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兩個多月時間讀完了《東京夢華錄箋注》(伊永文箋注,中華書局2006年版)。其搜集資料豐贍,附插圖以資補充,可供教學和研究工作者參考。不過,該書多達150處以上的舛誤,亦令人咋舌。在手邊無引用書“對勘”(許多讀者都有類似情況)時,只好采用四川省文史研究館故館員王善生先生讀書首重“文本對勘”,更重“析文酌義”的校讎經(jīng)驗(文載《文史雜志》總第120期),認真“析文酌義”,予以逐項校勘。本文選擇部分錯用標點符號的實例(13組文字,當用未用和不當用而用的標點符號多達40處以上),予以具體分析評述,愿能為青年師生研究編輯??碧峁﹨⒖?。
(按:《箋注》原文以繁體豎排。本文橫排,保留繁體文字及必要的標號。其余概用通行的簡體字。)
1.主長葛簿時,與屏山、張仲傑會飲,坐中有定磁酒甌,因為聯(lián)句,先子首唱曰:“定州花磁甌,顏色天下白?!?〔P.386〕
(按:原文豎排。“子首”左標豎線為專名號,顯然以“子首”與屏山、張仲杰等同為人名。蓋箋注者摘錄文字,略去主語(似當為“先子”),容易令人誤解為“先”作狀語,“子首”作主語,“唱”是謂語。按通例專名號必須刪除,應是“因為聯(lián)句,先子首唱曰”。劉祁所言“先子”即其逝世之父親劉從益(當時任長葛主簿,《金史》有傳),方合情理。“先子”為主語,“首”是狀語,“唱”是動詞謂語。
據(jù)江蘇大學趙永源《〈歸潛志〉的詩學價值》言,《歸潛志》卷八記述了幾次聯(lián)句的情形:一為南京(今河南開封)龍德宮趙秉文、李純甫、王正之之間的聯(lián)句;二為劉從益在長葛,與李純甫(即屏山)、張仲杰會飲,席間有定瓷酒瓶……”可證劉祁所言“先子”并非姓名為“子首”的其他人。
2.開啟祈道場,伏以夏春之交,〔p.804〕
按:依據(jù)文章體例,“開啟祈道場”敘事,“伏”字領起以下祭祀祝文。其間應加句號。對照同頁“開啟謝雨粉壇道場七晝夜。伏以甘澤不時”,可見應當如何標點。
3.富每詣謁,則書室中會話……,楊或來見,坐堂上置酒……,以相娛樂人。以是知公待二婿之重輕也?!瞤.497〕
按:此言晏殊待其二婿(富弼與楊察)態(tài)度迥然不同。待富則親切以禮,與楊則“以(歌舞)相娛樂”而已,故世人以此判斷晏公重富輕楊。
敘述行事與結果,其間須以句號區(qū)分?!叭恕辈皇巧弦痪渲e語,而是后一句主語?!叭恕焙蟛荒芗訕它c符號。
4.有一士人……見其女樂甚,都注目久之,〔p.599〕
按:初讀《箋注》文字,覺得不似古人之作,“樂甚”后面逗斷,則“都”作“注目”之狀語。前文所言“有一士人”卻“都注目”,則語意不一致。
其實辭書明載:“都,美盛之稱?!睂儆谛稳菰~?!妒酚洝に抉R相如傳》:“從車騎,雍容閑雅甚都。”故此句當作“見其女樂甚都,注目久之”。
5.《友會談叢》:又說應舉時,於天街見弄盞者。其盞百隻,置於左右手,更互擲之,常一半在空,遞相拽擊,聲皆中節(jié),雖觀者如堵,但心目眩轉莫測。其所學焉,夫技藝駭眾,世自有之不經(jīng)見者,以為妄談?!瞤.543〕
