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綸,字懷雅,號漁鄉(xiāng),當湖(浙江平湖縣)人,檢討陸奎勛次子,康熙丁酉(1717年)浙江平湖舉人,授內(nèi)閣中書,雍正九年(1731年)轉(zhuǎn)典籍出為廣西梧州府同知,乾隆四年(1739年)升永州府知府,乾隆十年(1745年)任梧州府知府。卒年七十一。一生著述頗豐,著有文集《允齋詩集》、《莞爾詞》等。
陸綸為人“性孝友,守梧時,父奎勛主講秀峰書院,迎養(yǎng)官齋,繪高陽小聚圖,既歸,招兄載紀同居奉母”(《平湖縣志·人物列傳》),為官“平易慈祥,官后清貧”(《廣西梧州府志·職官志》);歸隱后“課諸孫、從昆弟子姓,貧者咸周恤之“(《平湖縣志·人物列傳》)。這種家風(fēng)影響子孫。其長子陸志,字心之,嘗捐資贖宗祠,官福建清流鐵石磯巡檢,清操自矢,卒于任,貧不能歸櫬,同僚賻之乃得歸。
陸綸為官,勤政為民,清正廉潔,民多贊頌。其在梧職司,“上不虧課,下不病民”;“擢永州府知府時,義寧、綏寧苗蠢動,大軍屯武岡,自永至武,水陸兼程,民多跋涉苦。綸善調(diào)劑,民安之丁”(《平湖縣志·人物列傳》)。他善于調(diào)解,勇于革除弊俗,任梧州府知府時,梧地民風(fēng)為之大振。有例為證:梧地的風(fēng)俗以婿為子,往往因此而爭產(chǎn)致訟;當?shù)劓藡D(寡婦)多招贅夫君于家,日子一久,就導(dǎo)致前夫子與后夫子由于財產(chǎn)問題而產(chǎn)生矛盾。鑒于此,陸綸德罰并重,曉之以禮義廉恥,且頒布異姓亂宗之律,俗乃革。又,某年由于連綿的大雨,江水暴漲,沖壞了民舍。陸綸身為太守,首先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籌集災(zāi)款為百姓修葺茅屋,深得人心。有民謠曰:“河伯禍我,太守福我”(《平湖縣志·人物列傳》)。他還于緇林書院講文課藝,士風(fēng)丕振。
陸綸以博學(xué)聞,雍正時廣西巡撫金鉷修《廣西通志》,聘請陸綸參纂;又以博學(xué)鴻詞科舉薦陸綸。綸固辭。陸綸所參纂《通志》,“遺聞故事,雖頗以諸家遺籍為憑,而于昭代良規(guī),分析具載,指掌厘然,尤足為考稽之助,固不比《驂鸞錄》等,僅主模山范水而已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六十八)。本志被收入四庫全書,有雍正十一年(1733年)刻本,后為謝啟昆主持修纂的《廣西通志》所借鑒。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王觀察勍聘修《太平府志》、《蕪湖縣志》,詳核有體”(《平湖縣志·人物列傳》)。《(乾?。┦徍h志》由于著名學(xué)者陸綸參與主纂,參考了雍正《廣西通志》的體例,因而內(nèi)容和體例較康熙志詳細和完備,做到“邑乘雖微……征文考獻,循實黜浮,期於信今而傳后,歷較前志之缺略,固為改觀”(《蕪湖縣志》卷二十四)。該志還首增“儷事志”一門,首列古今戎事,為后來武備志的撰寫提供了古代戰(zhàn)事的資料。
陸綸所撰《(乾?。┨礁尽啡〔膹V泛,“以三縣志為據(jù)憑,而體制有殊,詳略各系,唯公是非,以章勸為,必不可軼之準繩”(《太平府志》重修凡例)。其記述詳略得當,“斟酌載審一本乎見……備志信之,兼有其長,文獻為列郡最哉”(《太平府志》王勍序);編排合理,內(nèi)容翔實,正訛補闕,續(xù)以近事,對整合該地舊志、保存史料、豐富方志體例有著積極的作用。
陸綸博學(xué)多聞,詩文并茂,融學(xué)者與詩人于一身?!镀胶h志》載,“綸少好倚聲,歸回后尤邃于詩工樂府”。如其《板子磯詠古》:“板子磯,荻梢舞。中有將軍血箭痕,淚紅灑入江流苦?!瓕④娀Q夜歸來,月淡煙荒秋一塢?!卑衿嗲卸鴫褢鸭ち?,既體現(xiàn)了詩人對千古英雄的仰慕和謳歌,也蘊含著對家國人生的憂憤和慨嘆。陸綸為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的梧州最著名的佛寺——大雄寺(舊名光孝寺,即原南漢感報寺,又稱大雄古剎、大雄禪寺,相傳為唐開國元勛、唐太宗重臣、鄂國公尉遲恭所創(chuàng)建,同治年間系邑人東郊迎春之所)所撰《重修頭門金剛殿、水月閣記》一文,僅三百余字,卻大氣磅礴,富麗莊肅。今寺已廢,僅存寺鐘,賴此文得以保存。
陸綸的作品有不少散見于各地方志中,從《(乾?。┨礁尽に囄闹尽分械氖珍浘涂梢娨话?。該志記于陸綸名下的有:《戊辰修蕪學(xué)記》、《郡祠明范李二公祀位辯》(藝文辯)、《姑孰志略賦》并序(藝文賦)、《板子磯詠古》、《秋九中浣泰明府招集桂園次前韻》等篇。
作者:西華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南充)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