和“說學情分析”。首先,“說教學理念”理念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觀念和思想;二指它還是一種信念、一種追求、一種精神。比如《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就定義了四個方面: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目的理念);②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過程理念);③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理念);④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內容理念)。這個定義具有豐富的含義:既包括了怎樣教、怎樣學、學什么,又包括了語文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包括了語文教育的基本信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它實際上是實施語文教育的“總綱領”。
其次,“說學情分析”。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學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教師對學生具體情況的了解,是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保證。以教授書本知識為主的接受式的教學方式無視學生的實際,已不適應課改要求。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學生使課堂教學呈現出多樣性和隨機性,因此,教師必須對學情進行分析,做好充分的預設,只有預設充分,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生成。學情分析包括對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技能與能力情況、學習態(tài)度、教學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困難、問題分析。如果出現誤讀時,教師就應該采取一定的教學方式和策略來處理好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和尊重文本價值取向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學情的正確分析,是設計好教學活動的前提。
(2)部分說課內容要點的擴展
首先,在“說教材”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必要說說課程的開發(fā)和對課程資源的合理利用。新課標在課程內容理念中,提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求教師樹立大語文教學觀,由“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長期以來,我們語文教學內容比較單一,生生同課本,班班同進度,與學生多彩的生活有相當的距離。要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學習語文的樂趣,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教師就應該意識到自己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課程資源,要根據教學的需要,或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優(yōu)勢資源;或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和開發(fā)教學資源;或加強學科整合,充分利用學科課程整合資源;或關注家庭、社會,充分利用家庭、社會生活資源,使語文課程資源在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人格健全方面得到和諧發(fā)展。
其次,說教學的困惑,在說課的各項內容中都可以說說教學的疑惑。現行的說課內容,要求我們說“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實際上,在新課改的推行實施中,出現一些挫折,一些人甚至把中小學教師未理解新課改精神作為原因責難,好的理念的推行,并不是“照著做”就行,它需要實踐者有一個“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的過程。因此,特別是課前說課或校本教研中的說課,更適合增加“不知道怎樣教”的說課內容。說說教學某環(huán)節(jié)、某些地方考慮這方面的因素,這樣教不合適;考慮那方面的因素,那樣教也不合適,請教研組成員集思廣益,出出主意:“這個環(huán)節(jié)該怎樣教”。即說疑慮、說困惑。說教學的困惑可以為教學研究活動提供實質的問題素材,只有這樣才能起到說課固有的作用,回歸它的出發(fā)點。筆者認為這將是對說課操作中最有實效性的內容。 再次,說教學的預設與生成。說課可以在課前或課后進行,課前的說課,一般應說“預設”。預設表現在課前。指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規(guī)劃、設計、假設、安排。預設是必要的,它保證教學活動的計劃性和效率性。“預設表現在課堂上,指的是師生教學活動按照教師課前的設計和安排展開,課堂教學活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預設表現在結果上,指的是學生獲得了預設性的發(fā)展,或者說教師完成了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教師在教學中要預設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生活中有怎樣的體驗,解讀的可能答案等。另外,還應考慮怎樣引導、矯正學生的理解等。對其教學設計實施以后可能會出現的結果進行預測。比如,這樣設計,實際課堂教學時會出現怎樣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合作探究是否有效,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等是否落到實處。課后的說課,要說說“生成”。側重于運用教學策略后的效果的報告?!吧杀憩F在課堂上,指的是師生教學活動離開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現在結果上,指的是學生獲得了非預期的發(fā)展”。對其教學設計實施以后的教學結果與預期目標進行審視和反思,及時修訂、更改、充實、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方案。只有對文本的理解居高臨下,融會貫通,教學設計才能有的放矢,課堂的引導才能駕輕就熟,預設與生成才能有機融合、相得益彰。
2.說課形式的創(chuàng)新
(1)整體性說課