按:從寫作構思設想,“聲皆中節(jié)”以上敘弄盞技藝,至此結束,當用句號。“心目眩轉”是群眾觀感,應加逗號。“莫測”與“其所學焉”合成一句,是感想,不得亂加句號斷開?!澳獪y其所學焉”語終句末宜用句號,不能用逗號?!胺颉弊诸I起以下議論?!凹妓囻敱姡雷杂兄?,當為一結;“不經(jīng)見者”乃后一分句主語,前后分句間該用點號(分號或句號)分斷。
6.蔡京乞罷權知府,置牧尹各一員,??偢履?,以皇子領尹,以文臣充。尹以親王為之,號“判南衙”?!瞤.601〕
按:箋注者并未領會文意,隨意標點,當斷不斷,不當斷反而亂斷,造致語義混亂,無法理解。
既然所置“各一員”,那么“牧”與“尹”之間當加頓號?!皩?偢隆毖云渎氊煟Z終用句號。“牧以皇子領”、“尹以文臣充”、“尹以親王為之”同樣結構,“牧、尹”都是下句主語,不應與上一句連屬,其后不當用逗號。
7.乃即樓而局上以處,熟劑成料,而梅潤不及物帑作局,矑列其下,眾工盤礴者,得其所,前則增門屋三,后則增翼屋五,〔p.283〕
按:臚列之“臚”左為“月”,作“目”則為自造錯字。暫不討論。
箋注者不諳駢文特征,率爾操觚,胡亂點斷,令人不可卒讀。應當改作如下斷句:“乃即樓而局,上以處熟劑成料,而梅潤不及物帑;作局臚列其下,眾工盤礴者得其所?!蔽淖肿匀煌?。
“即樓而局”言改建,句末須加點號?!笆靹┏闪稀睘椤疤帯敝e語,其間不能用逗號?!拔镟睘椤懊窛櫋鄙婕罢?,應作一斷。“作局”為“臚列”之主語,其間不用逗號?!氨姽けP礴者”為主語,“得其所”為謂語部分,其間不用逗號?!扒皠t增門屋三……”以下另起一句,故“得其所”后當用句號。
8.生蟹投糟欲其味入鞭,魚造膾欲有經(jīng)紋,聚炭燒蚌環(huán)火,逼羊開腹取胎,刺喉瀝血,〔p.422〕
按:“生蟹投糟欲其味入鞭”、“魚造膾欲有經(jīng)紋”、“聚炭燒蚌環(huán)火”、“逼羊開腹取胎”,四個分句都不知所云為何。
其實造致文理不通的原因,是箋注者不諳偶句特點,強把四言句斷為散文句。如果根據(jù)文理分析,完全可以改作“生蟹投糟,欲其味入;鞭魚造膾,欲有經(jīng)紋。聚炭燒蚌,環(huán)火逼羊;開腹取胎,刺喉瀝血”,則順理成章矣。[附注]
9.《云莊四六余語》:東坡手澤云:……請祭青牛文。予取筆急書云:三陽既至,庶草將興。爰出土牛,以戒農(nóng)事。衣被丹青,之好本出。泥涂成毀,須臾之間。誰為喜慍?〔p.539〕
按:“衣被”以下文字,特別是“之好本出。泥涂成毀”,難以理解。手邊無善本可查,思索甚苦。試按“四六文字”句式分析,末尾兩句斷句改為“6-4;6-4”,方能保持文意暢通。大膽假設,還須小心求證。輾轉找到一段文字:元豐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欲明,夢數(shù)吏人持紙一幅,其上題云:請祭春牛文。予(東坡自謂)取筆疾書其上,云:“三陽既至,庶草將興,爰出土牛,以戒農(nóng)事。衣被丹青之好,本出泥涂;成毀須臾之間,誰為喜慍?”