“整體性說課,是對某一個教學內容(課文),按照說課內容的每個項目,做系統(tǒng)的全面的講述說課”。新課改下的整體性說課有六項內容,便于教師對教學內容(整篇課文)的教學目的、任務和過程有一個清晰、理性思考和安排。給聽眾對說課教師的教學設計及理論依據有全貌了解。
(2)專題性說課
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可適當加強環(huán)節(jié)、片斷、單項或反思說課比例,如說導語、說板書、說思維訓練等等,說某節(jié)課中的新理念,某課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說探究性學習策略的實施等等,將說課與學科教研組活動有機地、緊密地結合,使說課更直接地服務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服務于教師課堂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3)反思性說課
反思的范圍比較廣泛,形式多樣,在日常教學行為研究中,有整體反思和專題反思。課堂是一個有無限可能的動態(tài)體系,如按教學進程這個角度分:可分為教學前的前瞻性反思;教學中的調整性反思;教學后的批判性反思。反思性說課可以說最精彩的或最糟糕的教學片斷??梢蕴岣呓處煹姆此家庾R,從中挖掘教學機智,增加經驗的積累和反饋。反思能理性、批判性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促使教學經驗的理論化飛躍。
三、對策與措施:開展有效創(chuàng)新說課要處理好的幾個關鍵問題
1.更新教師觀念——開展創(chuàng)新說課的思想基礎
新課改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有了新的要求,由“傳授型”向“研究型”轉變,由“講授型”向“師生互動型”轉變。給教師們帶來了空前的困惑與壓力。很多教師因教學任務繁重,只是將“終身教育”作為一種口號,更多地則是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教“好”,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為適應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博覽群書,關注自己知識的更新,文化品位的提升。主動學習,參加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活動,變他律的強求為自我內心的渴求。從新課改書籍中了解課改理念;從語文期刊中了解語文教改動態(tài)與教改實驗,在說課活動中才能用新理念指導實踐,才能從容地應對新的課程體系與新的教學內容,甚至是自我重組教材,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等。廣大農村教師文化素養(yǎng)、教育素養(yǎng)的普遍提高,將會對新課改實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2.構建學習型教研組織——開展創(chuàng)新說課的平臺
在新課改的實施推行中,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光靠個人力量是不能解決的,因此要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研。校本教研需要學習型教研組織的構建,它是教師專業(yè)迅速成長的團隊組織。學習型教研組織的構建,為教師創(chuàng)新說課提供了展示的平臺。確立一個教研組在學習,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能不斷地獲取知識,在組織內傳遞知識并不斷創(chuàng)造出新的知識;(2)能不斷增強組織自身能力;(3)能帶來行為或績效的改善。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作過這樣的貢獻比較:在一個緊密聯結在一起的集體內,即使是一個最年輕的、最沒經驗的教師也會比任何一個有經驗和有才干的,但與教育集體背道而馳的教師能作出更多的工作。開展創(chuàng)新說課,教研組中教師之間通過展示課、說課、評課、研究課的實踐與反思學習、交流教學心得,并以新知識、新見解為指導,互相砥礪。還可通過不同學科教研組的說課互動,實現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持之以恒,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與研究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
3.倡導專家引領——開展創(chuàng)新說課的關鍵
專家的引領對有效開展創(chuàng)新說課十分關鍵。一般來說,專家引領的主要形式有:理論學習輔導、專題學術報告、教學現場指導(聽課、說課、評課)和教學專業(yè)咨詢、座談等。在“專家引領”活動中,可針對農村教師在實踐課改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來調整培訓計劃,結合問題研究、案例分析、現場觀摩、分組研討、反思自學、操作體驗、外校交流等,使教師們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進行理性的思考,真正獲得理論上的提高與實踐的發(fā)展。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尋求引領。在取得校外專家引領的同時,還可以注重讓本校有特長的教師作某方面引領,實現專家引領本土化。教師教育理念的提升對開展創(chuàng)新說課有著現實的意義。
4.建立學校有效教科研激勵機制——開展創(chuàng)新說課的有力保障
眾所周知,教師的學習與研究是植根于學校環(huán)境之中的。創(chuàng)新說課的有效開展,需要學校的人文關懷,需要建立相應的有效教科研激勵機制。學校要為教師的成長創(chuàng)設條件,保障教師的學習時間。節(jié)約開支,劃撥經費,適當組織教師學習名校名師的教學經驗,擴大教師的教育視野;也可邀請兄弟學校來校開展教學交流活動。還可以通過推薦一些骨干教師參加專題培訓等,營造校園濃濃的學習氛圍、研究氛圍,促進教師群體奮發(fā)向上,追求自我專業(yè)發(fā)展。好的政策環(huán)境是一種激勵,它能開發(fā)人的潛能,培育人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進取性。
總之,有效創(chuàng)新說課的開展,立足于課堂,有利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又在工作過程中解決問題?;谵r村教學經費不足、教師素質逐步提高等現狀,創(chuàng)新說課成為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的一種現實選擇、基本策略。它發(fā)展、豐富和完善現行農村學校的教研功能和教研方式,促使農村教師的職后教育良性發(fā)展,從而有力推動了新課改在農村的順利開展。
(責任編輯 付一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