兩相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東坡所作末尾兩句確屬“四六文字”結構;而《箋注》所載文字不按文體特征處理,強行“機械化”地四字一斷,句式盡管一律,卻是割裂文句,造成錯訛。
10.盤州祭勾芒神文曰:“天子命我,盡牧南海之民;農(nóng)人告予,將有西疇之事。金銅虎謹頒,春之職出土牛祠歲之期,此當是帥廣所作。意雖與東坡不同,而詞語環(huán)妙則似之?!瞤.539〕
按:初讀《箋注》,發(fā)覺“金銅虎謹頒”句標點失當;“春之職出土牛祠歲之期”,似將《祭勾芒神文》與評論混淆。
經(jīng)查閱《堯山堂偶雋》,發(fā)現(xiàn)引文為:“宋人有《祭勾芒神文》,曰:‘天子命我,盡牧南海之民;農(nóng)人告予,將有西疇之事。念銅虎謹頒春之職,出土牛示嗣歲之期?!水斒菐洀V所作。意雖與東坡不同,而詞語環(huán)妙則似之?!惫弧豆{注》抄錄引文有錯:“祭勾芒神文”宜加書名號?!敖稹蹦恕澳睢敝`植,“祠”當為“示嗣”。原文結語為“念銅虎謹頒春之職,出土牛示嗣歲之期”,乃3-1-4句型?!豆{注》不顧文體特征,將“頒春”割裂,“示嗣歲”誤拼奪字。引文至“期”字處完結,當用句號;引文應用前后引號?!豆{注》“巧妙”地一律用逗號點斷,反將引文和評語混淆。
11.朗朗有識者,還於造物,放之太虛,可腐敗者合於黃壚下付無窮,吾尚何患掘冢?〔p.113〕
按:駢文造句有規(guī)律可尋,即注意詞語、句式的結構對仗。上比既以“朗朗有識者”為主語,下比主語亦當為“可腐敗者”。“合于黃壚,下付無窮”與“還于造物,放之太虛”同樣結構,中間當然該加逗號。
故此句作“朗朗有識者,還于造物,放之太虛;可腐敗者,合于黃壚,下付無窮”,則自然順暢。
12.云蔽月,霜侵人,蔽與侵俱害乎。翫秋之於時,后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諸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shù)則蟾兔圓埃(土盍)不流太空。悠悠,芳菲徘徊,搏華上浮。升東林入西樓,肌骨與之疎涼,神魂與之清冷?!瞤.816〕
按:箋注者忘記了文章與題目的內在聯(lián)系,更不分析內容層次,再次隨意斷句,接連出現(xiàn)錯誤。
引文題為《中秋玩月記》,故言“云蔽月,霜侵人,蔽與侵俱害乎翫?!薄奥D”字上屬,是“害”關涉的對象。句號隨之后移。
以下引文分別解說“秋、八月、十五”,均為韻語,當作“秋之于時,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之中。(-ōng)”其后“稽諸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shù),則贍兔圓?!睘?-5句式,對仗工穩(wěn)??梢姟熬迸c上比相連一體,“月數(shù)”不可割裂,“圓”后當用句號。“埃(土盍)不流,太空悠悠;芳菲徘徊,搏華上浮。(-ou)”同樣是韻語,應依照四字句式使用標點?!吧龞|林,入西樓”是兩個分句,其間須加逗號,以保持句式整齊劃一。故知不明文體特征,即使簡單的標點符號也不可能正確使用。
13.懷中出一桐木合,方數(shù)寸,中有物名蠅虎子,不啻一二百焉。其形皆赤云丹砂,啗之乃令為五隊,令舞梁州?!瞤.575〕
按:《箋注》引文容易使讀者誤認“蠅虎子”形為“赤云丹砂”,且“啖之”所指亦不明。
經(jīng)查對《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二十七伎巧三《韓志和》云:志和于懷中將出一桐木合方數(shù)寸。其中有物名蠅虎子,數(shù)不啻一二百焉。其形皆赤,云以丹砂啖之故也。乃分為五隊,令舞《梁州》。
引文奪一“數(shù)”字,似無傷文意。“雲(yún)”乃誤認“云”為簡體改用繁體字致誤。原文但言蠅虎子之色“皆赤”;或問其所以然,乃“云”“以丹砂啖之故也”?!豆{注》脫落“以、故也”,“丹砂”后多加逗號,造成誤解。
少成所校,愚者之見,限于水平,必有失誤,敬?!稏|京夢華錄箋注》箋注者、責任編輯賜閱審查,再重新核對原引用之諸多書證,匡謬糾誤。歡迎針對筆者失察發(fā)表的錯誤意見賜教!
〔附注〕本文主要談??睒它c,順便也談糾正錯別字,借此再舉一例說明根據(jù)不同文體的特征“析文酌義”以助??敝恚?/p>
春為陽中,萬物待資生之澤;雨沸時若,庶民懷焦亢之憂。……伏冀窮旻降鑒,甘澍普露?!瞤.803〕
按:此乃四六駢文,故宜以對文相校:上比有“春為陽中”,下比當作“雨弗時若”,“弗”表否定詞義,猶言“雨不時至”,并非“水涌”之義,不能用“沸”。“甘澍普露”,費解,且“澍、露”連仄,不合聲律。故應改作“甘澍普沾”,猶言“均受甘霖”?!案F旻降鑒,甘澍普沾”,其平仄安排為“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于是聲律和諧,斐然成章。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館(成都)館員